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政治局会议后政策共振发力。
7
月
24
日,政治局会议提及“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证监会就一系列资本市场政策作出了优化调整。
8
月
18
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细化了融资端、交易端、投资端的一揽子具体政策举措,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后续政策落地仍值得期待。另一方面,政治局会议后宏观政策也在持续发力,地产政策优化(各地优化限购政策、存量利率调整、认房不认贷、)、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MLF
降息等政策持续落地,共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政策影响:宏观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共同发力助力市场触底回升。我们认为在政治局会议后,政策陆续发布形成共振,政策效果有望逐步显现。权益市场有望在经历了较为充分的风险释放后迎来方向性改变的触底回升,建议围绕基本面受益(地产/非银)、分红溢价抬升(银行/能源)、减持限制受益(科创板/成长TMT)三大方向布局。
政策重点内容一:印花税减半。
在此前证监会的发文中便专门提及了印花税,“我们已关注到市场对调降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呼吁和关切。从历史情况看,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活跃市场交易、体现普惠效应发挥过积极作用。有关具体情况建议向主管部门了解。”印花税的顺利落地再次体现了政策的高度及力度。这是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自
2008
年后的首次调整,从单边千一的费率减半调整为万五。从过往历史经验来看,印花税下调对短期行情确有催化。
政策重点内容二:优化投融资平衡,IPO阶段性放缓,再融资规范加强但地产不受影响。
在此前证监会的发文中投融资平衡是一大重点。一方面表态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适当提高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力度。
在本轮政策中进一步明确落地方向,一是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二是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要实施预沟通机制,三是对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提出限制(但特别明确地产行业不受影响)。融资限制已在近期实践中体现,截至
8
月
25
日,
7-8
月沪深交易所
IPO
申报为零;截至
8
月
25
日,沪深两市有
33
个再融资项目终止,而去年全年终止的再融资项目为
21
单。
政策重点内容三:减持与分红挂钩。
证监会进一步明确表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
30%
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减持条件中对分红的约束较大。截止至
2023
年
8
月
27
日,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达
1075
家,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
30%
的达
1337
家。另外,
2023
年全部
A
股共有
1985
家上市公司实施减持,合计减持规模达
3468
亿元。
政策重点内容四: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
100%
降低至
80%
。此调整将自
2023
年
9
月
8
日收市后实施。截至
2023
年
8
月
24
日,场内融资融券余额
15678
亿元,保证金比例维持较高水平,业务整体风险可控。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下,适度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盘活存量资金。
我们认为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落地仍值得期待。
在
8
月
18
日的《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中。一是在融资端的倾斜于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型企业,以及加大鼓励上市企业分红及回购。二是交易端成本进一步下降并增加便利性,例如增加衍生投资工具,增加交易时长等。三是投资端进一步加大资金吸引力,明确中长期资金不足仍是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基金特别是指数基金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
8
月
24
日,易会满主席已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合力推动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体制机制障碍,会同相关部门放宽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股票投资比例限制,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政策共振发力将扭转市场颓势,A股市场迎来触底回升,建议围绕基本面受益(地产/非银),分红溢价抬升(银行/能源)、减持限制受益(科创板/成长TMT)三大方向布局。
上周
A
股市场的底部特征进一步加强,历史估值分位处于
20%-30%
的底部位置,股债收益比也显示吸引力进一步加强,在政策共振发力迎来向上动力。就活跃资本市场影响来看主要有三大受益主线。一是基本面直接受益于政策共振的地产企业,“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以及直接受益于活跃资本市场的非银板块;二是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下分红溢价抬升的行业及企业,
2022
年银行、石油石化、煤炭、通信、交通运输和非银金融等央国企浓度较高的行业分红规模较大;三是受益于减持受限且长期方向向好的成长板块,特别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板块以及
AI
风格为主的成长板块。另外,我们中期仍看好受益央企并购重组政策倾斜的在供给端有政策变化的能源化
工以及有色矿产等资源领域企业。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2)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收紧;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