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长河中的肉眼凡胎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21-05-30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ANGHATALKS EP368







No.1

两位师父,一大一小,大个头的年龄小,小个头的年龄大。两人一同去西北某村落弘法。当地的善信非常热情,无论是出于对僧宝的恭敬,还是体现自己的待客之道,都愿意把自家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师父。当地有一特色小食,取童子之尿合之于水,投入几枚家养的草鸡蛋,炉火猛烧,待水翻滚,闷上片刻,据说不仅味道好,而且还有滋补的特殊功效。两天前就备好了料,并请村里善于烹饪的厨子操刀烹制。


饭时,呈上来,特别隆重的向两位师父介绍,俩人听完不由得咽了一口唾沫,当然不是垂涎三尺的唾沫,两人走南闯北,还是第一次见这东西,多少还是有些接受不了。个头小的师父推给个头大的师父,说请大师父先享用。大师父一看,双手合掌曰,好长时间都没吃过鸡蛋了,今天咱也不吃了吧……小师父连忙跟着附和,是是是,今天也不吃了。俩人以为委婉巧妙的拒绝了施主的好意,且没有失了风度,心里暗暗窃喜,又是充满智慧的一波操作啊。奈何施主诚心供养,盛情不减,见师父们对蛋不感兴趣,仍进行最后的一丝努力和尝试,忙说,师父们不要这么客气,既然不吃蛋,那就喝口汤吧。大师父刚刚扬起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两下,小师父头上的汗也不由得往外冒。


至于汤,最后到底是喝还是没喝,外人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打那以后,那两位师父,就再也没碰过鸡蛋。



No.2

“和尚,和尚”。不止一次听小朋友这样一边指着一边大叫了。法师转过头,想去看一看又是哪位可爱小朋友的率真之声。只见到一位母亲拎着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朋友,面露歉意,然后用力拉了拉小朋友的手,一边皱着眉头,一边嘴里嘟囔着批评的话。小朋友嬉皮笑脸看着法师,法师也嬉皮笑脸的回望着小朋友。四目相对时,充满了心照不宣的惬意。两人没有一个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觉得不合适的是那个并没有参与这场暗地里呼唤与应答的母亲。显然,她是被习惯于紧张的社会训练的娴熟反应,更是因为爱子心切,怕对面这个五大三粗的和尚,上来难为她孤儿寡母。


本不是儿童缺乏管教,实则是童意盎然,本不是和尚到处招摇,实则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也不是母亲多虑和疑心,只是一次文明社会中距离的把控。无论如何,这一次短暂的交锋,文明败给了天真。只是不知道,下一次,这小朋友看到一位穿着长衫的光头,还会不会脱口而出“和尚”?也不知道,下一次,如果法师听到一位成年人脱口而出和尚时,他还会一样的面露微笑吗?还是竖起那久被弯曲的中指?


其实倒更希望那位谨慎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童真,可以保持一份淡定,但我们同样也知道,现如今任何淡定都需要前提,这前提包括但不仅仅是,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捂住熊孩子的嘴,或能够单手KO一位1米8的壮汉。


No.3

三位法师依次坐在石凳上,石台上一尘不染。清风拂面,也吹起深黄色的衣角。在自然的风光中,人是很容易放松的。不自觉的,平日里挺得笔直的背微微驼了些,刚想要谈论些风月无边,这时候来了一位大婶。大婶着装艳丽,深红深绿的搭配,像极了一位反叛的后现代前卫艺术家。眼见到这三位法师,自然的觉得应该问一句,坐在这里没事吧。没事,没事,三位连连道。风景不错,大婶感慨!你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这样攀谈了起来。


说了没两句,大婶的同伴,另一位大婶走了过来,同样的后现代前卫艺术家的风格。也同样问了句是否可以坐下来的话,接着也便坐了下来。虽然有些许的风,但这位大婶显然有些热,脱掉了鲜红色的半透明外套,里面是布料紧张的短袖。三位法师觉得宽阔的场地顿时狭窄了起来,一位反应强烈,立马站了起来,大婶一惊,这是干嘛?弄清楚状况后莞尔一笑,反应那么大,真的是!这一笑令坐着的两位也坐不住了,连忙起身。三人互相对视,匆匆离去,两位后现代艺术家朗爽的笑声随即在身后响起,被风抓住,打了个旋,一头栽进山那边的老井里。




图片:QX.


芸芸菩萨

庙堂之外(影集)

享受的舌头与脑袋

未曾结束的家事

想象的灯塔

一丝不挂的舌头

寂寂复寂寂,平地一声雷

横竖纵身一试

透网之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携程每日特惠  ·  吃奶的正确姿势(请勿模仿)
8 年前
创意广告坊  ·  年轻人没钱就不能去浪了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