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上海1196块屏幕构建的数字洞穴,一场 ...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指南丨2024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节目单公布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文旅融合之路上,小剧场戏剧如何走向市场?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观演攻略丨2024北京新戏剧展演新创作品展示单元 ·  1 周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走进剧场成为年轻人文化生活新潮流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聚焦丨文旅融合之路上,小剧场戏剧如何走向市场?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24-10-01 10:00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本文转自:一诺智创文旅集团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生态优化和文旅业态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展富有特色和传播效应的文旅项目,适逢其时。小剧场蕴含大能量,小剧场戏剧求新求变的创作理念、多元多样的艺术形式、有情有戏的文化内核,是提升地域知名度和文化美誉度,提高旅游附加值和竞争力的理想选择。

长期以来,不少人因“小”字而顾名思义,以为小剧场戏剧不过是把大型剧场的戏搬到小型剧场里演,简单地理解为缩短时长、压缩规模、减少人数、简化布景、降低成本,做成低配版、简陋版戏剧。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造成了小剧场戏剧在创作和运营上的一些误区。因此,对于小剧场戏剧,首先要厘清概念、探明本源。


事实上,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小剧场作为一种戏剧形态,是对于观演关系和叙事模式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实验。缩小的不仅是物理距离,更是心理距离,凸显的是参与感、代入感、互动性、沉浸式或行进式的深度体验,给予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满足接收、表达和创造的精神需求。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当代中国式小剧场戏剧也应突破欧洲传统小剧场戏剧模式,与中国文化产业特征、国人审美理念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走自己的路。我们需要在投资方、运营方、场地提供方、制作出品方、主创团队、演出班底等多方协力下,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考虑运营模式,解决“为谁演”的问题,这决定了小剧场戏剧生根、生长和生存的方式。小剧场戏剧并非自娱自乐的孤芳自赏,更不是耕种一块试验田、交一份实习作业、完成一场汇报演出的一次性消费,需要能造血、可持续。即使最初由政府主导“扶上马送一程”,最终还是要走向市场,交给市场运作,按市场规律办事。应成立专职的运营公司,或交由专业的第三方运营商主营,将戏剧演出作为艺术商品和市场行为,由观众“用脚投票”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实现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双丰收。


二是考虑演出场地,解决“怎么演”的问题,这决定了演出的形式。一方面是周边环境:如同当年“瓦舍”中的“勾栏”,也如今日商场中的影院,小剧场同博物馆、咖啡馆一样,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之外的社会交往空间,不能孤立存在。应置身于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一条龙服务中,活跃在商业街区、旅游打卡热门区域、夜游经济带内,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范创新发展,建设“24小时生活圈”。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景区联动,以小剧场拉动周边业态,以周边业态吸引客流量反哺小剧场。另一方面是内部环境: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强调空间、装置,抑或秀出光影、科技,体现驻场演艺、环境戏剧、情景体验等,都脱离不了以审美触发艺术体验,用艺术点亮生活,吸引更多人关注、共享,吸引游客转化为观众走进小剧场,让游客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考虑表现内容,解决“演什么”的问题,这决定了表达的主题、故事、人物,以及输出的价值观。小剧场可以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题材,融合时代气息、融入前沿艺术,尤其要留心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讲好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小剧场戏剧可以展现一戏一格、和而不同的姿态,以“文艺+”的思路结合戏曲、诗词、音乐、舞蹈、说唱、影视、游艺、脱口秀、真人秀、剧本杀、幽默喜剧、悬疑探秘、闯关解谜等多种手段。剧目类型更加多样、艺术形态更加多元,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时尚化、年轻化表达,实现跨界融合、破壁出圈,更加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适应社会对于文化艺术新需求,逐渐聚拢人气、积累口碑、形成品牌。


四是考虑创演团队,解决“谁来演”的问题,这决定了作品的风格、面貌、品相和品质。要增强文化自信,相信中华文化原本就长在中国人的“审美点”上,相信年轻一代对于文化的感悟力和接受度,利用跨界融合思维的灵活性和兼容性,给予创作人员更高的自由度和包容度,以先锋探索、创新实验寻求戏剧表达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联动国有文艺院团、艺术院校参与,还是依托社会力量孵化、创作、制作、宣发,都应体现专业性和质量意识。只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专业演艺激活艺术市场,才能值回票价。


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小剧场应以小搏大、以点带面。小剧场戏剧的创作和运营应作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综合业态中的一项、整体经营理念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多呈现出文旅演艺项目的属性。以更加新颖、更具活力的面貌接受市场检验,拉动实体经济,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我们要在新时代彰显中国式小剧场戏剧的独有魅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旅消费生态,打造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共同努力擦亮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名片,展现生生不息的态势、欣欣向荣的气象、美美与共的风采。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张丽佳



各专委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各省市舞美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