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Sir不爱煽情。
最近唯一的例外……是
《儿行千里》。
新一期,有个灰白发
、络腮胡的老爹,喜欢做木工活。
他玩木头的理由,有点
傻
——
别人都做的东西我不做,别人做不了的,我才有兴趣。
这倔劲儿,这侧脸,这络腮胡,再加一副眼镜……
让Sir想起一个人。
……不是吴秀波谢谢。
而是——
不久前宣布出山的,
宫崎骏
。
提到他,一般你还能顺便想起两个词——
好
拽
。
日本动画界黑泽明。
动画片几乎部部佳作,不少还创下日本票房纪录。
好怪。
1986年-2013年,他不管直接还是暗示,7次宣告了退出!
第7次,老爷子似乎动了真格,不仅开记者会,还印了“官方引退辞”。
结果,
退7次……悔7次
。
不过,“狼来了”的寓言,似乎对宫崎老爷子完全无效。
不管他反悔多少次,围观的我们,也总是稍微吐槽两句然后就……
眼巴巴坐等起他的新作来。
听说了么?有一部纪录片,在片中老爷子又发毒誓了,他说:
与其什么都不做死去!
不如在制作中死去!
因为做点什么,都比惦记着动画死强!
还能说啥?强烈推荐。
因为,可能世界上再没有谁,比这个
76岁死不悔改的老头
,更有资格打动你——
《 永不止步的人 宫崎骏 》
終わらない人 宮﨑駿
2016年11月13日在日本NHK电视台播出。它
不像一般纪录片,老老实实记下当事人所作所为。
它呢,有点调皮。
以宫崎骏电影《龙猫》里妹妹小米的视角来观察宫崎骏,旁白则由小米的声优坂本千夏女士担任。
纪录片刚开头,就是一个童趣味十足的撒娇。
翻译来源于猪猪日剧字幕组,下同
纪录片里,好玩的噱头更多。
比如在宫崎骏打呵欠时,镜头一切,就是龙猫呼呼大睡的样子。
真是太会讲故事了。不,太会玩纪录片了。
那么,《 永不止步的人 宫崎骏 》记录了些什么呢?
它记录了从2013年宫崎骏正式宣布退休,到决定重新出山之间,
不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细节。
时长不到50分钟,不算长,但
足够解答关于“老爷子7次反悔”,我们的所有疑问
。
宫崎骏退休后,过得真不赖。
有养老金,生活无需操心(每天还能吃到太太的爱心便当)。
每天挂条白围裙,泡在离工作室3分钟脚程的画室。
煮煮茶,喂喂鸟,有精神了就做做(吉卜力)美术馆的展品。
一句话:从前忙到直跳脚,现在闲到淡出鸟。
这样的日子,的确谁都羡慕,但你肯定想问:
真是为了淡出鸟,他才选择退出吗?
来,先回顾下宫崎老爷子的
“打脸”史
。
1941年出生的宫崎骏,今年76高龄。
22岁入动画圈,44岁和高畑勋创办吉卜力工作室,做动画
54
年。
不要以为他的意志一直强悍到不需要解释。
其实早在创业前(37岁),他就已经几次
“发虚”
,觉得
“创作的极限到了”
。
创业后就更频繁了
(根据已有新闻资料整理)
——
从前作到完成《起风了》,整整花了五年。那么下一部作品是6年、7年……这样的话,不仅吉卜力等不了,我也70多岁的人了,不可能再有那么多光阴。
不只是长篇动画,想尝试、
想去做做看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
还有必须去做的事——例如吉卜力美术馆的展示——留给我的课题还有山那么多
。
我做不做长篇动画,不会给吉卜力带来困扰,但会给我的家人带来困扰。
于是我决定从吉卜力的项目(指长篇漫画作业)中退出
。
……
几乎每隔几年,他都会“闹一次脾气”:不做了不做了我不做了。
总结起来,原因有两个——
身体真的吃不消。
宫崎骏一直坚持制作手绘动画。
在曾经的吉卜力工作室制作部,我们能看到,每个写字台上都没电脑,只有画笔和纸。
手绘,你懂的,相当费时费神。
短短4秒的动画,也要花至少1年。
吉卜力的作品,基本上要靠他一个人架构,熬夜算常事。
他又是个“暴君”,见不得员工敷衍、将就。
每天伏案干活,要带数百名员工;加上宫崎骏从小身体不好,肠胃虚弱;年纪越大,身边又全是“催人老”的信号——
曾经共事的同事,还有看起来比他健康的朋友……一个个离世。
去按摩时,他调侃自己身体像个
“
坏掉的高压锅”
——
我就像用高压锅煮也出不来汤汁,只能煮出一滩黑水 。
这些因素加起来,不得不萌生退意。
你会说,欸,老爷子你就不会把事转转手?
问题来了,转给谁啊?
……他
没有
继承人啊!
吉卜力工作室不是没想过培养接班人——
助理近藤喜文、《哈尔的移动城堡》原定导演细田守、执导《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米林宏昌,还有他儿子宫崎吾朗……都曾在名单上。
但走的走、散的散,留下的人寥寥无几:
近藤喜文在1998年因动脉瘤去世。
细田守因意见不合离开,米林宏昌因生计问题退出工作室。
儿子宫崎吾朗交出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尽管口碑不错,但吾朗不想重走父亲老路,拍完就把精力转向了自己的美术馆。
宫崎骏心灰意冷——
“让那家伙做做看吧,能让我这么想的人,一个都没有了。”
所以,他没有留恋,关掉了工作室。
既然不留恋,为什么又再次选择回归?
2013年,72岁的他正式退休,与此同时,美国动画界发生了件大事。
迪士尼工作室解散了150人的二维动画制作部,在那工作了20多年的原画师都被遣散。
这意味着,动画手绘时代(即2D)已经远去。
一直坚持手绘的宫崎骏,看见了时代在变。
这次,他突然也想变变了。
他想起随身带用来写写画画的本子,里面有个短篇故事《毛毛虫菠萝》。
20多年了,他一直想把它拍成电影。
原本如果自己画,体力跟不上。可一
退休,乱想的时间就多了。
在得知朋友同事相继去世时,老爷子没事总嘀咕——
没时间了
。
出于时间考虑,他这次打算试试
新技术,来一把CG绘画。
老爷子见了几个玩CG的年轻人,看了他们粗糙的样片,心里有了一个判断:感觉(用CG)能成。
制作人铃木敏夫在一旁推波助澜:反正你闲着也闲着,就当消遣?
呵呵,要做就好好做,老爷子怎么会随便消遣?更何况,
他才不会随便让
“
那家伙”
看扁。
图片正中的,就是“那家伙”——穿花衬衫的眼镜男,约翰·拉塞特。
他是宫崎骏在好莱坞的朋友,同为导演,且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华特·迪斯尼动画工作室的首席创意官。
老爷子不服输,暗戳戳地跟好友较上劲。
如果跟他说宫崎用CG做动画,他肯定会跑来看吧
然后肯定会想:怎么还是这水平
丢人的事可不想做啊
年轻人带着电脑进驻制作部,老爷子也在老位置上坐下,一边做,一边满怀着人生重复了N次的,对新作出世的期待。
结果第一个场景毛毛虫菠萝出世……让他差点崩溃。
分工是这样的:宫崎骏画好单个分镜头,CG绘画师根据算法,计算菠萝虫的运动。
结果小成片出来,他很不满意——
它的转头方式有点太成熟了,头转得太快太成熟,要是五月(工作人员的孩子)看的话就能明白,不会这么转的……它还没到那种灵活程度,毕竟才刚出生……应该比较迟钝,世界对它而言是陌生的……(这种动作)
说的过程里,还自己示范了两次。
那改呗。
第二次看完,他半晌没说话,低着头在右手腕间靠了一会,再耐着性子起身,跟工作人员详细解释:
不行,还是全部要改。
全部都要修改
眼睛要转得再快点,头也要动起来
回到座位上,他嘟囔了一句:CG真不好弄啊,不是什么魔法。
来来去去,老爷子有点急,有一次直接就走上操作台,
拿起电子笔,在上面补补画画。
但越画越发现……笔根本不受自己控制。
他只能把电子笔还给年轻人,讪讪地说:
拜托了。
回到画室,呆坐的老爷子苦笑,对镜头说起他眼中的
“老年晚期”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弄得这么糟
真恨不得替他抱怨一句:
这
该死的老年晚期,该死的身体,该死的不受我控制的操作台。
幸好,这种沮丧没有持续太久,宫崎骏又有新点子。
如果第一个场景做不到精致,那就做到足够丰富和奇特。
于是他加上了一种奇怪的动物,通体蓝色、会分裂的夜鱼,还有各种植物。
“菠萝出世”从单一的破壳动作,变成了充斥着奇特生物和美好植物的森林全景。
图中动物还是粗像
但即便是借用CG,这个12分钟的《毛毛虫菠萝》可能也得做2年。
2年,对你我不算太长,但对老爷子……
第三个问题来了,短片耗时这么多,为什么宫崎骏还要出山,做更麻烦的长片?
要做长篇的传闻,是真是假?
可以肯定,新闻是真的。
《永不止步的人 宫崎骏》也给所有人喂了颗定心丸。
老爷子想重新做长篇,其实背后有个小插曲。
一天,有个团队上门“推销”,称他们有最新的绘画技术,
在展示一段样片后——
一群异形人因为没有痛觉,他们用头、用手、用臀部在地上摩擦前进,残忍又可怕。
老爷子脸色一沉。
这些只知道往前爬、但不会疼的异形,让他想起一个即便是击掌都很吃力的残疾朋友。
向来心直口快的宫崎骏当场翻脸:
“这么想做恶心的东西,自己做就好了,我完全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和这些扯上关系,我强烈感受到了对生命的侮辱。”
旁边的制作人铃木敏夫不想太难看,给了对方台阶下:
你们到底想做什么?
那个团队的人,有点不知所措地解释——
那种能和人一样画画的机器
当对方说出这话,宫崎骏眼睛死死盯着展示屏,没有再说话。
几天后,老爷子在画桌上铺开一页本子,上面写着:
动画长片计划备忘录。(计划2020年前完成)
看到这,是不是有点悲壮?
老人家自嘲“老年晚期”,没力气没精力,却还是开启了一次,似乎比以往更艰难的作品。
还要用陌生的合作伙伴,陌生的技术,年迈的身体。
因为那个“想做能画画的机器”刺激了他。
他想用色彩、线条和故事,带着“失去信心”或“还没找到渴望”的现代人,找到这世界还未被发现的美,让那些“失落的心”有去处。
就是那种世界末日的感觉,人类自己渐渐失去了信心。
……
现在这个年代应该有渴望的东西,只是大家没有察觉到,
嗯,一定有的
。
制作动画长片并不是容易的事,现在开始做,花5年时间的话,我就80岁了啊。
这个好像很有趣,试试看,这个想尝试下所以做吧,这些想法都不可行,因为一定会身陷困境中,给人添麻烦的,我也可能发生心脏骤停什么的,真的。
加油吧,老爷爷。
加油吧,老爷爷。
你反悔多少次,我们都懂你,挺你。
虽然没人接班是非常非常非常可惜的,
但……
你人生的结局,一定不会这么悲伤。
你的手艺精神,
像你画中的萤火虫一样,
已经悄悄地飞到了全世界,传递给了更多年轻、执着的手艺人。
甚至,也传递给了需要想象力和执着创作力的,其他行业。
比如游戏界。
有个年轻的手艺人,上大学时就琢磨,怎么通过游戏
真正
打动一个人
。
他设计出一款游戏,《云》。
设定是,因病不能离开病房的孩子“君”,在朋友“飞”的帮助下,慢慢想起蓝天下白云的模样。
玩家扮演幻想中的“君”,游戏,从云层3D飞行开始。
你闯得越远,“君”就看得越多。
虽然是游戏,却似乎传承了一股来自宫崎骏的温暖。
后来,这个手艺人又设计出好几款游戏,每一款,都自带感动:
能抚慰人孤独的《黑暗之魂》;
用花的盛开、被采摘、凋零,让人关注并想守护自然之美的《花》;
“把情感做到电影和文学深度”的《风之旅人》(
Journey
)。
他用浅色清新的色彩,来表现云、花、风、沙,这些静物的自然之美。
同时也证明,即使没有暴力、色情、赛车、枪支……利用美好的事物产生让人共通的情绪,同样能让游戏好玩。
这个年轻的手艺人,叫
陈星汉。
才27岁,就连续2年被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为“商界最有创意企业家”。
坚持画面美,同时心怀爱的“手艺”,简直就是
“游戏界的宫崎骏”
。
可惜,在2012年发布《风之旅人》后,陈星汉也像宫崎骏老爷子一样,“消失”了一阵。
5年后,在这周苹果发布会现场,由他制作、网易代理发行的游戏
《Sky光遇》
首次亮相。
游戏海报里,是熟悉的清新。
混沌云海的尽头,是闪着星光的神秘世界。
故事呢,一样打动人——
一位初次进入混沌世界的年轻学徒,将追随光的方向,翱翔云海之中,和游戏中的伙伴一起,追寻先祖和生命的足迹。
听起来就好纯净,好有爱。
在Sir的想象中,这么温暖的游戏,一定会带来一次与众不同的、触及灵魂的游戏初体验。
这种与众不同的游戏,一定要找一位同样的灵魂伴侣,一起体验。
你是内心纯净、会被温暖事物触动的人吗?
好巧,Sir也是欸……
据说游戏明年才上线,但现在可以预约……怎么样?约定你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纪录片的,b站有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