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保险业掀开了集体转型的序幕。但事实上,新华保险的转型元年还要往前倒推两年。
2015年,当寿险市场上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大行其道之时,新华便毅然选择了“压缩趸交业务,着重发展期交尤其是长期期交型业务”的战略转型。
转型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内部探索价值增长新引擎的强烈诉求。在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看来,只有保障型业务才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才是保险业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回归保障,保险才有不竭的生命力。”
新华就此开启了“以价值为导向、重质轻量”的转型之路。然而,转型背后的压力不言而喻,转型对其整体业务规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业对标面临较大压力。伴随着转型战略的层层推进,新华的银行渠道趸交业务大幅收紧,更直接的表现是保费收入放缓、市场排名有所下滑。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华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滑13.8%。
并非危言耸听。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新华山东分公司的市场份额曾在该省位居前三,因在转型过程中强行缩减趸交业务,2016年市场份额跌至第四。其中,新华山东威海中心支公司在当地市场的份额也经历了三连降。
转型难免有阵痛,基于对行业规律的把握和对市场形势的预判,新华从上至下深谙:银保当初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开弓没有回头箭,转型势在必行。
“在转型和调整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市场规模、员工观念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新华威海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段俊超直言。但与此同时,他们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坚定实施转型策略,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转型的实施。
段俊超告诉记者,期间主要做了几个动作:一是在个险渠道,通过基础管理、升级绩优体系,来提升合格人力、人均产能;二是在银保渠道,提升业务人员各项技能,关注绩优成长;三是在法人渠道,强化团单的经营,强化指标化经营,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