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与进行性慢性肾脏病(CKD)相互作用。然而,目前尚无可替代疗法可有效抑制进行性 CKD。
2024年8月5日,浙江中医科大学曹钢、赵英永、中国医学科学院刘飞共同通讯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发表题为“
Targeting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to revers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的研究论文,
研究通过对480名参与者(包括健康对照和1-5期CKD患者)的微生物组学研究,发现了一条与CKD进展相关的延伸分类链——杆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科-乳酸杆菌-约氏乳杆菌,其丰度与临床肾脏标志物密切相关
。在腺嘌呤诱导的CKD大鼠中,约氏乳杆菌的丰度随着CKD的进展而降低。补充约氏乳杆菌可改善肾脏病变。
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和5/6肾切除术(NX)诱导的大鼠及晚期CKD患者血清中吲哚-3-醛(IAld)水平与肌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IAld通过抑制CKD或UUO大鼠以及1-羟基芘诱导的HK-2细胞的芳烃受体(AHR)信号来抑制肾损害。在AHR缺乏症小鼠和HK-2细胞中,IAld的肾保护作用部分减弱。进一步的数据表明,约氏乳杆菌治疗通过提高血清IAld水平抑制AHR信号来减轻肾脏病变。
综上所述,靶向约氏乳杆菌可能逆转CKD患者。本研究对微生物产生的色氨酸代谢如何影响宿主疾病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现了CKD患者预防和治疗的潜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