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开 秋月清 东阳落 夏虫鸣。
最燥热的夏天,不愿停步的夜晚。
有的人忙着旅行,
有的人忙着期待新的生活。
而我,只要,好好的看戏。
即使岁月流转世事沧桑,但是有一种情怀叫做怀旧,是时间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家乡安徽的庐剧,又叫“小倒戏”,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充满感情的追忆。她是生活。你摸不到,却又切切实实的感觉到。她是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仍会热血沸腾,会激动流泪的往事。
纵然现代夜生活摇曳生姿,娱乐节目也丰富多彩,可是唯有庐剧,始终是传统老人们的心头最爱,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所爱。
庐剧作为安徽本土剧种,自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后,一切看上去很美,好像重新焕发了青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演出热潮,拴住了一批又一批戏迷的心思。庐剧就是这么牛,其中包含了安徽人多少的悲欢离合,只有上了年纪的老戏迷才深有体会。
庐剧一直停留在童年的回忆中,那热闹、张扬、泼辣、欢快构成了我脑海中庐剧的底色。
时隔多年,没有想过特意去看一场庐剧,也许是它不易寻见,也许是它被我这个资深“北漂”遗忘,总之,它静静地待在一个角落,悄无声息,似有似无。
出差回合肥,我偶然再次看到了庐剧。
这不,继春节期间演出庐剧之后,合肥又连续多晚“搬戏”了。夜幕降临,街道旁的一个大戏台上五彩缤纷,身着亮色戏服的演员们在台上忙不迭地转悠开来。演出还未开始,便已有忠实的戏迷早早守候在那里,只为等待即将拉开帷幕的现场好戏。
演出既不收门票,也没人维持秩序,但一切都是规规矩矩的。演员们在台上认真地演,没有丝毫敷衍;观众们在台下认真地看,没有大声喧哗。
我在旁驻足,也加入了观赏的人群。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家庭联姻的故事,中间曲折离奇,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
姜还是老的辣,演员们在台上挥洒自如、从容有序。台词说得是有高有低、抑扬顿挫,这哪里是背着台词说出来的话,分明就是他们自己说出来的嘛!
演员们拿捏得恰到好处,死板的角色被他们演得活灵活现。
戏班里的演员实力不俗,伴奏的师傅们也是有板有眼。一个二十多人的伴奏团队规整地坐在舞台的右方,拉二胡的、打扬琴的、敲锣打鼓的,热闹非凡。
令我惊奇的是,有个师傅太神奇了,居然可以一边拉二胡一边抽烟,还拉得十分投入。
叼着烟拉二胡不算什么,关键是他能用拉弓的手夹着烟拉二胡,这五个手指头分工合作,什么也不耽误,哈哈哈!
庐剧只是一个地方剧种,外地人看庐剧,如果不看台词屏幕,估计就只能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猜演员到底说了什么。
不管是看门道的还是瞧热闹的,反正观众是里三层外三层,把戏场呈半圆形簇拥围住,沉醉于剧情的跌宕起伏,感情也随之一路奔波变化......
有的时候,说不清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每个人都在其中装扮和演绎着自己的角色,无论精彩抑或悲情。
今夜,穿过岁月的河流,所有的思绪都将回归古朴,释放着守望的无悔.....
庐剧,是属于合肥人的一个流离所爱的传奇,也是地方老戏迷心中一个难解的情结。
以上图片摄影师:郭宏昌
版权所有属于北京东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中国第一首国歌——庐剧 -
清光绪22年(1896年),李鸿章以大清国宰相的身份出访欧美六国。 在德国,德皇威廉二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宴,并陪同他参观军事 操练,还授于他 “大红鹰十字头等勋章” 。德皇在宴会上,要求各国使节唱本国国歌 。当时,大清国还没有制定国歌,李鸿章没有办法,灵机一 动, 当场演唱了一曲家乡合肥流行的“倒七戏” 代替国歌, 蒙混过关了事,由此可见庐剧在当时的流行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 庐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倒戏。是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泛流行于皖中、皖西、皖东的大片地区和沿江、江南、沿淮的部分地区,流行区观众约占全省人口近二分之一。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巢县、六安、霍山等地,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
- 1957,庐剧首次晋京 -
1957年安徽省庐剧团赴京汇报演出了《休丁香》、《借罗衣》、《讨学钱》等,赢得首都各界的好评。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首长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后来,在“大跃进”的热潮中,毛泽东主席巡视到合肥,还在他下榻的“稻香楼宾馆”看了一场带有那个时代烙印的新编庐剧《牛郎织女笑开颜》。
- 2017,庐剧再度再写京城传奇 -
2017年8月5日,新编大型古装庐剧《情意缘》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与首都观众见面。作为一部由民营企业家自创剧本、自筹资金,与多家专业院团联手排演的地方剧目,庐剧《情意缘》此次北亮相北京,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有别于传统庐剧演出的小编制、小规模,《情意缘》前后登场人物十余人,台上演员三十余人,全体工作人员更超过八十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制作”。在唱腔上,《情意缘》采用庐剧西路风格,曲调高亢。在剧情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故事引人入胜。而在人物塑造上,无论是马小宝还是万家兄妹,形象都鲜活生动。
演出时间:8月5日19:30
演出地点:北京·长安大戏院
票价:30/60/100/180/280/800
■剧情简介
山野路边,饥寒交迫的幼年马小宝幸得员外家收留且为其子伴读,更与万家小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十年寒窗适逢秋闱,马小宝陪同万家公子(被认为义兄的)万小春赴京赶考。因万小春染疾客栈无法应考,小宝为报恩情急之下冒名应试,谁料竟蟾宫折桂得中头名状元。由于小宝文采出众倍受朝廷主考李大人欣赏,并有意招其为女婿。无奈中小宝只能如实相告冒名顶替并说明由来,李大人对小宝知恩图报的行为非常赞赏,乃奏明圣上钦定,同时封为"仁义兄弟"昭告天下。天有不测风云,万家遭歹人纵火,老员外、老妇人葬身火海,万家小姐烧伤死里逃生与老管家千里上京寻兄,苦尽甘来花好月圆,马小宝万金凤,万公子李小姐,两对新人喜结连理。
■演员表(以出场先后顺序)
刘文英(青年)-刘雨
马良棋-魏小波
万小春(童年)-董纯纯
万金凤(童年)-腾亚
童管家-黄龙江
马小宝(童年)-夏巧云
刘文英(中年)-刘长芬
万老爷-倪明龙
万夫人-尚昌菊
万青-赵永湘
教书先生-沈浸
万金凤(青年)-冯小薇
马小宝(青年)-白树龙
万小春(青年)-阎永林
李大人-梁春贤
李夫人-龚传荣
李银环-曹恒莉
报子-李永健/朱伟杰
校尉-梁文博/邹方伟/韩春龙/夏俊
丫鬟-汪同/李雪/杨正爽/王春晖
■专享福利
凡是安徽籍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身份证即可登记并免费领取古装庐剧《情意缘》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门票,每人限领两张,共50组(100张)。联系电话(同微信)13161619194。
征集各类戏曲相关的“人物”、“剧评”、“现场探班”或其他特别策划的原创稿件。要求:①内容准确,不存在知识性或真实性问题。②文章和所涉及的图片没有版权问题。③投稿时写明作者、图片来源等信息。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报道合作/商务与赞助等,联系
主编小蝶微信:339410986
运营晓曦微信:xiaoxi77215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