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从2004年起,光线传媒内部便提出要做动画电影的想法。后来国内动画市场冉冉升起,光线传媒一口气投资了十月文化、可可豆动画等20多家具备动画创作能力的企业,野心勃勃。
其中投资逻辑在于,中国的电影市场也会像国外成熟电影市场一样,动画电影占电影总票房的10%~20%,以国产影片500亿元票房计算,15%就是75亿元。王长田认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竞争者并不多,有机会分到一个很大的蛋糕。
但“迪士尼梦”并非一蹴而就。从开始布局动画电影以来,光线传媒踩过不少坑,推出的许多动画作品反响平平。尽管如此,光线传媒依旧收获了《深海》《大鱼海棠》系列、《哪吒》系列、《姜子牙》系列、《茶啊二中》等代表作,在国产动画领域打头阵。
“我们梳理了所有的中国神话传说,最终的规模可能比漫威更大”,王长田透露,完成这几十部影片是光线“在五十年以内都一直要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到时候还存在的话”。
而王长田与饺子的结缘,还要追溯到2015年。
2015年的一天,饺子接到一通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对方正是彩条屋总裁易巧。彩条屋是由光线影业100%控股的动画电影厂牌,正在全国各地搜罗有潜力的动画长片导演,在看过饺子的《打,打个大西瓜》后,希望能一起合作制作动画,不限思路、不限题材。
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一年,饺子创立“可可豆动画”,光线传媒全资控股的彩条屋持股30%,《哪吒》正式立项。
四年后的2019年夏天,在饺子和光线传媒的联手下,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魔童诞生,《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引爆暑期档,最终票房高达50亿,带动国产动画电影进入新的里程碑。
作为第一出品方的“伯乐”光线传媒也迎来高光时刻,掌门人王长田畅想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中国动画需要时间和耐心,只有长期积累才能爆发。”
《哪吒2》正是这一愿景的延续。该片制作耗时5年,超期一年半,并追加大量人力成本,但背后资方王长田对饺子的信任从未动摇。他曾坦言:“导演的压力首先来自他自己设定的标准,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支持他完成不可能的目标。”
据悉在《哪吒2》制作过程中,光线协调138家动画团队完成近2000个特效镜头,并主导北美发行策略,确保全球市场上映。
还记得在2023年一次采访中,王长田曾说,“看看有没有可能带动中国的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我希望这部里程碑的片子名字叫做《哪吒2魔童闹海》”。当时他的这份期待,被网友群嘲“做梦”。
如今理想照进现实,《哪吒2》刷新中国电影票房历史。一直陪伴在身后的光线传媒收获了又一传奇作品,股价8天狂飙260%,市值冲破1000亿元。
灯塔专业版显示,《哪吒2》共有5家出品公司,其中3家为光线传媒关联公司,另外2家为饺子持股。这意味着,除了导演饺子,光线传媒便是最大赢家——根据光线传媒公告,影片总成本约5亿元(包含制作和宣发费用)。有资深电影从业人员测算,若按100亿票房,光线传媒可分红超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