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时报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一份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众健康周报。 ☆每天教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一用就灵的养生知识,做你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时报

嘀!你有一份来自马桶的提醒,最健康的小便长这样

生命时报  · 公众号  ·  · 2017-11-26 1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喝完水就想上厕所是肾虚、多喝多尿就能多排毒……你是否听说过,或相信过这些关于小便的传言?

喝水后多久上厕所才正常,这些传言到底有没有道理?熊小知 (微信内搜索“生命时报”关注,每周日准时更新) 带你一起揭晓答案。

健康的小便长这样


正常的小便,要符合以下几条标准:

排尿频率:

一天大约排5~8次小便,白天4~7次,晚上0~1次,是最佳比例。

排尿量:

每次约300毫升;平均每天1500毫升左右,400~3000毫升均属正常。

尿液颜色:

淡黄、清澈、透亮、无泡沫。

间隔时长:

大多数人喝完水后30~45分钟有尿意,其他时间也属正常。


如果吃得过咸,间隔时间会长一些;吃了东西再喝酒比没吃就喝酒,更不容易有尿意;运动完喝的水不易排出;天气冷,人也容易上厕所。


膀胱容量:

成人平均膀胱容量约450毫升,一般250毫升即有尿意。

用眼睛给自己做个“尿常规”


对照正常的小便,我们再从颜色、频率等方面来说说“问题尿液”。

颜色

  • 啤酒黄: 水喝少了,赶紧补水。

  • 亮黄色: 可能是肝胆问题,或B族维生素及胡萝卜素食用过量。

  • 特别清亮,甚至无色: 喝水太多,可以减少水的摄入量。

  • 像洗肉水一样的鲜红: 可能预示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肿瘤、结石、肾炎等。

  • 酱油色: 尿中有破了的红细胞,也可能是肾炎。

  • 白色: 说明尿中有乳糜,可能是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频率

正常人一天排尿5~8次,排除饮水过多,超过这个频率即为尿频。多数尿频和肾无关,更谈不上肾虚。

  • 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可能是膀胱和尿道出了问题,应该到泌尿科就诊。

  • 排尿次数多,尿量也不少,可能是内科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多尿症,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

  • 如果尿频的同时,还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适,应警惕是否患上泌尿系统感染。

尿量

  • 多尿: 多于3000毫升就属于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

  • 少尿: 每天尿量少于400毫升,即为少尿,正常人几乎不会出现,一旦发生,多为急性肾衰竭。


形态

  • 有泡沫: 短时间内有泡沫,一会就能消散的算正常;泡沫多且不散,则需警惕肾脏病。

  • 怪味儿: 尿味浓淡不必太在意,但有奇怪的烂苹果味,那可能是糖尿病征兆。

  • 尿流变细: 尿流细说明尿液流出有梗阻,男性可能是前列腺问题,女性警惕妇科炎症或膀胱壁硬化。


尿意缓急

  • 尿急: 如果尿意很急,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如果伴随尿频、尿不尽症状,可能是前列腺的问题。

  • 有尿意却不急: 尿意隐隐的,不太急,可能是感觉神经过敏,或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膀胱慢性炎症。

起夜次数

  • 睡前喝水多,起夜也会增多,这是正常情况。

  • 如果晚上没喝多少水,也总起夜,可能有内科代谢性疾病,或膀胱、尿道、前列腺有问题。

解决“尿”问题,男女各有高招


想要保持小便健康,多喝水、勤排尿肯定少不了。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1.5~2升水,但晚餐后应避免喝水过多。

此外,由于男女生理结构,在解决“排尿”问题时,对策也各有不同。

男性:

> > > >

尿完别马上坐下


男性排尿后如果马上坐下,会造成残留尿液倒流,给尿道中的细菌可乘之机,容易诱发前列腺炎。


另外,即使 “大解”,也应该站着排小便。男性的尿道呈S形,站立时有更利于尿液自然排出。



如果坐着排尿,尿道会变成倒钩形,受到压迫后,造成盆腔充血,尿液相对较难排出,时间长了,膀胱、尿道可能出现炎症。


而蹲着小便会让尿道压力发生变化,尿液可能逆流回到膀胱,也容易诱发炎症。


> > > >

排出残留尿液


男性排尿后,可用手指在阴囊与肛门之间的会阴处挤压一下,这样做有助于排出膀胱中的残留尿液,还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好处。

> > > >

偶尔尿分叉不用担心


尿分叉有两种正常情况:


  • 1.尿道或尿道开口处有阻塞,比如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增大,排尿时力量大容易暂时改变尿道口形态,造成尿分叉。

  • 2.男性射精后因部分精液残留在尿道中,再加上勃起还没完全消失,也会尿分叉。


除了上两种情况,出现持久的、高频率的尿分叉,就要去医院做检查了。


女性:

> > > >

小便后要擦干


女性私处的肌肤有较深、较多的皱褶,小便后,如果不及时擦干,残留的尿液会将内裤弄得十分潮湿,给细菌繁殖提供温床。


擦的时候一定要用干净的卫生纸从前往后擦,最好不要用湿纸巾。

> > > >

小便前后要洗手


女性小便前后应该洗干净手,因为和男性相比,女性的尿道很短,和膀胱紧密相连,外界细菌很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进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或炎症。



> > > >

多喝水,少憋尿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8~10倍,为了让尿路更加畅通,女性平时应注意保养。除了多喝水、少憋尿,还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

> > > >
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可增强骨盆底肌肉群张力,加强尿道阻抗力,减少膀胱肌肉过动反应,使约束小便的机能得到恢复和加强。


做法:排空膀胱,调整好呼吸。吸气提收会阴,呼气时放松肛门,一收一放为一次,反复循环。通常每天可做2~3次,每次20~30分钟左右。

最后,熊小知想告诉你,食物和药物也会改变尿液颜色,如大量吃火龙果可能让尿液变粉,大量吃胡萝卜能让尿液变黄等。


如果尿液性状和颜色发生改变,且持续时间较长,又难以从摄取的食物或药物上找到答案,就有必要去医院查出具体原因。此外,健康人也每年应定期查1次尿常规。▲


本期编辑:张杰   美编:靳丰华

致读者:每次都是我在这儿讲,也不知道你们听得还满意不,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可以在评论里留言,票选前列的问题都有机会被我翻牌子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近期热门文章


你的肠道“变黑”只要8周,学7招最简单的清肠法

“骨质疏松”偏爱9类人,一个公式测出你的骨密度

最全“食物嘌呤表”,会吃的人不担心尿酸高

医生眼中的“长寿运动”,第一名竟然不是跑步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