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职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所有互联网人必备的,做互联网的人不能不懂产品,关注产品,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节课  ·  2025小红书线索营销产品通案 ·  3 天前  
云南省商务厅  ·  水的味道都相似,却能带来花样餐饭 ·  3 天前  
云南省商务厅  ·  水的味道都相似,却能带来花样餐饭 ·  3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年后求职怎么提升成功率?赶紧来“补补课”! ·  4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马斯克,DeepSeek头号黑粉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从运营角度,谈谈优惠券的玩法与套路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公众号  · 产品  · 2017-06-21 08:00

正文


作者: 老是换马甲

全文共 2624 字,阅读需要 5 分钟


—— BEGIN ——


先领券再下单几乎是每个人网购的固定流程。不论是B2B/B2C,还是O2O,电商平台的活动总是少不了优惠券的身影,甚至绝大部分的时候,电商活动几乎可以等于优惠券活动。


618也好,双11也好,作为年中和年末的两场电商盛典,优惠券更是满天飞。


优惠券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从19世纪20年代出现,历经纸质券到打印券再到电子券的不断演化,到现在几乎每个能够进行交易的网络平台都有优惠券。


对运营人而言,如何用好优惠券这一工具是一种重要的运营策略。对活动运营,优惠券是订单转化和拉升客单价的有力工具;对用户运营,优惠券是用户维护乃至用户召回的重要手段。


今天就来说说运营人如何用好优惠券。


0. 优惠券的基本流程

1. 如何设计优惠券


1.1 优惠券的本质


在设计制作优惠券之前,运营人首先要明白一点,从本质上来讲,优惠券是一种“价格歧视”策略。


价格歧视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是商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价格差异化,既不侵犯消费者平等权,也不违背公平交易原则,而是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合理定价行为。


举个栗子来说:


假设一个汉堡成本5元,定价10元时,100人会接受此价格。定价15元时,有60人会接受此价格,前者利润为(10-5)×100=500元,后者利润为(15-5)×60=600元。但商家不想放弃另外40个支付意愿较低的消费者,于是决定用5元优惠券来吸引他们,同时对剩下那60个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依然维持15元的原价销售。此时商家利润为 60×15+40×10-5×100=800元,达到了最大化。

作者:朱聿欣

来源:知乎


不同的运营人看完这个例子想必有不同的理解:


  • 从活动运营角度,至少能看出优惠券的力度及定价对转化的影响;

  • 从用户运营角度,至少能看出优惠券对分层用户维护的重要性。


价格歧视有三个等级,这里不展开说了,感兴趣的同学请自行搜索了解。


对用户,优惠券是个心理学问题: 用户需要的不一定是占便宜,而是占便宜的感觉。


如果直接降价,短时间内确实会使销量上升。但是当时间一长,用户熟悉了这个价格之后,这种刺激作用就没用了。当你提升回原来的价格,反而会使得销量下降。


而使用优惠券的形式,利用一种对比效应,使用户产生了占便宜的感觉,让用户产生一种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冲动,从不买到买,从买到多买。


1.2 优惠券的设计


优惠券的形式五花八门,满减券、满赠券、折扣券、代金券……等等,虽然都是让用户在使用时抵扣一定的费用,达到促销或提高客单价的目的,但在抵扣方式上却不同。主要有2种:


  1. 直接抵扣固定金额的费用,如满减券、代金券…达到使用条件就减免券面金额;

  2. 在订单价格的基础上进行打折减免,如折扣券。


简单总结一下优惠券大致是这样的:



一张优惠券一般至少要包含上图右半部分的5个要素,左半部分属于可配置项,根据每次活动的需要适当选择添加。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优惠券的金额/折扣直接影响到转化,优惠力度过大导致利润变薄,优惠力度较小则用户不敏感使用率不高。


最完美的情况就是我们拥有看透每个买家的读心术,能知道用户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且以这个价格卖给他。


问题是没有用户傻逼到跑到你面前说自己愿意掏多少钱。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投入去思考制定优惠力度。


  • 为了甩货或冲销售额,在保证不亏本的前提下优惠力度可以尽量大,刺激用户购买。

  • 为了提升客单价,则需先摸清现在的客单价,假如现在平均客单价20元,可以制定满30减X元优惠券,用户为了享受优惠,自然要多买。

  • 为了维护用户,用户运营可以根据用户模型,对不同层级的用户发放不同力度的优惠券,达到促活的目的。

  • 为了挽回用户,向潜在流失用户发放高于活跃用户的优惠券,比如我们常用的外卖红包,一般一周以上未使用APP的用户领到红包金额会高于活跃用户,这是防止用户流失的一个手段。


以上简单列举了运营在设计制作优惠券时常遇到的几种情况,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发放优惠券


设计制作好了合适的优惠券,接着就要考虑如何发放这些优惠券。


发放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你能发出去多少,大家都知道转化漏斗的存在,自然是发得越多带来的转化才能越多。


如果为了特定群体的转化,要考虑发放渠道的针对性,人人都有的优惠不叫优惠,要维护这个特定群体的身份认同感。


发放优惠券的主要套路:


2.1 主动发券


商家主动给用户发券,比如常见的新人礼包,或某些用户福利活动,用户输入账号即可领取。



2.2 消费返券


在用户消费后发券,增加买家再次购买的可能性。



2.3 分享发券


目前使用最多的发券玩法,用户在获得红包时需分享后打开领取,常见的有邀请送红包、美团饿了么滴滴订单后的红包,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集回馈下单用户、促活老用户和拉新的三重功效。



2.4 积分兑券


用户体系的一部分,大部分产品都有积分系统,适当的积分兑换系统不仅能大量消耗积分池总量,也能刺激用户为了兑换多获取积分,促进用户活跃度。



2.5 任务发券

用户完成特定任务或参与特定活动/游戏之后获得优惠券,比如为了快速拉新,要求老用户拉新X个人可获得;为了某个频道的PV,要求用户进入该频道后可获得,这背后往往隐藏着运营的特定目的,短时间内带动相关目标数据的提升。



2.6 异业发券


进行异业合作达到拉新目的,选择与自家目标用户有重叠的平台合作,在该平台发券导流该平台用户到自家平台,实现换量拉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