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就是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有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勇气,如果失败了一次就无法直面挫折,那么孩子永远无法得到成长。
但是有些孩子却会陷在失败的牛角尖里,把自己堵在里面。
小希今年已经读四年级了,对数学一直感到头疼。
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她觉得自己在数学方面越来越跟不上进度了。
平常也是把所有作业都先做完最后再来做数学作业。
在期末总复习的时候,她干脆就放弃了数学这门学科,导致到了考试时数学这科也是做得丢三落四。
虽然其他成绩还不错,但是数学这一科直接把他的排名排到了末尾。
小希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产生了畏难情绪,在对待难题上产生了退缩的念头。
其实在生活中像小希这样的孩子并不难见,不少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不愿意迎难而上,觉得这个问题太难了不尝试就不会失败。
或者选择尝试一下,一尝试到挫折或者失败立马退缩。
孩子遇上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要先弄懂其中原因。
那么,造成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抵抗挫折的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父母除了该给的物质条件之外,在孩子对待挫折时也恨不得能够帮孩子承受。
因此,现在的家长会减少孩子与挫折接触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很难认识到什么是挫折。
而且现在电子技术又这么发达,孩子缺少了实践与锻炼,从而造成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现象。
原因2:孩子缺乏自信心
孩子遇到挫折就逃避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因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而无法胜任一件事情,是一种自我怀疑、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
孩子是无法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的,再加上孩子的行为如果没有的得到及时的正强化,这种紧张消极的情绪也会让孩子的信心大打折扣。
原因3: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各家娇生惯养长大的,父母溺爱孩子,害怕孩子遇到困难。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就缺少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能力。
因此在遇到稍微困难一点的事情时,就畏首畏尾,不知道该怎么做,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原因4:孩子的自尊心较高
小孩子的自尊心通常都比较高,担心尝试困难的事失败的结果会让自己的价值有所降低,所以干脆就不去尝试,也不愿意去挑战新事物和有难度的事。
而且有时候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他们不允许孩子失败,孩子为了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也会选择不去尝试,这样就可以避免失败。
在心理学上,孩子畏难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害怕困难、知难而退不是娃的错,家长要先做好这2点。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第1点: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己给自己激励的方式,即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是提升孩子信心和帮助孩子直面困难的最好方式。
孩子有时候害怕困难根本就不会迈出尝试的第一步,父母可以狠狠心下命令让孩子走出''第一步'',并且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
当然这个目标一定要是孩子目前可以实现的,这样孩子的心理会有满足感,获得自信的同时也会勇于挑战困难。
对于某些比较自卑的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就必不可少了,这类孩子会将失败的原因统统归结到自己身上。
这个时候父母其实可以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劝解,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差了一份努力、一份较真或者一份坚持,抚平孩子在失败中受到伤害的情绪,避免因为失败而感到自卑。
第2点:正确鼓励和表扬孩子
孩子的成长中,或多或少都是会遇到困难的。
而面对遇上困难就退缩的孩子,家长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面对,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给予孩子正面的能量,引导孩子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时候,孩子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是特地锻炼出来的,而是家长用陪伴换来的。
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经历过风雨的嫩芽最终才能成长为苍天大树。
因此如果孩子有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现象,家长们不妨分析下原因,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勇于挑战困难今后才可以更好地直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