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精品小班!生态城美术中高考培训招生啦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亮相2025GDC ·  2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亮相2025GDC ·  2 天前  
生态梦网  ·  超245亿!生态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做了5个月副业,我1分钱都没挣到…”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0-02-10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经常有读者跟我讲,工资太低,想做副业,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会鼓励他们先去尝试,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是大忌。

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勇敢迈出第一步,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有效的反馈。
——就就

作者 | 临公子
来源 | 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大概5个月前,有位读者加我微信,询问如何把写作发展为副业,包括怎么变现、如何投稿、某个类型文章能不能挣钱等等。

我简单地回复了他。

前几周他发来信息,问了与之前几乎一模一样的问题: “想开创第二职业有什么好路子?”

换句话说,这5个月,副业相关他啥也没做,1分钱也没挣到。

我当时回复: 这段时间如果有针对性开始写作,或是上一些简单的写作课,至少文章能写出几篇,至少能知道自己的水平。

大部分人的状况其实是,就算有好的路子可能也不适合自己,就算适合自己,也不会去做。

我并不想扮演什么鸡汤角色,或是随口说几句“没关系啦~有机会再说啦~”之类的片儿汤话。

因为这是一个相当常见且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大部分说想做副业or想挣钱的人,总挣不到钱?


01

我问你, 假如你打算开展一项副业,是怎么考虑的?

可能是看到谁谁做什么挣钱,所以也想试试对吧。

这其实是我们一开始很容易踩的坑: 忽视自己已有的资源。

说两件事吧。

第1件,我开画室的邻居。

她曾在幼儿园当老师,后来在小区租了两间车库装修成儿童画室。最初招生并没有多复杂:免费上1节画画课,觉得好再报名。

没多久,许多附近小区的居民就带孩子来上课了。

周边原本居民区就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招生满员。

邻居充分利用了她的专长(画画)+地理优势(居民区多)+本地资源(租小区内的车库),短期内就把画室做起来了。


第2件,我曾经一任上司。

他辞职后创业,仅一年就搭建好团队并实现了盈利。

听上去似乎顺风顺水,可你知道么,他创业公司60%的成员都是之前合作过的人,核心业务是自己熟悉的业务,不少客户也是老同事带过来的。

相比两手空空去创业,这无异于是easy模式。

《麦肯锡思维》中有个做事的套路: 先摘好摘的果子。

分解来看大致是:

1.从容易的对象开始。

2.解决更多容易的问题。

3.再开始拆解困难的问题。

它是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

什么叫“好摘的果子”?

你的资源、你擅长的点、你熟悉的领域。

切入容易,风险系数相对低,便于快速成形后再推动下一步发展。

你如果想转行,一定不是自己窝着研究行业趋势,而是咨询行业内的专家或资深从业者,听听他们的看法;

你如果想创业,一定不是到处找赚钱的业务,而是从自己已有的人脉和行业资源入手。

再拿写作挣钱这事看,市面上动不动就看到“月入10万”的案例, 都有两个最基本的大前提:

要么你本身擅长写作,至少中上水平;

要么你已拥有数量相对可观的读者群,靠流量变现。

从0开始不能说不可行,但要做好心理准备:过程会比较漫长,效果可能也会不如预期。

别轻易做纯粹“从0开始”的事情,这无异于是对你手中资源的巨大浪费。


02

OK,准备好资源,接着就出现了第二道门槛:开始做。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年轻时候最应该注意的事情是什么?

最高赞回复是:

由于害怕而什么都没有做。

我特别认同。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读者,5、6个月一直在考虑“写什么赚钱”,这情况并不是个例。

太多人沉浸在假想问题中,一会担心这个,一会纠结那个,结果啥事也没干成。

你哪怕先写一篇,至少初步了解自己的水平,知道难度在哪里。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以为是深思熟虑,实则裹足不前。

尤其在挣钱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我一个亲戚曾打算开托儿班。

一会觉得有前景,一会害怕自己不熟悉,一会担心投入过多,一会犹豫附近托儿市场饱和,纠结了两个月依然一片迷茫。

没多久,她又想去卖水果。同样没有任何浪花。

哈维·艾克在《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书中,我对两句话印象深刻:

1.要把不去做的习惯改掉,变成去做的习惯,唯一的方式就是去做它。

2.有钱人用行动让自己有钱;穷人总是想着变有钱。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有个挣钱的点子,超级好的,Balabala……

哎,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想法。

为什么多数人长期停留在“只想不做”的阶段?

因为去想很容易,去做很痛苦。

更不要说挣钱本来就不容易,于是——

说码字挣钱的,一个月都没写一篇文章;

说微商挣钱的,折腾半天连个店铺都没开张;

说拍视频挣钱的,刷了几百条视频,正儿八经视频没剪出一个。

你哪怕做错,都比不做要好。好歹排除一个错误选项。


03

开始做之后,迎来了第三道槛:持续做。

我在2017年初加入一个写作群,我观察了下,如今还在码字的人只有2,3个。

每周稳定更新2-3篇原创文的,似乎只有我一人。

我兼职写公众号前一两年收入很少,好在我出于兴趣坚持了下来。到第3年,这部分收入才逐渐增多。

我不想编些大道理,什么风口啊什么眼光啊都是虚的,但凡想有一点点小浪花,通常都离不开一个字:

熬。


行动只是第一步。

你在朋友圈卖货,1周都卖不出去几件; 你写公众号,写了10篇都挣不到钱。

你就觉得挣钱不易,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

别沮丧,这都是正常现象。

持续积累必不可少。

香港有句老话“连张国荣都要熬八年”,普通人的小成就,多数都离不开“熬”,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

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有一段话: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我却将其视为谎言。


好主意一毛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

去做很痛苦,持续做更痛苦。

没办法呀,想要开花结果,持续耕耘是必需品。

急于求成,往往导致半途而废。


04

估计你看到这里准备开骂了:照你这么说,副业挣钱没啥希望了对吧?

咳咳,只有先发现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

好听的话、安慰的话、励志鸡汤,说起来惠而不费,然而真没啥用,到头来也是镜花水月空欢喜一场。

有两点掏心掏肺的建议。

第一,快速试错,快速调整

不少读者和我说, 我可以去投稿挣稿费吗?我可以写公众号挣钱吗?我可以去头条发文章挣流量费吗?要怎么做呢?

我: 都可以。先写一篇看看再说。

投稿就算被拒,或是尝试失败,多主动了解+分析原因再重新调整,对你下一步的行动也是有帮助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