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作者对线下养生班一周年的回顾,描述了各位老师带来的启发和感悟,以及作者对养生的理解和体验。文章通过不同的关键字概括了不同老师的教学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包括“信”、“慧”、“舍”、“界”、“谦”、“定”、“活”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老师的教学特点和影响
文章描述了几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以及他们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如马勇老师的“信”,张鹏老师的“慧”,张浩老师的“舍”,李修齐老师的“界”,陈丽玮老师的“谦”,江水老师的“定”,王晶老师的“活”。
关键观点2: 作者的养生体验
作者通过参加养生班,体验了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技巧,如站桩、金刚功、形体结构学习等,并得到了老师们的指导和启发。作者表示感恩所有老师和同学,特别感恩四组所有同学的包容,让自己有机会在学堂里自在地成长。
关键观点3: 线上养生班的招生信息
文章最后附上了线上养生班的招生信息,介绍了课程内容和报名方式。同时强调了徐老师的寄语:“专注,稳定,深入,持久”,鼓励大家继续学习和成长。
正文
本文作者:养生线下一期三班 吴艳丽
编辑/审核:厚朴学务
过去的一学年里,各位主讲老师、助教老师都以他们独特的魅力呈现着他们学识的渊博和人性的丰富,他们很多高光时刻深深地触动到我,正如标题所说“厚朴有师,熠熠生辉”,今天以此方式,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些老师带给我的启发和感悟。
第一个字,信。这个“信”字是站桩课马勇老师带给我的。马老师惜字如金,字字珠玑,他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桩功的要诀,还有就是“信”。因为大家都知道,桩能坚持站下去,不是说你先站得有好处了,而是你要先“信”,才能去站,站出甜头了,才会坚持,如果光靠意志,努力,很难坚持。马老师的一句“记住啊,站桩是给你自己站的啊!”直接调了我的神,从那天起,站桩就象是信仰一样扎根在我心里。尽管没有做到每天站,也没站出什么明显的好处,但要站下去的心一直没变。
第二个字,慧。这个“慧”字是金刚功老师张鹏启发我的。张鹏老师上课时经常会将功法背后的原理跟中医思维结合起来,这种思路不仅让我对枯燥的功法动作有了更深地理解,而且还让我更加有兴趣练习并尽量做到位,老师恭敬而智慧的气质也慢慢影响了我,让我看到古人的智慧,也培养了我用恭敬之心去练功。
第三个字,舍。这个“舍”字是形体结构老师张浩带给我的。学过形体结构的都知道,它的知识点之多,之杂,是很多人头疼的事,而且不临床用手法治疗的话,很难知道学它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但张老师活泼风趣的讲授风格,与中医调形结合的形体结构讲解很轻松让我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采纳了张老师建议的以实操为基准的记忆原则,实操用不着的我先放放,必须掌握的我尽量掌握。这不但减轻我的焦虑,也提升了我记忆的效率,多上手,多重复,多跟经络相结合,慢慢发现记住那些结构,肌肉也不是很难。所谓有舍才有得。
第四个字,界。“界”,界限,边界,可延伸出自己能力的边界,人际的边界,还有治疗时手法的力道的拿捏等等。李修齐老师是我组经络和四诊课的老师,在他的课上,他会时不时提醒同学们要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儿,什么样的人不能帮,将来出诊了,要清楚什么样的人自己治不了,要学会转介等等。另外老师还不断强调,手下要有感觉,手法一定要轻,以病人接受为度,不能暴力地点按。这些讲授都让我感受到医生临床或者即便是帮助家人,注意划”界“。上课时李老师也会给我们每个学生在关键穴位上重按一下,启动疼痛记忆法,帮我们记住穴位,但老师的力道和时机把握得很细腻,让你疼但又让你能接受。我想这就是李老师用实际动作呈现划”界“的状态。
第五个字,谦。陈丽玮老师是我的第一位艾灸老师。陈老师教给我的除了艾灸,还有”谦“,谦和。陈老师纠正我手法时,总是会说”你看看这个点有什么不同?“或者“你再试试这个高度,是不是更好一些”。每一次我按照老师的高度或者点位调整时,发现都更好一些,我被陈老师的“谦和”震到了,陈老师用她看似不确定的确定让我体会到一个工科博士的实验精神,这也是一种对专业的严谨态度。
第六个字,定。江水老师是我的第二位艾灸老师,人称“水哥”。第一次上江水老师的课,老师把我们的作业全部看了,并点评反馈,我被江水老师的”了如指掌“的气势圈粉了。后来江水老师示范时,有人问为什么这样灸,老师说,我就知道啊!好吧,我只能说,水哥,你”定“。
第
七
个字,活。”活“,灵活。刮痧课老师王晶(此处我彷彿听到羡慕的尖叫声,我们组就是这么地幸运,看看,看看,都是什么咖位的老师主讲,哈哈,木有办法啦,这都是命运的安排。Nice!!!)让我体会到”活“这个字的妙处。王老师教给我们:不同的人不同的力度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手法不同的力度,总之要根据当下的人、部位、处理目标来调整手法,这是”活“的功夫。王老师还将处理事务跟刮痧治疗思路结合起来,我见识到王老师思维的“活”,这也是我要学习的。还有王老师说她对我们的教学能讲多深,得看我们能问出什么问题。因为当下我们问的所有问题,她都讲过了。这让我看到王老师教学思路的“活”,因才施教。感谢王老师,让我“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