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刷屏精选
传媒进程小记录,热点话题一起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刷屏精选

方舱医院真神奇,编歌的人更神奇

刷屏精选  · 公众号  ·  · 2020-03-16 17: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梳理、对比大量信源
分析大事件中最关键信息
看热点,抓重点
关注“刷屏精选”公号的《媒体炸鸡》



刷屏信息:
《方舱医院真神奇》走红



“方舱医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医生护士才艺多,各领病人来一曲。你教一段黑走马,她跳一支快乐迪。跟我打套八段锦,康复肺操快练起。恐慌抛到云霄外,歌声郎朗暖心底。笑语传遍九大洲,生命力量齐汇聚。”


上周末,一首风格清奇,但又似曾相识的歌曲《 方舱医院真神奇 》受到广泛关注。


MV中的小男孩满脸扑粉,声情并茂中道出方舱医院加速病患康复、强身健体的事迹。演唱者“范铭轩”今年11 岁,曾于去年斩获“ 祖国好孩子”湖南少儿声乐大赛荣获银奖


据《澎湃新闻》报道,这首儿歌系湖南省长沙市潇湘诗会《湘人湘歌》征稿。该活动于去年12月26日开始,并因“新冠疫情”而临时更改了征稿主题。


本歌曲正是由湖南儿童文学作家谭哲作词,青年作曲家卜文正和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蒋军荣作曲完成的作品。



曲作者蒋军荣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师,也是一位作曲家。


3月13日他在《湖南日报》发表的文章《面对疫情,艺术何为》中提到:


这次疫情期间产生的铺天盖地的艺术作品,可谓百花齐放,但绝大多数词曲作家似乎把孩子都遗忘了。孩子是花朵啊!需要阳光的温暖和雨露的滋养。为此我想用心为孩子写一批音乐作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上周末开始,网络相关舆论越来越多,他对《澎拜新闻》回应时表示,不会在意“网友”的质疑:现在好多地方都清零了,我们不需要拿出一点乐观主义精神吗? 春天了,人性永远是向着美好的。


另一位曲作者卜文正也在微信群里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看法:“没有违反意识形态,没有违法,没有触犯道德”,至于坊间的各种争论,“ 问题不在我方,在他方”。




信息研判:
孩子表演为何引发质疑



3月10日,武汉14所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这艘总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多人”的方舟,顺利完成使命。


方舱医院中为疫情作出努力的医患双方,的确值得赞许,且歌词中提到的“教舞技”、“快乐迪”、“八段锦”等现象也客观存在,甚至为外媒所报道。



但在世界疫情“无望6月终止”,国内疫情尚未彻底结束尤其是输入性风险高涨之际,高唱赞歌似乎为时过早,把“疫情”的苦难当成“功勋”歌颂的做法也略显轻佻,医护人员的付出也不能用“欢歌笑语”就一笔带过。


新华社的报道曾说“方舱内外都是战场”。只是战场内的乐观是“坚强”,而战场外的乐观就是“残忍”了。



这首歌曲更大的争议,在于把一个少年推向了画面中央。


MV中男孩的妆容与举止带着“样板戏”般的特征,网友言其笑容带着电影《小丑》般的讽刺。


但批评歌曲的网友心里也都明白,孩子只是一个“道具”而已,甚至就是整个事件中最无辜的人。


他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大人规定的方式完成了一场表演 ,被借以“孩童视角”参与了一次“宏大叙事”,实现了大人需要的主题教育或其他什么诉求。



信息比对:
官媒鲜有发声,自媒体火力凶猛



对于这首“神奇”的歌曲,官方媒体、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呈现了截然相反的舆论面貌。


1、 新京报


主流媒体中,仅《新京报》对此进行了明确批评,针砭了个中关键点。


淡化灾难


抗击疫情是一件严肃而沉重的事情,将方舱医院化为欢快儿歌的素材,不仅淡化了抗疫的灾难底色,也消解了抗疫的严肃性。



误导认知


创作者本身需要对灾难性质的疫情具有有穿透力的审视与观察。面对不同的受众,寻找到合适的词句,并且在创作时拥有深沉的心态与悲悯的情怀。



而光明日报客户端的“光明时评”则称,这样的“塑料正能量”不要也罢。


除此之外,鲜有官媒就此事发声。


从过去的新闻来看,创立于1985年的潇湘诗会已成为长沙市文化活动的一张名片。


该诗会常年直奔走在“传播正能量,颂扬真善美”的第一线,用诗歌纪念“二十四节气”、“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共和国英雄”等等,其中不乏孩子们的精彩演绎。



据《新华社》2018年报道,该诗会曾举办“小寒·养生”诗会专场,吸引了大批儿童和家长参加。其中一位家长表示:


诗歌《游子吟》小孩子就非常喜欢,没有说教的成分,但孩子能够明白母亲的付出。”市民王瑛莹告诉记者,现在小孩在家里也搞诗会,晚上都不看电视了,拉起家里的长辈,就开始读唐诗。


2、 自媒体


反观自媒体,则展现出了凶猛的火力,并着重对词作者谭哲和“潇湘诗会”进行了深挖。在本次“疫情”期间,该组织还曾发表过多篇“夺眼球”的作品。


比如《立春,种下一粒种子》。


诗中说在立春时种下一颗“凤仙花”的种子,而此花的花语 是“别碰我”,但放在现在的武汉身上总让人觉得别扭,仿佛是想暗示什么。 ——《方舱医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



比如《双百分妈妈》。


不仅离想象力和好奇心十万八千里,还逼着孩子们说违心的话。请问有几个孩子会夸自己在抗疫一线的妈妈是大英雄的?孩子不都希望妈妈早点回家,多陪陪自己吗?这位儿童作家的脑回路实在是太清奇了。——《别再写《方舱医院真神奇》这种歌了,求放过孩子吧…》




比如《为钟爷爷画像》。


钟爷爷还健在,还在一线奔忙着,我们可以直接看钟爷爷的英伟形象,不想用你们这种缅怀的调调来看画像。——《是我听过最神奇的儿歌》



如上“口号化”的作品,不仅美化了疫情,还严重干扰了孩子们的基本判断。在这个“超长假期”过后,他们该如何看待病毒、卫生与疫情呢?难道是“方舱医院很神奇,又唱又跳还飙演技”吗?


另外,潇湘诗会急于“歌颂”的手法也显得过于拙劣,不少网友怀疑他们其实是“高级黑”,并戏称“ 文艺工作者里面有坏人 ”。




信息时间线:
强装大人的孩子们



其实,《方舱医院真神奇》之所以引发巨大争议,还在于公众反感“儿童”参与文艺作品时呈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反差形象,抑或公然成了成人弄虚作假的道具。


2008月8日


林妙可因对口型假唱而为各国媒体所报道,原本追求“真、善、美”的环节,还没开始就失去了“真诚”。

2011年5月


手臂上戴着“五道杠”的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部副总队长黄艺博,一夜红遍网络,其父称他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



2019年2月


名为《华为美》的儿歌在网上流传,歌词中提到“华为好呀华为美,华为为我增智慧!老师教我爱祖国,国产手机爱华为!”


2019年6月


某小学生朗诵诗歌《观沧海》,举手投足间颇具“大将风采”,但事后被批评为“摆拍”表演。


2019年10月


一位小学生班长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官气十足地厉声训斥家长们态度不正,没有把自己家的孩子教育好,尤其是“一个个气宇轩昂的,不知道是来干啥?”引发强烈争议。



在这些事件当中, 孩子们“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表演着“规定动作”,积攒荣誉;其身后的大人,则拿着吊线,揽获利益。


当相安无事时,双方各取所需;而一旦出现舆论争议,孩子又成了最坚硬的挡箭牌:祖国的花朵怎么能被“舆论”摧残? 更重要的是,这些“宏大叙事”都有一个正确到无可辩驳的“主题”—— 爱国


要知道,在歌曲创作之前,方舱医院的“神奇”就已被广泛报道。



而与“儿童”参与宏大事件相辅相成的,是 宏大事件逐渐呈现“低幼化”的下沉特征。


从“保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哥哥”开始,到“武汉你这个小笨蛋快好起来,33个小朋友都在帮你”,再到称新冠病毒为“阿冠”,称医院施工叉车为“小黄”、“大红”,称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为“小火”、“小雷”。



这种表述,把严峻的疫情粉饰成了轻描淡写的玩笑,而其中“大人哄小孩”的语气也难免让人心理不适。


一个让小孩扮大人,一个把大人的话语小孩化,本质上, 他们都是试图通过错位带来的反差萌,来达至常规表达无法企及的舆论效果 ,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往往事与愿违。


心理学公众号“KnowYourself”撰文称,“语言低幼化”本质上是“权力关系”的不平等,“ 对一个成年人本应有的尊严和福祉都构成了巨大的阻碍 ”。


而受到“消费主义盛行”和“信息泛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选择“低幼化”的表达方式。





不论是“儿童成人化”,还是“叙事低幼化”,本质上都是“年龄”与“身份”的错位,强行入戏,只能徒增争议。


2016年,儿童版 《白蛇传》 上映,剧中各种“成人话题”被指“催熟”儿童,《光明日报》撰文批评:


让一群孩子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努力去理解、揣摩、模仿成年人的爱恨情仇,有悖于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童年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成人基于商业诉求的利用和消费,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在《方舱医院真神奇》事件中,此观点依旧成立。


“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孩子别 强装世故 “扮大人”,大人也别拿低幼来“抖机灵”,否则,即使是良善的宣传初心,也易遭致反效果。


谁也别哄谁。



参考文献

1. 方舱医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公众号:非凡油条

2.别再写《方舱医院真神奇》这种歌了,求放过孩子吧….公众号:摇滚客

3.《方舱医院真神奇》是我听过最神奇的儿歌.公众号:格十三

4.儿歌《方舱医院真神奇》:疫情下的“跑调”表达.新京报

5.“抄作业”、“开卷考”:萌萌哒说法的背后,是一个低幼化的社会.公众号:KnowYourself

6.光明日报刊文谈少儿版白蛇传:影视剧翻拍不能沦为消费儿童.光明日报

7.长沙“二十四节气诗会”传承传统文化.新华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十点读书  ·  对方正在输入…
8 年前
父母必读  ·  预防宝宝缺铁,一定要做到这些
7 年前
IT高管会  ·  【认识自己】离开位子,你是谁?
7 年前
剑圣喵大师  ·  做一个睡商高的人,有多重要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