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常常在经典里头教导我们,要深解义趣。对于经教的义理了解得愈深愈广,你的信心才坚定;愿心坚固,终不动摇。要建立信心,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
行,要依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纲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里面,决定圆圆满满包含了十善业道。为什么?如果你造十恶业,你决定没有办法收摄六根;果然收摄六根,这个人决定是纯善之人。以善心、善行,念佛才得往生净土。我们通常讲发菩提心,这都是泛泛而言。怎么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要哪些条件?《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前面三位善知识,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吉祥云比丘代表佛宝,所以教念佛法门。海云比丘代表二住菩萨,治地住,代表法宝,就跟你讲发菩提心,那里头说得详细。我们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菩萨发菩提心跟我们完全不一样,要真干。妙住比丘代表三住菩萨,代表僧宝,修行住,怎样修六度万行。《华严》虽然讲了许许多多法门,但是指归净土。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净宗初祖,在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我们自己要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决定不能够妄语、两舌。这个毛病不能改掉,菩提道上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你的逆境、恶缘,总是不容易摆脱,这些障难从哪里来的?一定要晓得,是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如果你要是怨天尤人,你是罪上又加罪,堕落、受苦还是自己,没有人代替。
真正通达佛教诲的义趣,我们就觉悟了,世出世法不离因果。因决定是自己造的,佛没有办法给你。佛要是能给我们,我们就不要修行了,佛大慈大悲,让我们都成佛。这是办不到的,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佛的慈悲只是把道理跟我们说清楚,修学的方法提供给我们;他是个过来人,把他修学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我们能相信,顺着他的道路去走,我们决定有成就。佛对我们的加持只是如此而已,这个诸位要懂得。就像我们作学生听老师的,老师对我们的加持是教导我们,路一定要自己走。我们一定要认真的修行,修什么?把错误的行为修正。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这是错误行为;把这些错误行为修正,永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这就叫修行。
「修行」两个字定义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不是说每天读经是修行,每天拜佛是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杀盗淫妄,那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