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刻舟求剑思维,在零售行业,也不鲜见。比如,一出生即爆红的无人店,在技术、运营流程和模式还在快速磨合的当下,也不乏出现一些“刻舟求剑”式的否定言论。
踩在便利店时代红利,以及借助新零售这个更为壮观的时代大趋势下,基于线下多场景需求、更便利满足,并通过已相对成熟的无线射频技术诞生的无人店,自从今年5月份以来,不足两月的时间,已完全成为新零售领域最受瞩目的项目和话题。
站在传统零售业者角度,这个纯线下物种,符合传统零售业转型的绝大多数期望。
即借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原有业态模式,提升门店服务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前置顾客流量入口,提高购买率和复购率。关键是,可复制性强,符合传统零售业开店拓展抢地盘的经营惯性。
被电商们仗着互联网技术年年喊颠覆的日子,终于熬出头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媒体上已经充分曝光的品牌就有8家,包括缤果盒子、Take Go等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项目。
算上这个领域首个吃螃蟹的Amazon Go,在外界看来,阿里推出无人店项目,迟早的事情。
不出所料,7月初,阿里巴巴首个应用于线下无人零售业态的技术成果——2.0版淘咖啡体验店,亮相于第二届淘宝造物节。
整个项目非常纯正的阿里气质:只做应用型技术,自己并不开店,技术全部赋能给商家,帮助商家开好店,挣到钱。
很快,有种声音认为,阿里“淘咖啡”的技术很厉害,但不实用,商家用起来很困难。
其实,阿里的无人店技术难不难先不说,阿里选在7月8日亮相这套计划,倒是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
关于阿里无人店的构造细节
(点击查看)
,《零售老板内参》7月7日
在
APP和微信公众号(微信ID:lslb168)推文中,有详细报道。
一方面,阿里巴巴早就开始了对无人便利店的研发和布局,阿里方面也知道,无人便利店不是的个可以一蹴而就的新物种,需要时间打磨技术与模式。就像阿里方面表示的,这不是一个Kpi导向的项目。另一方面,形势又迫使阿里不得不提前将淘咖啡推上前台,虽然,目前推出的只能是一个测试版。很显然,阿里也想追赶这拨无人店热潮
。就像美国高通公司发布新的骁龙旗舰芯片,国内手机厂商必须第一时间发布新手机,新手机没有量产也要抢着首发亮相。市场和大众,从不给后来者太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