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是冯仑唯一官方公众号。首推全新公路脱口秀和独家专栏,冯仑用“浅入深出”、“似非而是”的方式,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与你一起酒后听段子,行走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沙楼市俱乐部  ·  长沙这个盘,被严重低估了! ·  2 天前  
长沙楼市俱乐部  ·  长沙这个盘,被严重低估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仑风马牛

不怪不读书,只怪图书馆不够好|城市筑梦师

冯仑风马牛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6-15 06:30

正文

点击上图,一周三更,冯叔与你聊房事


过了在大学里备考占座的年份,图书馆就成了多数人生活里陌生的存在。这是中国国情,并不代表全世界。傅斯年说,每一天,人只有21小时,剩下的3个小时应该用来思考。而思考的最佳伴侣,当然是阅读,阅读的好去处,非图书馆莫属。


可是,过去图书馆的形象并不亲民。

       

远的有被马克思留下脚印的英国图书馆,使得读书等价于无休止的劳顿。恩格斯追忆马克思,也不忘在斯图加特图书馆会面的片段,他们在里面从彩色凸窗望出去,思考着让人敬而生畏的问题,「在围困着这座城市的污秽、畸零和疾病的非人恐怖,人类的智慧之光正趋于成熟,人的尊严将得到证明。

       

近的如《达芬奇密码》、《哈利波特》、《七宗罪》等文化景观里的图书馆,那里藏着太多人类的知识、秘密、阴谋、智慧乃至不堪的过往,那么深、那么远,甚至有些虚幻,如同脱离了真实人间。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


然而,这些形象都曾是图书馆的真实过往。「官立的图书馆尽藏之于天府,非帝王将相,公卿名儒莫得近其墙垣;即藏之省库者,又只供其子孙诵读,而吝于开放!」民国学人马宗荣写道。

       

直到1990年代,在数字化浪潮之下,人们高喊着图书馆已死时,它才恍然从隔世步入人间,这一次中国又落后了一程,以国图新馆为代表,即使不以文化高台自居,可还占着高台不放。

      

                   没有香肩外露,哪有香消玉损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光暗分开才会让人醒悟。如梭罗所说的,「我们必须学会自己苏醒,使自己保持清醒,不是借助机械的帮助,而是寄厚望于黎明,就算我们在酣睡之际,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


纽约摩根图书馆新馆中庭


暗分开也曾是纽约新摩根图书馆的症结长达半个世纪的老摩根图书馆,曾被视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私密聚集地,老读者醉心于摩根家族的特权,以及其所带来的归属感。他们习惯于遮天蔽日的图书环境,指责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新馆里钢筋玻璃中庭有失体统,在他们眼里,透明的中庭让厚重的图书馆失去了光彩的魅力,甚至连透入的自然光和空气都是浅薄的,更别提到处飘荡着食物的味道和餐具的脆响。


这则发生在21世纪的往事,如果当成趣闻也就罢了,主题是老派知识分子大战新锐设计师。然而细思也会极恐,人们对知识的占有欲,依然在潜意识里盘旋不逝,仿如在21世纪里还回荡着封建社会的幽灵。


纽约摩根图书馆新馆


老知识分子质疑伦佐·皮亚诺的言行,好像在时代揭开了图书馆矜持面纱的时刻,又被强行敷了层面膜,这是很尴尬的,也对时代的不尊重。在老派的图书馆,人们的步态、声音、着装和神情等,都有一种无形的约束,那一长串的行为指导,早已不适合这个民主化全球化的新世纪。


所以,来得最直接的革新,就是让阳光洒向图书馆。那一刻,值得怀念。路易斯·康说,太阳从未明白它有多伟大,直到它打到一座房子上。他为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设计了「光之庭」,以中世纪修道院中光的启示,来界定巨大的方形中庭,阳光从顶部天窗泻下,整个空间沐浴在宁静的光明之中。


在阅览区,日间不用辅助光源,每个座位都有可以调节光线的百叶窗。还有读者不仅可以享受自然光的放松和愉悦,还能呼吸足够的新鲜空气,因为思维最重要的养分是氧气。


日本成蹊大学图书馆


被光穿透的图书馆,才是最真实的。「一个图书馆,要成为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安藤忠雄说。

 

               不是鸠占鹊巢,而是腾笼换鸟


如果说开天窗是图书馆心理的解放,那么广迎客则是图书馆身体的解脱。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就是知识开放共享,在知识面前,不分人种、国籍、年龄和学识,所以在欧美国家,只要拿着身份证,几乎所有图书馆都可以进出自如。


如今,把图书馆打造成为城市第三空间的呼声较高,实践也越来越广。从学校到社区,乃至国家级公共图书馆,都在努力尝试,让图书馆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渤海湾西岸的「孤独的图书馆」


改变的第一步是,给书清场,让人入场。书籍之于图书馆,如同佛像之于寺庙,作为寺庙的核心,佛像仅仅委身一角或端坐一殿,它是寺庙背后的精神支柱,无需通过占据大空间来标示存在。


把书藏起来,正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新小詹姆斯·亨特图书馆的建馆思想。200万册图书只占用了四分之一的馆舍空间。借助自动化存储和交付系统,使用封闭的机械传送带,连接起读者和书架,每次操作最多只需4分钟。


因此而节省出的空间成为多重多样的学习空间。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古籍馆也是如此。如同小詹姆斯·亨特图书馆的宣传页所写:「你所做的被呈现在大屏幕上,你要看的书被机器人递给你,接下来你的新想法在这个激发灵感的环境中成形。

 

SANAA设计的劳力士学习中心


公共图书馆则把富余的空间打造成「城市沙龙」。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习中心、赫尔辛基图书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等,书籍只占用了三分之一左右的馆藏面积,其它的都成了多媒体空间、社交空间和娱乐休闲空间。


图书馆传承了书籍的精神,在现代社会里,不再注重知识的储存和传递,因为技术很容易实现,相反知识的创造依然很难。图书馆要把知识的故事讲完讲好,承载起有意义的城市,这才是城市世界里的真实图书馆。


在丹麦纽灵图书馆,儿童也有活泼有趣的阅览空间,符合儿童尺度的陈列格局,迎合儿童心理的色彩搭配,蓝色地毯、红色台阶贯穿着。如果这样,带娃看书逛图书馆,也未尝不可。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利用相互贯穿、形式各异、色彩纷呈的空间组合,营造成多功能、多内涵的社会中心,如同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图书馆正在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空间体验。


库哈斯说,图书馆应是「城市的起居室」,商业中心在城市江湖的地位难保了。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崔骥   编辑|chili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 还有更多城市筑梦师的文章

当旧爱遇见新欢

如果怠慢了机场,那就残缺了一场旅行

她那点小自私,我就很赞赏

没有市长的城市之一:打破同心圆

商业地产去库存,向香港杂货铺老板娘看齐

一张户型图的生活意见

-别急,以后还会有的-


-商务联系-

阿牛|13311153963

微信| niuniu-fengma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