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正略咨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
组员:肖遥、孟勐、张政、龙延、蔡荣伟、
王浩、王淮松、李绍拓、赵煜辉
本文系正略集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上述来源号获得授权
我国化工园区必须以创新引领传统化工的转型升级,以市场联动培育高端化工发展,以开放促进新动能的快速成长,实现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中国的化工园区发展之路。
化工园区即以发展化工产业为核心的开发区。
我国的化工园区以石油化工为依托,具有独特的内在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园内产品关联性强,上道工序的产品常常是下道工序的原料。
2.存在潜在高危性,易燃、易爆、有毒等重大危险源众多。
02
影响化工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产业”是指园区的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对化工园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一旦确定就很难轻易转变。
因我国化工园区多以石化产业为主,现以石化产业为例进行分析。
从全球趋势来看,石化产业迎来新一轮开放重塑,亚太地区依托广阔的消费市场,将成为全球石化产业的增长中心,中国将进一步深度参与国际市场。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贸易便利化交织,世界石化产业将继续向具有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凭借庞大的消费市场,将成为全球石化产业增长中心。
从国家导向来看,我国石化产业正在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转变的跃升期,创新将是驱动石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动力。
我国石化产业必将走向大规模、高价值、优管理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石化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在跨国优势企业和高端石化产品冲击下,面临传统动能减弱和新动能培育不足的双重困境。
我国传统大宗石化产品量大、质低、廉价,炼化能力过剩。
预计2020年炼化产能将达到8.82亿吨/年,过剩1.23亿吨/年。
受经济增速放缓、新能源市场挤压、成品油市场出口受限等因素影响,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高端石化产品大量进口。
2018年,我国石化行业进口总额增长32.9%。
各类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材料进口增长,使国内市场压力增大。
与炼化产业相比,下游化工新材料利润率达40.2%,远高于炼化利润率14.4%。
03
化工园区发展举措
通过对我国石化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我国化工园区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石化产业进行升级。
重点布局炼化一体化,发展重要基础原料;
兼顾副产品的循环,打造产业生态闭环。
实施 “以化带炼”重组路线,支持企业组建大型合资公司,建设大型化工基础原料项目;
支持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量或减量替代原炼化产能,为下游化工提供原料支持。
加速布局通用新材料,全面提升化尾价值。
聚焦发展专用新材料。
推动前沿新材料,前瞻布局创新领域。
推动“炼化拓能”重组路线。
支持企业利用现有炼化产能指标,组建大型合资公司,等量或减量申请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同时关停原炼化产能;
由政府牵头,吸引化工龙头企业参与,组建大型能源集团,拓展油品仓储及贸易、中下游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行业领域。
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行动,制定企业整改提升优化方案。
大力推进园区石化企业采用节能低碳先进技术、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等,进而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推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质量管理和转型升级五大方面的优化提升。
开展小型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
责令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或停产,对于整改难度大、整改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企业,综合利用安全环保节能等法律手段和断水断电等措施,达到停产、整顿目的。
严格控制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
以石化产业为例对我国化工园区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化工园区想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发扬特色优势,对该地区资源禀赋优势进行分析,突出产业特色,错位发展,同时应分析相邻化工园区的产品结构,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
其次,要重视产业集聚发展。
化工园区建设要依据“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促进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约建设,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污染治理集中、废物循环利用的集中发展区。
我国化工园区必须以创新引领传统化工的转型升级,以市场联动培育高端化工发展,以开放促进新动能的快速成长,实现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中国的化工园区发展之路。
“开发区改革”系列文章将在本号陆续推送,敬请持续关注。
以往文章回顾:
|
平台公司三至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三步走解决平台公司在发展战略方面遇到的相关难题,调研、分析、研究、研讨、规划、实施一体化开展,保障战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
|
园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系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优化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软环境,优化园区/开发区人事、财税、审批、执法、运营和投融资体制机制,为园区/开发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软性条件。
|
|
园区/开发区三年(或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园区/开发区三年、五年总体发展规划,系统构建总体战略定位目标、产业发展战略、综合发展战略以及战略保障体系,确保园区/开发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
|
园区/开发区产业规划
在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园区/开发区总体定位和产业定位,明确产业布局规划、空间规划和发展路径规划,为具体招商引资工作指明方向,避免产业无序发展,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政策效率和产业发展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