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报道,传奇影业CEO托马斯·图尔宣布辞职。万达CEO和国际投资运营部门高级副总高群耀将接替前者,担任传奇临时CEO的职位。
穿越者综合编辑
来源:参考消息网;三声(ID:tosansheng)/秦泉
近日,据报道,传奇影业CEO托马斯·图尔宣布辞职。万达CEO和国际投资运营部门高级副总高群耀将接替前者,担任传奇临时CEO的职位。
据悉,托马斯·图尔2005年创立传奇公司。2016年初,万达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传奇。根据传奇的声明,图尔将回到他自己的图尔投资集团,这家公司主要负责投资媒体和科技公司。不过,他将继续享有传奇影业创始主席的名誉,同时保持公司股东的身份,此外他还会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到怪兽宇宙以及《沙丘》等电影中。
“建立传奇是我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经历。”图尔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道:“经历了一年的过渡,我知道公司已经在优秀的领导下稳步前进,所以在此时我能够离开公司,追求我一直在计划的新兴趣和新事业。”
引发图尔辞职的中美合拍影片《长城》于2016年底上映,号称“史上最大中美合拍片”,截至目前其内地票房11.38亿元。对于一部投资高达1.5亿美元的大制作电影,其票房压力全部押在了今年2月份即将登陆的北美地区,成本回收压力巨大。
《长城》为史上最大合拍片
作为中美历史最大合拍项目,电影《长城》上映时就褒贬不一,支持者说这会对中国电影人进军好莱坞产生积极影响,而批评者直言“简直就是一场文化灾难”。而此时电影的直接“操盘者”传奇影业CEO的‘被’辞职,或许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史上最大合拍片《长城》的失败。
中美合拍片大多命运坎坷,但也并非没有成功案例。去年年初的另外一部中美合拍片《功夫熊猫3》上映,票房超10亿且口碑不错。尽管有观众表示“功夫熊猫”系列来到这第三部后给人以惊喜不足,但没有人否认这是一部带有浓郁中国元素的世界级动画电影。
同样,今年暑期档上映的一部中美合拍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由迪士尼团队和内地导演陆川共同完成,影片取得6000多万票房,刷新了内地记录片电影的票房纪录。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个电影市场,中美双方电影产业的交流几乎无可避免,在更细分领域的中美合拍似乎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电影《长城》的失利,也带来了对中美合拍模式的重新思考。
“中美合拍”的逻辑
广义上的中美合拍是指中美两地电影人共同参与到同一部电影的制作中,对于好莱坞来讲这可以规避配额限制,以国产片待遇进入内地市场的方式,而对于内地电影,则是工业交流和“借船出海”走出去的机会。而所有的合拍项目都要经过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进行协调和审理。
从1997年第一部中美合拍电影《夏日情动》,到2008年比较成熟的中美合拍片《功夫之王》和《木乃伊3》,然后再到擦着合拍政策边缘的《云图》、《钢铁侠3》等伪合拍片,初衷为加强中美电影交流而设置的“中美合拍”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内地电影市场潜力不断被开发,影响力较大的中美合拍项目在2008年到来。那一年,由好莱坞导演执导,成龙、李连杰主演的《功夫之王》上映,内地票房取得近1.8亿元。
中美合拍的模式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对于好莱坞而言,无论在引进数量和题材上,进口片都受到内地市场的诸多政策限制。加上进口片的片商收益分成只有13%(2012年后其分账比例提升至25%)。合拍就成为更大的诱惑,因为合拍片拥有同国产片一样的待遇,档期更自由以及约43%的票房分成。
中国电影业界对中美合拍模式也充满期待,一是电影工业技术的交流,二是对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有帮助。
但一个显见的困境是,由于文化差异和中美两国电影市场的不同,大部分合拍片只能做到“一边热”,很难在两个市场取得同时成功。如2010年成龙电影《功夫梦》,影片在大陆票房不足五千万元,但在美国取得1.76亿美元。而2011年电影《雪花秘扇》北美票房则低到135万美元,内地市场同样惨败。
《功夫梦》在美国取得1.76亿美元票房
此外,广电总局为了限制“中美合拍”的变相操作,发布新的合拍标准,包括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需要在中国取景”成为新的中美合拍片标准。然而对于电影的主创团队来说,一个最严苛的标准则是中美合拍片要有中国元素的体现。
直到2016年年末,《长城》再次将“中美合拍”概念“炒”起来。
最大中美合拍片《长城》的风险
最大中美合拍片《长城》
2016年12月16日,电影《长城》顶着史上最大“中美合拍”光环上映,这部电影投资1.5亿美元,由传奇影业、环球影业、中影集团以及乐视影业联合投资,成为中美电影合作的一块超大型试验田,这无疑又点燃了业内关于合拍模式的美好期望。
事实却是,影片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口碑争议,上映当天,影评人摩西不夜奔在朋友圈写到,“合拍就是彼此妥协,如果导演妥协了视觉,编剧妥协到故事到处顺拐,是不是这个模式就有问题?”。
影片上映半个月后,票房突破10亿。对于这部1.5亿美元投资的大制作,成本的回收压力都放到了今年2月份的北美地区。
而对于北美市场票房的表现,业内的观点可并不乐观。
2017年1月18日,投资人终于找到了应该承担责任的人,在电影《长城》上映后的一个月后,传奇影业CEO托马斯·图尔宣布辞职。
媒体报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指出,图尔的辞职并非是自愿,而是遭受来自万达的压力。万达对于他的管理水平以及运作《长城》、《环太平洋2》等项目的能力表示不满。接替托马斯·图尔高群耀,正是万达与传奇影业谈判的负责人。
托马斯·图尔的离开不仅源自《长城》的失败,由景甜出演的另一部中美合拍《环太平洋2》,虽未上映,据说项目运行不当,也是图尔被辞职的一个原因。对中美合拍模式的质疑其实早已存在。
他在专栏文章中写到,“如果好莱坞想与中国电影人合作,那就得放弃联合制作这种既尴尬又优越感十足的方式。更好的办法是在中国创建一个国际工作室,培养年轻的中国电影制作人和剧作者,帮他们创作出吸引中国观众的电影。”
在那篇经《彭博商业周刊》刊登的专栏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样本示例,“梦工场动画2012年与中国合作伙伴创立东方梦工厂就是走的这个路子,他们包括《功夫熊猫3》在内的早期成果既叫座又叫好。这才是打造火爆电影的持久配方,无论中外,概莫如是。”
东方梦工厂的合拍模式
《功夫熊猫3》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美合拍电影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潜力不断被挖掘,好莱坞影业进军内地市场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2012年,美国梦工场动画牵手华人文化成立东方梦工厂,2015年以同样模式,华纳兄弟宣布与华人文化共同成立“旗舰影业”,这同样是进行合拍项目的一个便捷方式。
“我们未来还会继续挖掘中国故事”,东方梦工厂的负责人如是说。事实上,他们的下一部中国元素电影《Everest》目前正处于开发进行时。
在众多中美合拍模式中,最大众的便是《长城》类的“项目合作式”的操作方法,由内地电影公司和好莱坞公司共同投资制作,同样也由中美两地的演员参演。
而从经历过的项目来看,
这一模式的最大隐忧便是“合拍为谁而拍”,由于要同时顾忌两地市场,更多的合拍片则是“两头不讨好”,元素的杂糅导致电影风格很难统一。
而在另一方面,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牵头中方公司与美国梦工场动画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东方梦工厂,正为“中美合拍”提供着另外一条路径。
东方梦工厂的出现并非偶然。2006年迪士尼收购皮克斯动画后,美国梦工场动画迎来了强劲对手。另一方面,梦工场动画推出的《驯龙高手》(2010年)和《极速蜗牛》(2013年)票房均告以失败。恰在此时,“功夫熊猫”前两部在内地热映,让梦工场动画CEO卡森伯格认识到了内地电影市场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采取独特的方法来面向中国市场。”一手缔造了梦工厂的CEO杰弗瑞·卡森伯格找到的独特方法便是着眼于中国制作,同时绕开尚未完全开放的内地市场,采用合资模式进军中国。2012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牵头中方公司与美国梦工场动画公司的合资公司东方梦工厂在上海成立。
但东方梦工厂的成功也有其特殊因素。《功夫熊猫3》作为东方梦工厂成立后完成的第一部中美合拍片,其动画片属性避开了中国演员参演的规定,更多的合拍意义在于制作上的很多部分都有东方梦工厂的中方动画师来完成。《功夫熊猫3》的中文版部分完全是由东方梦工厂全权负责。
影片上映后,内地票房突破10亿,全球票房超5亿美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美合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