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尔街俱乐部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纽约大力度“吸金”,伦敦已经买不到黄金了 ·  15 小时前  
何夕  ·  大S死于日本流感-20250203104700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尔街俱乐部

互联网湘军风云三十年

华尔街俱乐部  · 公众号  · 投资  · 2023-05-22 00:11

正文


湖南,是个神奇的地方。

作者/赫里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湖南,公认的互联网大佬盛产地。


有人将中国互联网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90年代Web1.0阶段、2000年代Web2.0阶段、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阶段和2020年代智能互联阶段。三十年,每一阶段,都有湖南人的身影。


从IDG的熊晓鸽、微信之父张小龙、腾讯五虎曾李青,到世纪佳缘龚海燕、58同城姚劲波、快手宿华……有人统计,中国互联网江湖,湖南大佬要占三分之一。


一部湖南互联网往事,半个中国互联网江湖。正是这些人,创造了“互联网湘军”经久不衰的神话,以至于他们身上的每一个故事,单拎出来都足以让后人津津乐道。


辉煌三十年,互联网湘军为什么这么强?


1990年代

拓荒者,方兴未艾


1993年,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是个极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确定了自己的的域名体系;中国科学院租用国际卫星通道,第一次连上了美国网络;6月,INET""93会议上,关于“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凭借此会,次年4月20日,中国正式迎来互联网时代。


1993年,许多互联网大佬还只是初出茅庐的伢子。湖南邵阳人张小龙还在华中科技大读书,不过他在OOP方法、程序组织、数据结构等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30万毕业大军中,有个叫曾李青的湖南小伙,端着正是香饽饽的深圳电信局铁饭碗。五年后他将厌倦这一切,见证互联网巨头的诞生。一个叫龚海燕的湖南妹子正准备辍学打工,任谁都想不到,日后她将亲手缔造一个互联网相亲帝国……


这一年的经济领域,外资蜂涌中国的景象可以用“叹为观止”形容。有数据表明,自1979年到2000年,中国累计吸引外资3462亿美元。光1993年,合同外资就达1114多亿美元,照上一年翻一番。


有个叫IDG的合资技术风险公司,创始人操着一口湖南音,意气风发,揣着1000万美金走下飞机,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投资机构。此后三十年,从腾讯、百度、搜狐,到小米、携程、爱奇艺、美图、哔哩哔哩……IDG撑起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此人就是中国VC第一人,被誉为“投资教父”的熊晓鸽。不过这都是后话。


前七年,熊晓鸽亏得一塌糊涂,根本没脸向顶头上司汇报。还好上司相信熊晓鸽是个“敢拿自己青春赌中国未来”的人。


熊晓鸽绝对是中国风投垦荒人。那年月,国内连互联网都鲜有人知,更别提什么VC、风投了。他曾把湖大、中国科大、社科院的二三十号同学叫上组了个局。饭桌上,老同学们心里直犯嘀咕:“你给我钱,等我把企业做好了,你还要退出去,这不是傻吗?”。北京的情况倒是“乐观”。侃爷们一听熊晓鸽的生意经,乐了,心想这还有个主动送几百万的傻冒,“搞点钱来花花谁不愿意?” 这回轮到熊晓鸽害怕了。


接下来的几年,熊晓鸽凭着湖南人那种“呷得苦,耐得住”的劲儿,一边普及风投知识,一边摸索经验。后来,他总结了一套被奉为圭臬的投资秘诀:看市场空间、看产品和服务是否有新意,看介入市场的时机,最重要是看人。而选人,他最看重的是格局。


熊晓鸽和IDG一直沉寂了七年,直到一个叫“曾李青”的湖南老乡找上门,才被正式打破。两人的一拍即合,将成就一个叫“腾讯”的互联网帝国和中国最老牌的风投机构。


2000年代

破局者,野蛮生长


从联结的角度,过去三十年,互联网让中国从一个欠联结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引领全球十亿人同时在线,以数据驱动的超强联结社会。已成为“国民基建”的微信,作用不言而喻。


作为微信之父,出生于湖南邵阳的张小龙也因而获得百亿身家。不过2000年那会,国家还在为他的程序员生计发愁。


2000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发表了署名魏然的评论文章,题目是《自由软件的饥渴与冲动》。文章中提到的软件叫“Foxmail”,编写者张小龙。


当时,张小龙还只是个前途渺茫的自由程序员,“几年来,我已经习惯了晚上写程序,白天睡觉,写Foxmail没有一分钱收入。全靠兴趣来坚持。”这款匠心打造的“Foxmail”,被奉为国产十大软件之一。


记者很为张小龙担心,认为“这位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然而文章发表不到一个月,Foxmail便被博大国际互联网公司以1200万元收购,张小龙也被任命为博大首席技术官。


五年后,“Foxmail”又被腾讯收购,不久张小龙将被冠上“微信之父”的名号。但彼时的腾讯不过是个岌岌无名的小公司。


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令马化腾心有余悸,好在前一年他们刚刚获得风险投资。立下汗马功劳的,是一个叫曾李青的湖南人。


1998年,马化腾用炒股赚来的70万块创办了腾讯。他一身文气,精于技术,却在销售方面十分吃瘪。经人撮合,马化腾认识了曾李青。


彼时的曾李青早已是深圳互联网区域的开拓人物之一,年纪轻轻便以一己之力,说服深圳一个地产开发商投资120万元建成了深圳乃至全国的第一个宽带小区。


这个年轻的湖南人,身材魁梧,性格开朗,能言善辩,加入腾讯后,每次出去谈生意,都被人认成公司老板。被误认为是小助理的马化腾并不介意,因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缺钱”。


那时的世道和现在不一样,QQ百万用户流量压根儿不值钱。山穷水尽时,有人出60万打包价收购。马化腾一想,连本钱都收不回来,“至少也值100万啊”。对方莞尔一笑,收购无疾而终。


“既然卖不掉,可以找VC啊!”曾李青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当时,熊晓鸽和他的IDG在中国已经扎根快6年,可马化腾压根没听过什么是VC。不过情况紧急,曾李青的办法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之后曾李青分联系到了两家投资机构,救腾讯于水火。熊晓鸽的IDG和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的盈科各投腾讯110万美元。


这次投资,既成全了曾李青,也成全了熊晓鸽。此前7年,熊晓鸽的IDG颗粒无收。而借着这两笔融资,腾讯不仅熬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后来在2004年又顺利赴港上市。


2000年代中

呷得苦,闯一番天地


湖南女歌唱家宋祖英有首湘味十足的《辣妹子》,唱出了湖南女子的韧劲儿。李谷一也曾说,我们湖南人“呷得苦,耐得烦,霸得蛮”。龚海燕,就是那个呷得苦的辣妹子。


2003年,除了腾讯QQ,一款叫“世纪佳缘”的互联网社交平台火遍全网。与张小龙的自驱力不同,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完全是被“逼上梁山”。


这位湖南辣妹子被称为“史上最强打工妹”,18岁辍学南下,21岁重返高中,24岁考上复旦。但再励志的女孩,也逃不过老母亲催婚。


2002年,27岁的龚海燕交了500块钱给婚姻介绍所,希望找到一段良缘。结果碰到的要么是托,要么是想找乐子的渣男。找不到对象的龚海燕要求对方退款,哪想遭到反呛:“还不是你长得丑?”


一怒之下,还在复旦读大二的龚海燕用1000块钱创办了“世纪佳缘”。当时一个义乌的网友听说龚海燕要做网络红娘,立马打过来八万元,功德无量,必须支持!龚海燕感动得一塌糊涂,发誓一定要做一个严肃的婚恋网站,给未婚男女带来福音。并把八万元折成世纪佳缘39%的股份直接给了那个网友。

为了给网站打软广,龚海燕起了个 “小龙女”的名字,在各个论坛里发广告链接。短短6个月,世纪佳缘吸引了200万注册用户。两年后,注册量超过1000万,并创出多个第一。十年后,义乌网友的8万块翻成了8000万。龚海燕也被称为“互联网第一红娘”。


2010-2020年代

领跑者,一路狂飙


2018年,湖南电视台《天天向上》以“爱交朋友的湖南人”为主题,邀请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58集团CEO姚劲波、映客直播CEO奉佑生三位湘籍互联网大佬做客。


电视上,一副金丝眼镜配一张国字脸,笑起来甚至有些憨厚腼腆的姚劲波怎么看都是一个儒雅书生。但他绝对是个狠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