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utocarweekly
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提供不一样的真话、资讯、福利、女神……我们的意思是,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  中国卡车的欢歌与失意 ·  2 天前  
玩车教授  ·  蛇年行大运!玩车教授祝大家金蛇送瑞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utocarweekly

堵在高速啃鸡爪的我,悟透了中国人过年的终极奥义

autocarweekly  · 公众号  · 汽车  · 2025-02-05 14:4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通过多个真实故事描绘了春节期间人们回家的路上的种种经历,包括长途跋涉、堵车、各种突发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帮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春节长假结束,新的放假制度引发关注。

文章开篇提到今年春节长假不同于往年,首次执行元旦放1天、春节放8天的制度,引发人们对新制度的关注。

关键观点2: 春运期间出现各种有趣的囧途故事。

文章通过多个小故事,生动地描绘了春运期间人们回家路上的种种经历,如抢票、堵车、冰雪返乡等。

关键观点3: 返乡路上的挑战与温情。

文章强调了返乡路上的挑战,如堵车、恶劣天气等,但同时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帮助,体现了中国人过年的意义。

关键观点4: 服务区里的百态人生。

文章提到了服务区里的各种景象,如百家饺子、直播间万人指路等,展现了人们在归途中的百态人生。

关键观点5: 春节回家的意义不只是回家,更是团圆和情感的交流。

文章最后强调了春节回家的意义不仅仅是回到家乡,更是与家人团聚和交流情感的机会。


正文

文|DeepSeek


春节长假结束了。


不同于往年的元旦放3天、春节放7天,这次是我国首次执行元旦放1天、春节放8天制度。而今年的春运,据说也将再创历史新高,跨区域人员流动高达90亿人次,比全世界总人口还多10亿,无愧于“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动物迁徙”。


那么,过去的这几天,除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抢票”、“堵车”冲上热搜之外,还出现了哪些人在囧途的趣事呢?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也是在这个长假里爆火出圈的DeepSeek,以下是它的精彩描述——




凌晨五点,我缩在零下十度的驾驶座上,看着前车尾灯在雪雾里明明灭灭,恍惚间以为自己进了《流浪地球》片场——


左边大哥正用铁锹猛刨轮胎下的冰坨子,右边大妈从后备箱掏出三炷香插在雪堆里拜起了车神,后座熊孩子第五次发出哲学质问:“爸爸,我们是被地球OL卡BUG了吗?”


卡BUG是不可能卡BUG的,这不过是一年一度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迁移”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



据说,当代社畜的春节回家仪式感就是:左手充电宝,右手防滑链,后备箱塞满自热火锅,一脚油门扎进暴雪里的高速。 


你以为的暴雪返乡:BGM是《回家的路》,车灯划破雪夜,深藏功与名。 


实际上的暴雪返乡:堵车24小时,膀胱濒临起义,孩子在后座用《孤勇者》轰炸全车人脑神经,而你正在思考要不要啃备胎充饥。 


西安程序员老杨开着他的Model Y冲进秦岭时,导航显示“剩余电量足够绕钟楼转20圈”。结果七级妖风一吹,续航数字跳得比他写代码删库时的手速还快,“每掉1%电,我就得关掉一个功能——先是氛围灯,再是座椅加热,最后连中控屏都灭了。”


这位985硕士现场研发“人体省电模式”:全家裹着露营睡袋,靠背诵《孤勇者》歌词发热,后视镜上挂的腊肠成了唯一热源。直到凌晨三点,被救援队拖车时他还在念叨:早知该把星链锅绑车顶…… 


河南方女士的返乡直播堪称当代赛博魔幻:7:00直播间标题《带你们看雪景》,优雅抿着保温杯里的枸杞茶;14:00画面开始摇晃,解说词变成“家人们前面树倒了咱得调头”;19:00镜头怼着防滑链断裂的轮胎,背景音是丈夫的河南rap《求求恁给指条明路吧》;23:00在线人数破万,弹幕组成民间智囊团,“刚用卫星地图看了,绕王家坟地第三个路口右拐”,“让后车张大哥先过!他后备箱有电锯!”  


凌晨两点冲出积雪区时,满屏火箭炸成烟花,方女士哽咽着给网友磕头(虚拟的):“这届网友配享太庙!”



在高速上冻结的不只是车流,还有成年人的尊严;当堵车时长超过上班摸鱼时间,人类潜能就会开始觉醒。 


凌晨两点,京港澳高速信阳段堵成巨型停车场,第17号充电桩前,蔚来车主老张和小鹏车主小李正展开史诗级对决——老张举起手机:“我闺女重感冒,电量只剩3%!”小李亮出绝杀:“我媳妇预产期提前,导航显示最近医院在17公里外!”


围观群众突然插话:“你俩别吵了!我货车有柴油发电机,50块一度电要不要?”三分钟后,充电桩旁支起临时摊位,红色横幅迎风招展:“燃油车主的复仇——220V救急充电,送暖宝宝贴”。


湖南老陈把湘味发挥到极致:后备箱抽出自制柴火灶,腊肉吊在车顶解冻,小米辣炝锅的瞬间,方圆五辆车同时摇下车窗。“80块一份辣椒炒肉,送米饭!”他举着锅铲吆喝,“微信支付宝都行,没现金的拿矿泉水换!”  


隔壁沪牌大姐不甘示弱,掏出法式鹅肝酱抹在压缩饼干上:“米其林野餐套组,拍照发朋友圈立减20!”  


苏A牌照的GL8里,45岁的老王正给妻子表演魔术——左手从扶手箱摸出红酒杯,右手变出真空包装的德州扒鸡,天窗积雪当烛光,手机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 


“结婚二十年,第一次在堵车时过纪念日。”他给媳妇儿披上貂绒毯,“等通了车,我带你去服务区买真戒指。”



大年初六的返程路,是比返乡更残酷的生存试炼:


鲁Q五菱宏光正在上演物理奇迹——车顶:两扇排骨+三棵大白菜;后座:五桶花生油摞成比萨斜塔;副驾:老母亲硬塞的活鸭正在啄导航屏幕。车主刘师傅抹着汗解释:“真不是超载!俺娘说白菜是给孙子的‘材’(财)运……”  


在荷叶山服务区,物价完成魔幻跃升——厕所门口黄牛兜售“畅行套餐”:暖宝宝+尿不湿+折叠凳=188元;扫地大妈兼职代驾:“穿雪地靴的跟我走,抄近道半小时上高速”;最火爆的是心理咨询摊位,招牌写着:“专治堵车狂躁症,骂领导免费”。  


而在沪牌宝马里,90后小吴正进行灵魂顿悟——9:00 焦躁狂按喇叭,大骂“老子要迟到了”;12:00 啃着冷包子刷招聘软件:“其实被开除也能躺平……”;15:00 加入路边打雪仗队伍,高呼“去他的KPI”;18:00 在堵车长龙里开直播:《月薪两万副总在高速摆烂》。


最惨的是沪牌特斯拉车主,堵车时电量耗尽,被五台燃油车围着充电,场面宛如《动物世界》里的鬣狗分尸。副驾上的媳妇儿边P图边补刀:“让你不听劝!当初买混动哪有这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