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形性室速/心室颤动
多形性室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可蜕变为室扑或室颤。不同类型多形性室速,抢救治疗措施完全不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按室颤处理。接下来,对不同分类的多形性室速进行具体介绍。
1. 长QT多形性室速(TdP)处理
对于获得性QT间期延长的患者:纠正导致QT间期延长的诱因;补镁,发作频繁且不易自行转复;补钾,血钾要求4.5 mmol/l以上;临时起搏,心动过速或有长间歇;提高心室率药物。
对于先天性QT间期延长的患者:避免诱因;避免应用延长QT间期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利多卡因及美西律可能有效。
2. 正常QT间期多形性室速
这一类型的室速远较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多见,血流动力学失稳可蜕变为室颤。常有诱因,如缺血、缺氧或急性心衰。多有窦速,往往在单个早搏后发作。无QT延长,故无间歇依赖现象。处理上,纠正病因和诱因;药物治疗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和利多卡因。
3.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
典型发作呈双向性室速,可进展为室颤。多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处理上,首选β受体阻滞剂。
4.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这一类的患者首要进行CPR/除颤治疗;其次才是用药,首选胺碘酮(300 mg/次,快速推注,循环未恢复时不需要维持),次选利多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