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八书之乐书的时候,在自己的脑海里,对于乐是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的,人的本性是好静的,因为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才产生了有规律的音乐,以及无规律的噪音。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由此我想到了小的时候和爸爸学的京剧和二人转,以及流行音乐甚至于演讲朗诵都应该属于乐的范畴。
有人说眼神可以看到一个人在想什么,而事实情况是没有几个人有那么强的能力,仅靠眼神的沟通就可以做到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建立在语言沟通的基础上,而且沟通的时候,如果我的情绪比较激动,就会声色俱厉,如果言语和风细雨风细雨,至少说明心情不错。在人情绪激动的时候,去找他沟通、交流、谈判,都是没有任何结果的,在他心情舒适的时候,沟通交流就比较顺畅,讨论的话题就容易达到共识,容易形成共同的意见和看法而减少分歧。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国之将亡其乐也悲。通过声音就能分析出一个人的状态,一个国家所处的阶段。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和谐安宁的声音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就体现除了安定太平的状态。当社会充斥着哀怨和愤怒的声音时,百姓生活困苦又无处倾诉的时候,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这就是个所谓的礼乐崩坏,国将不国。对于个人而言同样有效,如果一个人不遵守法纪,行为乖张桀骜不驯,不尊长不敬贤,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具备美德,就很难获得自身的价值实现,并获得他人的认同。
乐在古代的作用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他并不是供人娱乐的,而是用来引导人心向善,谨慎言行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理国家的手段,做为号召力来讲,远远超越现在的流行音乐,同时也超越了现在的喊口号和单纯的说教。乐是由音产生的,因此说乐是在寻找人的相同点,而礼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品德的差异和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求同存异。乐让人互相爱慕,礼让人互相尊敬。人因为乐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单体构成了组织,进而形成了社会和国家。个体需要的是自律,集体需要的是规则,自律和规则就是所谓的礼,礼乐交织就形成了和谐的社会和拥有道德的人心。
乐和礼关键是要有度,其中乐是源自于人的内心,而礼是外界施加给人的一种外界约束,只有内心的东西被约束,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才算达到了一个最佳的状态,这就称之为平衡。乐代表和谐,礼代表有序,任何事物只有和谐有序,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乐是道德的外在体现,能发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辉,这光芒可以让人感到温暖感到爱,心中自然会和一些不良的行为隔绝起来,这就是现在常说的,你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来武装自己,那么低俗邪恶的思潮就无法侵入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