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员工薪水更高的非私营单位并非专指“体制内”。如何界定私营、非私营单位?根据国家统计局,非私营单位主要指国有企业、集体所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国家统计局分别搜集了168万个非私营单位(对应1.73亿非私营单位员工)和74万个私营单位的数据,后者仅占我国私营单位总数的7%。
2015年开始,非私营单位员工的工资增速超过私营单位,二者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
从地区上来看,非私营单位的员工年平均工资增速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高于私营单位。东部地区二者差距最小,仅为0.8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非私营单位的员工年平均工资增速高达12.7%,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中最高,而这一数字在中部地区的私营单位中仅为8.8%。在西部地区,二者差距最大,高达4.6%。大众普遍印象中劳动人口更倾向于“进国企”的东北地区,二者差距为3%。
从行业来看,两类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但在这三个行业中,非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也远高于私营单位,分别为后者的1.93倍、2.06倍和1.99倍。
私营单位中,只有三个行业在2018年的平均工资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金融业最高,为20.4%,卫生和社会工作次之,为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