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新闻广播  ·  “茉莉花开”暖新春,百年非遗焕新彩 ·  7 小时前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2 天前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2 天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古村落里“喜上加喜” ·  3 天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古村落里“喜上加喜” ·  3 天前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人山人海】敦煌打春牛活动真攒劲 ·  3 天前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人山人海】敦煌打春牛活动真攒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财务自由实证前传:一个差点吃土的大学新生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19-06-10 13:00

正文

在想到公开做财务自由实证时,我的个人财务自由计划其实已经执行过半了,以至于常被大家开玩笑说是「抢跑了 200 万」😅。很多朋友都好奇我在开始实证以前的经历,以及何时开始的理财启蒙。

说实话,研究理财挺久了,我还真没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就入坑了理财呢?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我应该并没有这样一个瞬间,醍醐灌顶、打通任督二脉,从此开始理财走上人生巅峰。

简单来说,当初驱动我开始理财的画面是这样的——你不会理财?好吧,那你真的会被饿死。哦……What?!

这就要从当初的生活费说起了。

微缩版理财挑战

在上大学前,家里做了个决定,为了锻炼我的理财能力,一次性给够我一年的生活费,让我自己来管理,并约定除非极特殊情况,中间不会再有补贴和接济。换言之,我要用这笔钱为我的生活安排一整年,假如我提前把钱花完了,就得自己想办法如何不被饿死。

当时一般通常的做法是家里一个月或者一周给一次基本生活费,遇到买电脑、买手机、交学费等开支,还要再单独和家里要钱。

管钱这件事说起来很容易,我只要把总金额十二等分,然后每个月花一点就行了。但是当这些钱都在自己手上的时候,执行起来却是异常艰难的,我们总会安慰自己「反正早晚都要买,先买了吧,下个月少花点就行了」。但是事实是,每个月都先买一点,最后几个月就没钱了。

当时的我是完全没有记账意识的,最多只是频繁的检查账户余额,然后默默地计算自己后面每个月平均还能花多少,并安慰自己「没事,还够」。但是你知道的,这个计算结果越往后就越小,刚刚开学时是计算每个月能花 5000,等到第二个月再算就变成了每个月能花 3000,越来越小。

而且花钱这件事实际上也是没有办法等分的,你可以把钱分成 12 分来计划,但是要用钱的事情是不会等你的。事实上,我也确实“不负众望”,开学交学费、买电脑、换黑莓手机,不到一个月就花掉了一大部分。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和同学出去逛街买东西,买了一条 700 块的裤子,800 多的鞋。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买 20 欧(160 元)的裤子都肉疼。

总而言之,就是花钱一时爽、账户火葬场。然后就在焦虑和压制中不断循环,可是还有那么一点点小得意,毕竟我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财务生活,不需要「妈,我看好个手机,我和你讲,老好用了,我们班同学都换了…… 对,学习也能用上……」。

但是,这些得意到了第二年四月就戛然而止了,因为我知道自己要没钱了……

被家里强行接济

在四月的时候我就确定自己肯定撑不过这一年了,扣除预留的暑假回家车票钱,就算顿顿吃食堂,我也最多只能撑到暑假开始的前一个月左右。

但即使是如此,也实在开不了口,「爸,我把钱用完了,没钱了」。毕竟坚持了这么久了,而且都约定了自己想办法,死活不能说,于是给自己勉强制定了一个吃土计划,就这么硬撑着。

所幸最后并没有出现「某大学生没钱吃饭、暴尸荒野」的悲剧结局,相当幸运,我的第二年生活费居然提前打过来了,我也侥幸熬过了第一年。

爸妈并没有按照实际规定的计划执行,没到一整年,时间提前了几个月。后来问老爸为什么,老爸说怕我没钱,回不来家了。

事实上,大学的五年期间,爸妈还是偶尔“强行”接济我的 😳。要说完全放心还是不可能的,后来我换位一思考,这个反馈周期毕竟太长了,一整年呢,心里肯定还是没底。我们工作中布置一个任务下去,一个星期拿不到反馈都觉得不踏实,还隔三差五问一问进度,更何况当年,一笔“巨款”交给一个小屁孩“野外生存”一整年,要说不担心才怪。

形成统筹思维

我觉得自己后来能够形成理财思维,和当时的生活费支取方式有很大的关联。因为要对自己的财务百分百负责,学费、购物等全部开支都要从中支取,我形成消费规划稍微早一些,除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还会提前计划大笔消费,比如旅游、交学费、买东西等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