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
壹心理
旗下行业媒体:
心榜
。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消息:
2024年11月28日,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
《重庆市精神卫生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这是今年继《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贵州省精神卫生条例》和《四川省精神卫生条例》颁布后,又一重要省市出台精神卫生条例。
今天心榜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次条例的一些重点内容。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庆市出台的条例专门设立了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与增进”
章节,下含7条内容,明确规定了家庭、父母、学校、教师、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等主体的相关责任。
这是首次有地方精神卫生条例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问题设立专门章节。之前出台的条例,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往往都涵盖于如“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预防”等大章节之下,提及的内容相对来说更简略。
而本次出台的条例对如何维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学校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条例明确了
家庭教育
的重要性,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重视未成年人的陪伴、营养、睡眠、运动、劳动、人际关系等,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
同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的引导和监督,及时预防、矫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者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
针对学校方面,条例规定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监测、预警和干预工作机制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按照国家规定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
同时,明确教师应当学习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照料。
此外,条例要求
发挥部门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指导作用
。明确教育、卫生健康、网信、公安等部门指导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共同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
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与增进”专章外,针对近年来各地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条例还设立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与管理”
专章。
按照新增加的规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要对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健康档案建立、分类干预、服药指导等免费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力度:
1.条例要求市、区县(自治县)政府按规定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并鼓励
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长效针剂纳入免费治疗范围
。
2.条例鼓励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鼓励监护人所在单位通过实行弹性工时制度、给予必要的陪护时间等方式,为监护人看护患者提供便利。
3.鼓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购买伤人救助责任保险和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保险。
除此之外,条例还明确支持开展中医精神障碍治疗和中医药防治精神疾病研究,加大中医药防治精神疾病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最后一点值得注意的事,本次条例还要求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
条例要求人力社保、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
最终目的,是要
确保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不低于同级公共卫生机构相应岗位的平均水平
。
同时,条例也鼓励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好了,以上就是心榜带来的关于
《重庆市精神卫生条例》重点内容的介绍。
想了解更多条例细则的,可以点击
阅读原文
,跳转查看条例全文。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不论你是缺乏心理学相关经验却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把兴趣发展为职业,为自己带来收入的“素人”;还是已经考了心理相关证书,但缺乏从业技能和工作机会,正在为工作发愁的“咨询师预备役”。
只要你
对心理学感兴趣,只要你
有恒心、有耐心、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一个专业的助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