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水就想上厕所是肾虚、多喝多尿就能多排毒……你是否听说过,或相信过这些关于小便的传言?
喝水后多久上厕所才正常,这些传言到底有没有道理?熊小知
(微信内搜索“生命时报”关注,每周日准时更新)
带你一起揭晓答案。
正常的小便,要符合以下几条标准:
一天大约排5~8次小便,白天4~7次,晚上0~1次,是最佳比例。
每次约300毫升;平均每天1500毫升左右,400~3000毫升均属正常。
淡黄、清澈、透亮、无泡沫。
大多数人喝完水后30~45分钟有尿意,其他时间也属正常。
如果吃得过咸,间隔时间会长一些;吃了东西再喝酒比没吃就喝酒,更不容易有尿意;运动完喝的水不易排出;天气冷,人也容易上厕所。
成人平均膀胱容量约450毫升,一般250毫升即有尿意。
对照正常的小便,我们再从颜色、频率等方面来说说“问题尿液”。
-
啤酒黄:
水喝少了,赶紧补水。
-
亮黄色:
可能是肝胆问题,或B族维生素及胡萝卜素食用过量。
-
特别清亮,甚至无色:
喝水太多,可以减少水的摄入量。
-
像洗肉水一样的鲜红:
可能预示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肿瘤、结石、肾炎等。
-
酱油色:
尿中有破了的红细胞,也可能是肾炎。
-
白色:
说明尿中有乳糜,可能是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正常人一天排尿5~8次,排除饮水过多,超过这个频率即为尿频。多数尿频和肾无关,更谈不上肾虚。
-
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可能是膀胱和尿道出了问题,应该到泌尿科就诊。
-
排尿次数多,尿量也不少,可能是内科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多尿症,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
-
如果尿频的同时,还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适,应警惕是否患上泌尿系统感染。
-
有泡沫:
短时间内有泡沫,一会就能消散的算正常;泡沫多且不散,则需警惕肾脏病。
-
怪味儿:
尿味浓淡不必太在意,但有奇怪的烂苹果味,那可能是糖尿病征兆。
-
尿流变细:
尿流细说明尿液流出有梗阻,男性可能是前列腺问题,女性警惕妇科炎症或膀胱壁硬化。
想要保持小便健康,多喝水、勤排尿肯定少不了。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1.5~2升水,但晚餐后应避免喝水过多。
此外,由于男女生理结构,在解决“排尿”问题时,对策也各有不同。
男性排尿后如果马上坐下,会造成残留尿液倒流,给尿道中的细菌可乘之机,容易诱发前列腺炎。
另外,即使 “大解”,也应该站着排小便。男性的尿道呈S形,站立时有更利于尿液自然排出。
如果坐着排尿,尿道会变成倒钩形,受到压迫后,造成盆腔充血,尿液相对较难排出,时间长了,膀胱、尿道可能出现炎症。
而蹲着小便会让尿道压力发生变化,尿液可能逆流回到膀胱,也容易诱发炎症。
男性排尿后,可用手指在阴囊与肛门之间的会阴处挤压一下,这样做有助于排出膀胱中的残留尿液,还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好处。
尿分叉有两种正常情况:
除了上两种情况,出现持久的、高频率的尿分叉,就要去医院做检查了。
女性私处的肌肤有较深、较多的皱褶,小便后,如果不及时擦干,残留的尿液会将内裤弄得十分潮湿,给细菌繁殖提供温床。
擦的时候一定要用干净的卫生纸从前往后擦,最好不要用湿纸巾。
女性小便前后应该洗干净手,因为和男性相比,女性的尿道很短,和膀胱紧密相连,外界细菌很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进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或炎症。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8~10倍,为了让尿路更加畅通,女性平时应注意保养。除了多喝水、少憋尿,还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
提肛运动可增强骨盆底肌肉群张力,加强尿道阻抗力,减少膀胱肌肉过动反应,使约束小便的机能得到恢复和加强。
做法:排空膀胱,调整好呼吸。吸气提收会阴,呼气时放松肛门,一收一放为一次,反复循环。通常每天可做2~3次,每次20~30分钟左右。
最后,熊小知想告诉你,食物和药物也会改变尿液颜色,如大量吃火龙果可能让尿液变粉,大量吃胡萝卜能让尿液变黄等。
如果尿液性状和颜色发生改变,且持续时间较长,又难以从摄取的食物或药物上找到答案,就有必要去医院查出具体原因。此外,健康人也每年应定期查1次尿常规。▲
致读者:每次都是我在这儿讲,也不知道你们听得还满意不,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可以在评论里留言,票选前列的问题都有机会被我翻牌子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