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金融深度
深度关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通信头条  ·  梁宝俊辞任中国电信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  3 天前  
青岛交通广播FM897  ·  专场音乐会 | 梦中的婚礼掀起剧院约会潮 ·  21 小时前  
江苏教育发布  ·  厉害了!江苏这群少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  昨天  
江苏教育发布  ·  厉害了!江苏这群少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  昨天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  ·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圆满完成春节期间网络和数据安 ... ·  2 天前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  ·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圆满完成春节期间网络和数据安 ... ·  2 天前  
SN跨境营销  ·  泰国音乐产业预计将增长7-8%(2025)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金融深度

现金贷披“信用租赁”马甲,支付宝回应:正配合公安机关进行严厉打击

新金融深度  · 公众号  ·  · 2019-10-24 18:53

正文

文/小新

编辑/木由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部分非法网贷平台披上“支付宝信用租赁”的马甲假冒成租 赁公司开通支付宝小程序,以租赁手机等名义开展业务,而实际上所谓的“手机”却是发给用户的高利贷。


10 23 日晚间,支付宝官网微博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法网贷,并表 示对于非法网贷绝不手软,将加大识别精度,联手司法机关共同打击。
1
支付宝回应“伪信用租赁”高利贷

支付宝表示,近期发现一些非法网贷公司悄悄转移地下,开始伪装和变形,甚至冒用支付宝平台的名义开始推广。 对此,支付宝已加大识别精度,将联手司法机关共同打击。


对于“非法网贷平台假借租赁手机等名义向用户发放贷款”的非法行为,支付宝表示,严厉抵制非法网贷是支付宝一贯的原则,对于这一行为绝不手软。 过去几个月支付宝已经清理了平台上30多家违规商户,并进一步提高了租赁行业商户的准入门槛,对申请商户的资金、规模、资质都作了严格要求,同时在这一行业的入驻制度上采取从严邀请的方式。
目前,支付宝正在配合公安机关对这种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发现一家清理一家。
此外,支付宝指出,还有一些非法网贷公司,为推广自己的业务,冒用“支付宝”、“花呗”等蚂蚁金服旗下品牌在一些网络平台做广告,博取用户信任。 这一行为侵犯了支付宝的合法权益,也严重误导了公众。 支付宝已要求这些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目前法院已立案。
事实上,早在2017年11月,支付宝就曾对现金贷平台进行筛选排查。 支付宝方面表示,公司在排查中发现个别商户存在超过法定保护利率以上的各类费用、不当催收、没有按照协议履约等问题,所以取消了与部分利率过高和催收不当的现金贷企业的合作。 芝麻信用对合作伙伴有明确的准入规则,还会持续排查商户的资质、产品和服务情况。
去年2月,微信也曾对违规现金贷小程序进行清理。 微信方面表示,部分开发者通过小程序引导至外部渠道进行“恶意营销”,目前已永久封禁了1000多个违规“现金贷”小程序,并在“上线后改名”审核渠道进行技术规范和人工审核拦截,针对绕过资质审核的情形严厉打击。

2
现金贷隐秘放贷模式

新金融深度了解到,以“租”为关键词在支付宝APP搜索小程序,搜素结果显示3C产品信用租赁公司较多,如租小二、租机呗、汇租机等租赁平台。 同样,在芝麻信用页面中,也充斥着一大批打着“信用免押”、“先享受后付款”的第三方信用租赁平台。


据消金界报道,“伪租赁平台”的放贷模式为,借款用户从信用租赁平台借取一部3000元的手机,付了500元首款后,他立刻将该手机返售给平台,套现了2000元。 但此时,该名用户仍旧需要照常还完剩余的2500元分期款。 这意味着,用户到手2000元,却需要在半年内付给平台3000元以上的费用。 年化利率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36%。
当自建商城被监管叫停后,这些平台开始“转战”支付宝。 “支付宝模式”和之前通过自建商城开展现金贷业务唯一的区别是,平台不能在支付宝体系内直接回购物品后给用户放款,必须依托第三方回购,方能给用户变相放贷。
此外,新金融深度发现,还有多位消费者反映通过支付宝办理“信用租”,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了“信用贷”。
有消费者在网上发布消息称,2018年通过芝麻信用找了一家第三方信用租赁平台租了一部手机。 办理相关业务时,其了解到的情况是“一年租金不到3000元,分期归还租金,信用免押金”。 之后,该消费者去打印了一份征信报告,却发现报告显示其有一笔5609元的个人消费贷款。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另一位消费者表示,本人于2018年7月在支付宝芝麻信用里卓辰数码商家(现更名浙江安润科技有限公司)租赁一台17款苹果13英寸macbook pro银色、256G,租期为十二期。 之后,该消费者发现,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租赁方由原来的卓辰数码商家转接到了北京趣店公司,信用租也变成了信用贷。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避开监管规定的意图十分明显,其置监管政策于不顾,借租赁之名行借贷之实的监管套利行为,对于挑战监管红线的套利行为,行业或将迎来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近日,全国扫黑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规定: “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END--


【转载、合作请联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