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咳嗽迟迟不好怎么办?试试线上问医生 ·  3 天前  
财宝宝  ·  892了 -20250219175718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山西一孕妇临盆做检查,发现孩子已停育2个月,不顾反对坚持要生,儿子生下后一家人崩溃了……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5-02-10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山西临县薛晓芳家庭因轻视产检导致的悲剧。薛晓芳怀孕9个月才做检查,发现孩子停育两个月,医生建议及时终止妊娠,但她坚持生下孩子。虽然孩子出生时看似正常,但在两岁时被发现双耳极重度耳聋,需要植入人工耳蜗并接受康复训练。文章强调产检的重要性,不仅是医学的需要,更是对母婴健康的负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青春期孩子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青春期是孩子的转型期,也可能出现叛逆期,亲子矛盾加剧,需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和引导。

关键观点2: 薛晓芳家庭的悲剧

薛晓芳因轻视产检导致孩子出生后双耳极重度耳聋的悲剧。强调产检的重要性,并指出侥幸心理和轻视产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关键观点3: 薛浩毅的恢复过程与挑战

薛浩毅植入人工耳蜗后恢复过程艰难,家庭成员必须付出巨大努力与承担巨大经济压力。

关键观点4: 对家庭和社会的启示

文章提醒人们要重视产检,遵循医学建议,不要因侥幸心理而忽视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医学在保障生命健康中的作用。


正文

青春期是孩子变为大人的转型期,

是孩子变优秀的关键期

也可能是鸡飞狗跳的叛逆期,

青春期的烦恼怎么安抚,

亲子矛盾加剧了怎么办?


2月11日7:00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家庭教育专家金琰老师给家长们支招

▽▽▽

“孩子停育两个月了,生出来可能是个畸形。”


山西临县的薛晓芳怀孕9个月才做检查,结果让全家陷入恐慌。


医生建议终止妊娠,但她坚持要生。


这场“赌命”式的选择,孩子出生后并未立即显现问题,却在两年后曝出惊人真相……


生孩子是人生大事,但“图省事”真的可以吗?


这场发生在山西的二胎孕育悲剧,不仅让一家人尝到了“省”字带来的苦果,也让旁观者唏嘘不已。


从“轻视产检”到“孩子停育”

一场酿成苦果的侥幸心理


薛晓芳一家是典型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文化水平也不高。


2018年怀上二胎后,由于第一胎生得顺利,全家人都心存侥幸,觉得“怀孕产检不过是走个过场,花冤枉钱”。


尤其是薛晓芳,凭借“过来人”的经验,决定每隔两个月才去医院检查一次。


这一“省事”决定,成了悲剧的开端。


2019年2月23日,怀孕9个月的薛晓芳终于踏进医院,结果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孩子已经停育两个月,羊水不足,脑室增宽,心率不稳。”


医生的建议是立刻终止妊娠,但薛晓芳和家人商量后,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理由是“再难也要保住这个男孩”。


说白了,这背后藏着传统观念:头胎是女儿,二胎必须生个“传家宝”。


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哪怕医生再三警告,哪怕风险摆在眼前,薛晓芳还是将全家推上了这场“赌局”。


孩子出生时“虚惊一场”

一家人以为捡回了奇迹


孩子最终被生了下来,经过剖腹产手术,这个早产儿发出了第一声啼哭。


初为人母的薛晓芳满怀期待地问医生:“孩子没事吧?”医生的回答是:


“孩子全身有斑点,情况还不稳定,需要送新生儿科做进一步检查。”


幸运的是,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薛晓芳夫妻:“孩子心跳正常,其他指标也没问题。”


这句话仿佛一颗定心丸,全家人都松了口气。


他们给孩子取名“薛浩毅”,寓意“坚强勇敢”。


但早产的阴影并未散去。


薛浩毅被送进保温箱,一周后才回到家。


全家人对这个男孩格外宠爱,尤其是薛晓芳,看着怀里的小生命,她的后悔和不安暂时被喜悦冲淡了。


两年后真相揭开

耳聋的代价让人追悔莫及


然而,悲剧不会因为一时的幸运就彻底消弭。


随着薛浩毅逐渐长大,家人发现了一个异常:他从不回应“爸爸妈妈”的呼唤,甚至对突如其来的声音毫无反应。


起初,薛晓芳和丈夫以为是“发育慢”,觉得“早产儿可能晚开口,等大点就好了”。


直到2021年5月,浩毅已经两岁零3个月,依然没有开口说话。


薛晓芳终于感到不对劲,带着孩子去山西省儿童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宛如一记重锤: 孩子双耳极重度耳聋


薛晓芳不敢相信:“怎么可能?我们夫妻俩听力正常,大女儿也很健康,怎么就二宝有问题?”


为了确认真相,他们又辗转多家医院,最终得到同样的诊断。


此时此刻,薛晓芳的“过来人经验”彻底崩塌了。


她回忆起孩子出生后的种种异常:一岁时对声音毫无反应,叫名字也没反应……


如果当时重视这些细节,早点检查,或许结果会不一样。


植入人工耳蜗:

一场昂贵的“补救”


医生建议薛浩毅植入人工耳蜗,这是目前唯一能让他“听见世界”的办法。


然而,这项手术的费用高达30万元,加上后续康复训练的费用,总共需要50万元。


对于一个靠丈夫跑网约车为生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


夫妻俩跑遍亲戚朋友借钱,但凑来的钱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他们在网上求助,借助陌生人的善意,终于凑齐了手术费。


2021年6月,浩毅被推进手术室。


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一家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一个月后,当人工耳蜗启动的那一刻,浩毅第一次听见了声音。


他瞪大眼睛的表情,成了全家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悲剧背后的深思:

轻视产检的代价有多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