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白龙马”被表彰:只要救人就值得铭记 | ... ·  19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中欧合作理当有更广阔前景 | 新京报社论 ·  昨天  
李光满说  ·  中国对美反击,直击美国命门!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中国房地产,走的不是周期性波动,而是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浪费不能理所当然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09-02 11:14

正文


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涌现之后,国内中产阶级可以享受到高品质和相对放心的食品服务,但是有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目睹晚上 9 点半之后盒马开始大量销毁当日现制的盒饭、点心等食品,甚至还热乎的鲜肉月饼,也都被直接扔掉,并拒绝现场顾客免费拿取,看着一箱箱报废的食品,有老年人在震撼中叹息浪费作孽。

从前只有在外国能体验的滋味,终于也被国内百姓感受到了。盒马员工之所以无情履责,是因为有摄像头和严厉的制度,他们不会为了一时好心丢掉工作,下架的食品谁都不许拿,员工自己都不能吃。

爆料博主感叹:终于意识到,盒马所有吸引我的方面 ——新鲜、精致、便利、高效——背后都伴随着浪费的代价。我只是和其他中上产阶级市民一样,负担得起这种含在价格里的浪费罢了。但是我们浪费的不仅是钱,也不仅是食物,还有能源、清洁的水、碳足迹、劳动力……有些是不可再生的。富有的人和地区可以抢在穷人的后代前面,先占有它们,然后浪费掉。( @ 小椅子 Zoe

作为对商品短缺甚至饥饿时代仍留有清晰记忆的中老年人士,对这一幕确实难以接受。而对一个发展程度落差极大的国家来说,上海已经跟发达国家享有类似的生活品质,而有些西部山区仍然在天天嚼土豆。从这个角度,浪费已经在制造实时的罪恶。

然而原博之下的评论分成两极,一部分人在为避免浪费出谋划策,而另一部分人予以讥讽打击,并力挺超市,称目前已经是最具智慧的做法。

没错,很多方法都曾惹出争议,乃至惹祸上身。譬如超市好心把报废食品送给路人,结果吃出了毛病,反赖一把。包括麦当劳肯德基报废食品处置不彻底,结果被人捡去流入二级市场加热后重新售卖。

当然,反诬好人并非高概率事件,但是足以提供理由给商家,宁可扔了也不捐助。不挣钱还增加麻烦,那就不做,不愿再为报废食品增加成本。

当日食品报废制度,并非完全基于安全,更主要的是基于口味品质。对于有支付能力的中产阶级来说,米饭凉了、炒面硬了,就等于成为废品,扔掉,然后给差评。盒马要想维持高评价,继续赚中产阶层的钞票,就要以他们的标准为标准,模仿肯德基麦当劳,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评估食品新鲜度,到期坚决报废,以维护较好的口感。

从安全上很可能没有问题,正如很多人家剩饭还会放冰箱里,第二天热热再吃。但是做商业和过日子不一样,如果超市被抓包重新加热二次上架什么的,就等于丑闻。盒马初期也差点栽在这上面,所以现在的果断管理,也是消费环境之下不得已为之。

当然,前提是抓紧了中产阶层旺盛的消费力,他们愿意为品质付钱,街边的炒面 10 元,盒马的炒面 18 20 ,其中就包含了当日报废的部分。谁都不愿放弃中产钱包,做过了精品超市,就不会回头再做大润发、超市发等,并且这些曾经的平民超市也在试图拓展精品超市的子品牌,利润高啊。

所以商家本质是一种逐利行为,而马云会赚钱代言西部教师,但不会把盒马报废的食品捐给流浪汉,一码归一码,商业就要维护商业的残酷规则,浪该浪的费,赚最高的利。

苛刻的食品报废制度源于国外,而国外早就培育出了庞大的中产阶层,因此大家习以为常,罪恶感也轻。但是仍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也从未停止对合理利用临期食品的种种探索。当然就跟在国内推进共享冰箱一样,很容易好心惹麻烦,但是还要继续搞,胸怀全世界的圣母之心,永远不会停止努力。

其实有很多方法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惯例。譬如面包店打折制度, 6 7 点之后就开始半价,甚至有的店还会第二次、第三次降价,直至以近乎白给的价格把它们尽量卖完。而有些囊中羞涩的年轻人,也会悄悄瞅准时间来购买,不动声色地捡了实惠又不伤尊严。有些店主也会把当日报废但还能食用的食品摆到门口请路人自取。

我们国内也开始推广超市临期食品柜台,并正在被消费者所接受。这都是长期探索的结果,如果不探索,永远就是这边浪费、那边吃不起。资本主义的倒牛奶丑闻之所以在今天化解,就是因为这些坚持不懈的探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