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彻底削弱和摧毁俄罗斯,美欧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制裁行动了,而且由之前的“直接制裁”升级为“二级制裁”。这不仅对俄罗斯的跨境交易产生了更大的约束力,也影响到中国的进出口企业业务。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欧盟主导的SWIFT迅速将俄罗斯的绝大部分银行踢出了,声称这是削弱俄罗斯对外交易的“核弹级攻击行动”。但令西方国家感到郁闷的是:还有别的跨境交易系统。
在美欧释放“金融核弹”攻击手段之前,俄罗斯就搭建了自己的跨境交易系统,还可以参与和使用中国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系统。虽然便利度不够,参与的金融机构数量也相对有限,但勉强够用了。
2022年的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8505亿美元。外贸顺差更是达到惊人的3323.77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名——这对俄罗斯来说是幸运的,但对美欧而言是愤怒的。
于是他们又加强了制裁行动,持续打压与俄罗斯有着重要经贸关系的中国、卡塔尔、阿联酋、土耳其、印度等国。一方面是不断游说,污蔑这些国家的企业是在“资助战争”,发挥舆论诱导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威胁上述国家的企业、金融机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政客声称:各国不能在俄乌之间“两头通吃”,对包括中国的特定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其中的重点是我国。
耶伦还多次放话,若不退出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将会“剥夺中国、土耳其部分金融机构、企业的美元交易权”。虽然我国官方多次予以拒绝,声称绝不接受美国的甩锅推责和霸凌胁迫,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利。
但还是有一些中资银行在逐步减少、限制俄罗斯的业务。于是我们看到中俄两国的外贸业务发展在今年上半年“曾出现了一两月的下降”,多个中国出口企业抱怨俄方进口商的货款迟迟不到账。
不是俄罗斯客户不付钱,而是我国部分银行因为“害怕美国的制裁”而不敢触碰与俄罗斯有关的业务——即使不使用SWIFT,而是采用我国或俄罗斯自己开发的跨境交易系统,他们也胆怯。
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俄之间的结算受到了第三国干扰,“之所以出现付款难以到账的问题,是因为一些国家给我们制造了问题”。他相信中俄两国会找到克服这些问题的办法。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俄罗斯方面建议,他们将主动邀请“自身没有多少美元业务的他国中小型银行”去俄罗斯设立分行,将跨境交易巧妙地转变为“总行与分行”之间的内部信息流动,这样就不用担心美国的制裁了。
如果大家还是担心,那就允许更多的俄罗斯银行来中国境内开设分行,中国企业可以在俄罗斯在华分行开立账户,然后收款。据称,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阿尔法银行等正和我国相关监管机构在磋商,准备建设在华分行。
对此,美国又提出了新的制裁方案,也就是媒体介绍的“二级制裁”。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利·阿德耶莫表示:
打算起诉允许俄罗斯银行在其管辖范围内开设分行的国家
,与俄罗斯合作的相关组织会受到迫害。
如果说美欧之前的制裁是直接针对俄罗斯的话——打击俄罗斯自己的企业、金融机构,那他们现在筹划的“二级制裁”核心逻辑就是:谁愿意和俄罗斯来往,我就要制裁你、遏制你。范围扩大了。
俄媒痛批了美国的霸权行径,声称:允许俄银行在境内开设分行的中国、土耳其等国拥有对外政策的“自主权”。呼吁并相信他的友好国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确保业务的持续和稳定。
考验中国、土耳其等国的战略定力时刻来了
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就主张“制造业回归美国”,试图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到了特朗普主政美国的时候,他更是发起了贸易战、科技战,在极力主张供应链去中国化的同时,征收高额关税。
之后是拜登担任美国总统,
他在诸多事情上和特朗普的做法是相左的,但在遏制中国方面却拥有“同样的话语权”
。中美关系的疏远、中美经贸关系的恶化是美国主动挑起的,是他们在搞脱钩。
我国是“被脱钩”,是被打击和遏制的对象!
但网络上却出现了这样的奇葩言论,说:中美之间的脱钩责任是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