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 频道去年第一次制作电视剧,是单季剧集《炸弹追凶》,评价颇好,根据上世纪末的FBI大案改编。从1978年至1995年,希尔多·卡辛斯基通过邮包炸弹袭击直接导致3人死亡,29人伤残,其中大部分受害者在大学校园或是航空机构工作,“大学航空炸弹客”因此得名,他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并没有仔细看剧情介绍便打开剧集,巧合的是它与《心灵猎人》同与性格侧写有关,在《炸弹追凶》中男主作为优秀的FBI行为科学小组侧写员,坚持独立思考、避免干扰信息,运用比较语言学重新描绘并锁定罪犯,使得这件持续近二十年的连环爆炸案终于得以结案。
看完《心灵猎人》,我在心中留有一些疑问,比如是否所有连环杀人犯的作案动机都与小时候所受的性创伤有关(尤其当他们被社会认为是精神分裂时),又如侧写员与罪案的“共情”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有趣的是,《炸弹追凶》或多或少对疑问有所回答,虽然两部剧集各自独立,但如果对心理学感兴趣,那它们便是相互补充,彼此丰满了对方。
在《心灵猎人》的结尾,我们看到男主虽然在采访杀人犯时变得有主控性,但他也越来越感受到黑暗的力量,那力量让他跌倒在地。《炸弹追凶》更是把“共情”反应展现得淋漓尽致,侧写员菲茨在泰德认罪后,独自一人住进森林木屋远离城市生活,这种影响是深刻的。
也许有人纳闷,不就是破个案,为何对侧写员自己有那么大影响。“
侧写(profile,也译为剖绘)指根据罪犯的行为方式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
”,这是百度百科上对侧写的解释。在我看来,侧写员必须根据罪犯留下的线索,体会、理解甚至把自己当做罪犯本人,才能精确锁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所有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都在模拟罪犯,因此侧写员的自我界限受到严重考验。
我还有个不成熟的小想法,如果按性格侧写的方式抓捕罪犯,侧写员必须能正确体会罪犯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们能用相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这样才会成功。所以可不可以表示为,越理解罪犯行为及其心理的人,越能成功抓住罪犯,那么他/她也就最容易受到罪犯的心理和思想影响。老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契合度”造就吸引,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偶像与粉丝之间、心理治疗师与客户之间,都是不同方式和程度的“相似”把人与人连接在一起,而成功描绘出罪犯性格、成长经历、学历和宗教背景的侧写师,与罪犯是另一种契合。
当专注于这种“契合”,自我界限模糊的那方便容易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
当然不是任何一个罪犯都能对侧写员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不然这份工作的风险也太高了。《炸弹追凶》里的罪犯泰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他不是为了私怨,而是出于对工业社会的报复,他认为工业社会产生的技术控制和摧毁了人的自由,虽然16岁进入哈佛大学且拥有167的高智商,但他在人群中格格不入,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怪胎,没人看重他······而侧写员菲茨之所以理解泰德,部分原因是他们有很多地方是相似的,菲茨在他的生活圈子里面临同样处境,虽然他有家庭有工作,但找不到个人价值感,他想有所成就,想要他的分析让领导重视但频频受挫。当菲茨阅读泰德在媒体上发表的《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时,他从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当一个个性格形容词、生活描述、情感状态被写在白板和纸上时,其中一部分也与他相似。
战胜魔鬼,但却成为了它的信徒,看,困境时刻都在。像菲茨的妻子对他说的:我担心的不是案子,而是你。
《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让许多人产生共鸣,包括菲茨,当他在雨天面对空无一人一车的十字路口等候通行的绿灯时,感受到了自由被控制,以及自己面临的与罪犯同样的生活情感状态。
这里当然不是为罪犯开脱,所有原因都不能成为制造炸弹伤害他人的理由,面对困境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不是用暴力泄愤。《炸弹追凶》还引起不少思绪,比如对天才儿童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式?跳级并不是好办法,虽然智力水平高超,但他/她是否能适应与年长同学的沟通、情感发展是不是能跟得上智力发展,这些都对天才儿童未来的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泰德在大学里接受的“洗脑实验”无疑对他的心理造成了摧毁式打击,但这是不是犯罪的直接且主要原因,我们也不能草率下结论。
泰德的《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是剧中重要线索,文章开门见山指出,“工业革命及其后果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have been a disaster for the human race),全文都在探讨工业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这些观点在今天也被不断思考。科技带来的是什么?在《歌手》里,汪峰唱过一首《所有人都在玩手机》,他在短片中说科技当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当家人难得坐在一起、却全捧着手机发消息时,很难说这是种进步。对这篇《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很好奇,准备找来读一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如果行为不符合社会大众习惯就会被认为是疯子。所以疯子到底是病,还是一种社会认知,想想还是有趣的。泰德被抓捕后,辩护律师及其家人希望用“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的诊断让其免罪,政府更是希望把他放到精神病院从而让人们认为那些反对工业社会的观点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想法。还有个小细节,当泰德看到他那做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哥哥在媒体上说他有精神问题时,他一笑,对菲茨说,他哥哥从来不相信精神分裂的说法。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