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长
今年五月份,我幸运地通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层层考核,成为2018届博士生,师从圈内大牛。对于作为应届生考上的我来说,有的只是个人的一些小经验和小建议。另外我是两年制的专硕,也是以日语成绩通过初试的,所以希望能给想要准备考博的专硕同学或是有意以日语考博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帮助大家完成了读博心愿。
正所谓,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当我们想要完成一个目标时,必须要先清楚所需要面对的挑战,并提前对症下药、找出制胜法宝。那么,我先来帮助大家梳理一下考博需要面对的关卡:
笔试、导师、自我
。
首先,考试是基本门槛。
武大与众多985一样已经完全实行“申请+考核”制,如果有雅思、托福等成绩或者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都可以申请外语免试。但是如果不幸地像我一样没有,那也不用慌,你需要明确你用哪一种语言参加外语考试。
听说英语比较难,但我选择的是日语,所以在此重点介绍日语:
日语题型是日语N1的迷你版,以汉字、词汇、阅读、作文题型为主,分为选词填空、标注汉字假名、阅读理解(两大题)、200字左右的小作文。题目不多,但时间也不多,所以还是需要把握好做题节奏。题目难度适中,比N1难度低,比N2难度高一些,但作文题目较为好写,比如我考的是“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学过日语都可以感觉到这个题目是多么良心)。
同时,以日语等小语种考试的优势在于,报考人数少,题目难度比英语稍微低一点,但是两者成绩会合在一起排名。就笔者而言,参与外语考试的上百名学生当中,仅有不到十人使用日语考试。而从老师那边了解到,日语试题往往是由本校老师从N1、N2题目中出题,所以找到类似题目的概率较高。
其次,联系导师是重要一环。
选择导师如同拜师入门,将决定你未来3年的研究方向以及内容。因此,一旦入门就很难有第二次选择,除非重新考试。所以在联系导师之前,需要明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确保自己对该领域有较多的了解。就武大而言,有不少老师是常在国外期刊发文,知网是找不到文章的,这就需要考生善于使用Elsevier、Project MUSE、Taylor &Francis等学术网站搜索相关文献。
选择好了导师之后,需要马上着手联系导师。
我曾经买过学长的考博攻略书《考博决胜攻略》,里面有比较多的写作样本可供参考。
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每个导师都会回复信息,例如笔者导师是某领域的大牛,平时非常忙,所以一般不回复非师门学生的邮件或短信。因此,当你对某一导师非常感兴趣时,最好是在邮件的基础上,想办法与导师当面交流,或是到导师的办公室,或是在学术会议上的茶歇。只要导师对你也有兴趣之后,他会进一步指导你需要做什么,或是为你提供一些帮助以确保你进入面试阶段。
写到这里,我猜会有人问为什么单单写笔试而不写面试,原因就在于导师决定了你面试能否通过而非答辩组。如果导师决定录取你,那么即使你被骂得狗血淋头,也将会金榜题名。所以,很多一起参加的同学也说,在面试过程中的和风细雨并一定不代表导师对你满意。
第三,考博是一场自我的搏斗。
间歇性踌躇满志和持续性坐吃等死是大部分人的常态,但如果你能够突破这种困境,那么你就能成功。这其中,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做好整个流程的学习计划。因此,早期确定目标是必要的,如果不想考博,那就全心全意地去找工作。但只要确定了考博,就必须将其化约为一个个小目标并逐一实现,比如笔者计划在研一要发一篇普刊,研二要发两篇核心,同时还要争取国家奖学金。当你发现这些小目标都完成之后,那么你的考博成功概率会大幅提升,因为这不仅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履历,还帮助自己树立了自信心。
考博的困难还在于赶考场,毕竟这不是在就近学校即可完成的研究生考试,需要考生自行前往目标学校,其中的舟车劳顿最为消耗精力,尤其是一些同学可能会报考三到四所高校。据我了解,在武大考博群里有不少于10人是在临考前放弃考试,原因既有参加了多场其他高校的考试之后没有精力过来,也有觉得自己没准备好想改日再来。无论是什么情况,中途放弃是对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考博面对的关卡有难度,但并非无懈可击。那么,我们就可以来聊聊破关之策。
考过日语N1、N2的同学都知道,只要是日语成绩想要好,无非靠的都是“练练练”。想要在外语考试中暂露头角的同学,必须拉长时间线,以打持久战的方法来应对。有时间的可以报一个12月份的日语等级考试,强迫自己每天有针对性地复习日语,这样可以提升复习效果。因为听力在考博的外语考试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听力部分不需要重点练习,可以把复习重点放在阅读、单词和作文。
通过了笔试之后,在4月份的面试时仍要考一次日语,因此在3月份的外语考试之后,最好不要掉以轻心,应安排好复习时间,继续加以巩固。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轻松一点,毕竟面试成绩主要看答辩组打分而不是外语,而复习重点与之前相同。
虽然这么说有一点夸张,但是以诚意满满的姿态去面见老师尤为重要。在如今,时间就是金钱,许多同学想着仅靠发邮件、短信来联系,大海捞针式地寻找一位能给出肯定回复的老师,这样的方法可行但也有三点不足之处:1、导师招人不仅希望有较大的培养潜力,更希望具有谦虚踏实的品格。潜力可以通过简历上的研究成果看出,但品格需要当面见过之后才可以了解;2、作为专硕学生,研究成果比学硕必然要少,仅靠简历难以打动导师;3、面见老师可以获知考核的重点方向,这是邮件中不会透露的。
因此,以良好的求学态度去与导师交流尤为重要。就笔者而言,在笔试前3天就去拜访导师,向他介绍了个人优势以及对相关研究方向的兴趣。虽然导师并未当面表达认可之意,但之后却获得了面试资格。而后在面试前再次拜访时,导师则进一步与我交流了研究经历,并针对我的情况提出了一些问题。尽管在面试上被导师批评了一顿,但面试结果是我pk掉了一位资历更好的对手。
有人说考博就像去企业应聘,你的简历越出彩就越有机会被录用。在现实中,这对应届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像我只有一年时间来准备的专硕。相比非应届生,专硕应届生的时间不充足,所以在准备考博时应该重点培养自己的“专长”,而非把该领域的一切都做到了如指掌。专家学者花费数十载才做到“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区区应届生又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完成?
因此,打造自己的研究优势需要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一定了解的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研究目标并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计划从而提升自身研究的专业性。专硕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可以通过写论文提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更应该积极了解自身研究方向的热点问题、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达到可与导师有效交流的程度。
最后,希望专硕同学们不要因为学习时间不如学硕等问题而选择放弃,应以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祝愿大家都能达成自己的考博目标。
往期回顾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记2018人大文学院考博
2019考博英语VIP全程精品学习班
——全新升级,给你超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