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悬疑剧都拥有稳固的市场,但品质良莠不齐使该剧型在创作上备受考验,把控剧情节奏和连贯性的同时加深精神内涵、情感共鸣层面的输出成为创作重心。从近两年悬疑剧表现来看,几大创作禁忌——剧情单薄、节奏拖沓、线索不明、情节混乱、提早“剧透”凶手等饱受观众诟病,社交平台评论中充斥着不满情绪,因强烈的期待而产生的心理落差溢于言表,“不烂尾”甚至已成观众的奢望。
“烂尾”真的成为悬疑剧无法更改的宿命?其实不然!今晚,
《漫长的告别》
VIP会员更新至大结局,始终牵动着观众内心的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该剧以缜密的叙事逻辑和线索铺陈获得观众高度评价,
并以开分7.8的高分位居2019全年刑侦剧评分榜榜首。
与部分悬疑剧让观众在剧集前段就“锁定”凶手不同,
《漫长的告别》的凶手始终藏于冰山之下。
前一秒初露端倪,下一秒又否定了观众的猜想,线索一条条浮出水面,凶手却始终成谜,观众自发的“买定离手猜凶手”层出不穷,剧集相关讨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始终保持着居高不下的话题度。在悬疑剧普遍高开低走的趋势下,《漫长的告别》为何能做到“不烂尾”,且始终击中观众追寻真相的好奇心,自然有其巧思之处。
完整缜密的故事架构
时间与伏笔的化学反应
《漫长的告别》讲述了一场跨越了整整12年的追凶之旅,男主人公连舟为揭开女友遇害真相,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来到其生前最后出现过的古镇,开启大海捞针式艰难的查案。一次与嫌疑人的正面交锋中,连舟遭遇意外变成植物人,待他醒来,周遭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心中对真相的渴望未曾改变。
“时间”是该剧最为重要的叙事媒介,连舟的意外昏迷与苏醒便是整个事件的分水岭和转折点,与真相的擦肩而过让观众激起恻隐之心,同时埋下一个未知的种子,连舟将在何时醒来?醒来后将如何开启尘封于脑海的记忆?苏醒后是否仍如少年般一意孤行,执着于真相?在快节奏、强情节的剧情发展下,戛然而止的线索并没有让观众放弃追剧,反而让观众对后续剧情有了更多的“期待感”,将真相置于12年时间维度之下,本想面对未来,却与过去不断拉扯的撕裂感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吸引力。
虽然时间跨度较大,
但《漫长的告别》极为巧妙地避免了在人物上强加岁月变迁的突兀感,而是通过同样的人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强化12年前后的对比。
以连舟为轴心,观众可以看到曾经与他一起追查凶案的刑警付翔从孤身一人到组成幸福的三口之家;曾经爱慕自己的少女陈雪结婚生女;曾经迷雾重重的古镇摇身一变成为旅游观光胜地;曾经救下的失足少女也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安稳的生活……所有人的命运走向有前奏、有交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剧情并没有因为连舟的沉睡而支离破碎,反而呈现出非常强的完整性,丝毫没有零散累赘之感。
在此基础上,唯一没有发生改变的连舟便成为连接过去的核心人物,他也主导着案件的重启与追踪。除此之外,刑满出狱的尹哲在12年后登场走入案件的中心,12年前连舟救下的中年男子的养女叶曦成为一名刑警,与其合流破案,通过人物的关联,《漫长的告别》与12年的“尹露案”产生连贯性,随着故事一步步发展才发现所有合乎情理的化学反应都能追寻到曾经埋下的伏笔,而不是“生拉硬拽”、不知所云地唤起回忆。
从始至终的悬念
线索铺陈从“线”到“网”
自播出以来,追剧的观众们便在豆瓣、微博自发组织“凶手竞猜”,其中不乏屡此猜测又不断根据线索否定答案的高活跃度观众。这也意味着《漫长的告别》牢牢抓住了悬疑剧的核心——悬念与线索,并且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体验。
《漫长的告别》打造的悬疑感贯穿始终且层层递进。
前八集的节奏相当紧凑,由“尹露被杀”一支案件出发,接连牵扯出其他女大学生被害的迷踪案件,而每个突如其来的案件都成为核心案件的索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悬念迭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个突发案件都在为连舟和付翔提供蛛丝马迹,但落网罪犯都不是杀害尹露的凶手,让整个案件在拨云见日后再次走向扑朔迷离。而连舟就在“点燃希望”与“陷入绝望”中无法自拔,难以逃脱的“死循环”在徒增惊险与刺激的同时,也增加了深陷痛苦之人的悲壮、凄凉与戏剧化,这份情感触动给冰冷的案件带来了一丝人情与人性的温暖。
如果说12年前的破案是由点成单线条式地发展,那么连舟苏醒后,案件则牵扯出更多的线,铺洒开来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首先,更为关键的人物——尹露的亲生哥哥尹哲登场,他因保护尹露误杀了光头强的弟弟,因此他与光头强之间的未解之仇为案件又蒙上了一层迷雾,顺藤摸瓜后尹露曾隐瞒连舟的秘密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其次,人物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原本破案只是一位孤勇少年与正义刑警之间达成的默契,而12年后,卷入案件的人越来越多,想要知道真相的人也越来越多,百转千回间,整个故事承载的线索更加真伪难辨,人与人之间的猫鼠游戏也愈加激烈,从而形成多维立体的破案视角,给观众营造出全面升级的神秘感,剧集也展现出更强的质感。
一如既往的满腔热血
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漫长的告别》不仅关注普通人,更关乎责任,看了之后相信大家会反思,珍惜身边人,健健康康活着是一种幸运和幸福,这才是这个作品的魂。”该剧出品人兼总制片人
刘阳
曾这样表达作品创作的初衷。12年间物是人非,剧中的人物历经成长,周遭的事物发生巨大的改变,然而尹露被杀一案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遗忘,相反,它如同一根刺,在所有与这支案件相关的人们心中不断滋长。无论是重获新生的连舟,还是忠于职守的付翔,亦或是刚刚出狱的尹哲,他们都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踌躇,当他们下定决心走出阴霾面对新生活时,新线索的出现瞬间将他们拉回过去,只因心中都对真相藏有一份深深的执念。
最无法放下这份执念的莫过于连舟,长时间的昏迷让他停留在过去,但太多次的“求而不得”让他明白冲动无法解决一切,也不能一己私欲让更多无辜的人陷入危险境地。剧情后段,《漫长的告别》在人物的设置上别有用心,尹哲的突然出现丰富了整个剧情发展,如果12年前是少年与刑警之间的心照不宣,12年后则是尹露最为亲近的两个人之间展开的 “对决”。同样是执念,连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守住底线,而12年与外界隔绝的尹哲则蒙上了复仇的色彩,让自己走向不可控的边缘,两人都深知唯有放下过去才能重获安稳生活,却在一念之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两人之间的心理博弈无关对错,但正是强烈的对比让连舟一如既往的责任感、正义感、热血少年感更显珍贵。
《漫长的告别》没有烂尾甚至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
该剧在硬核的追凶下,始终将落脚点放在情感这一柔软的内核上。
对于连舟来说,真相是肩上的责任、永远的坚守,所以才有“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勇气;对于付翔来说,真相是还未完成的任务,是他身为警察的信条,所以才四处奔波、风雨无阻;对于尹哲来说,真相是对亲人的缅怀、未解的心结,所以才能不顾一切,拼死一搏。观众能在他们之间看到不同的情感,有坚持与失望,也有心酸与不甘,置于破案角度下,12年是一场寻找真相之旅,而置于生命维度下,12年则是一场与过去和解的自我救赎、一场“漫长的告别”。
《漫长的告别》不仅没有烂尾,而且让观众在看剧的过程中收获感动,有了酣畅淋漓的快感,更会在这场“告别”后徒增空虚与不舍。这部作品无疑是国产剧在年末之际给市场带来的最大惊喜,而观众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好评就是最真实的回馈。
结语
从悬疑剧的审美上来看,没有烂尾是《漫长的告别》给观众带来的最大惊喜。然而,这部作品的价值远不止此,它让观众看到了人们面对苦难时不同的心态与人性抉择,看到了社会底层的众生百态,这种能够引发大众共鸣,极具张力的写实风格才是悬疑剧最难能可贵的特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