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校园里,一场关乎师生饮食安全的创新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与连云港市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积极指导下,全市首家高校食品安全“速检诉通”驿站正式亮相,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全新模式。
检测区
速检诉通站点
走进“速检诉通”驿站,先进的设备令人眼前一亮。依托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这里配备了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ATP生物荧光检测仪等“高科技武器”。这些设备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校园餐桌。
驿站建立了严格的“三查三检”工作机制。每周,工作人员都会雷打不动地三次对食堂食材进行农残、兽残、非法添加物筛查。
在一次对蔬菜的检测中,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敏锐地“嗅”出了问题,一批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被及时拦截,避免流入师生餐桌。同时,工作人员还会对餐具表面洁净度等卫生指标开展随机检测。每学期,驿站联合市场监管局,对食堂从业人员操作规范、供应商资质文件进行溯源检查。
速检中心
检测区
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李海燕透露,驿站自运行以来,累计完成检测124批次,其中检出不合格食材2批次,餐具表面洁净度问题6起,所有问题均在2小时内实现溯源整改,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食堂门,大事不出驿站门”。
对于学生们来说,驿站不仅是食品安全的检测站,更是他们投诉建议的“直通车”。驿站创新打造了“线上+线下”双轨投诉系统。在食堂内,投诉联系方式被广泛张贴,线下还在各食堂设立了“速检诉通”分站点。有位同学发现餐盘上有污渍,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投诉电话。没想到,食堂经理在2分钟内就赶到现场,诚恳道歉并立即安排更换餐具。对于需要检测的项目,3小时内就出具了结果。若是遇到复杂问题,也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反馈。通过这样的“235”响应机制,食堂综合投诉率同比下降50%,师生满意度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驿站还充分发挥了医学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这里现有3位食品安全方向专业指导教师,学院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专业课以及选修课。学生小张就是受益者之一,他通过选修课程,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成为了检测志愿者。每学年举办的“检测开放日”,师生们可以跟随检测志愿者前往食堂参观取样全流程,并现场查看检测结果。如今,食品安全全校监管模式已初步形成。
在社会共治方面,驿站构建了“学校+监管部门+学生+家长”的四方联动治理格局。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学校开展年度飞行检查6次,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积极参与“你点我检”活动,已举办15余场。家长们也能通过检测结果了解孩子用餐的卫生状况,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孩子饮食。
“速检诉通”驿站的成立,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注入了新活力,突破了传统监管局限,形成了“技术监管+教育赋能+社会共治”三位一体的校园食安新范式,树立了校园食安管理新标杆。
链接:食品追溯,势在必行
(追溯微信:13223712978)
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卓奇食品追溯平台是由政府部门参与监督,各食品企业参与配合,消费者可以全面、公开查询所有食品追溯信息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平台以客观、公正、快速、务实为基本要求,以具有独立身份证明的二维码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保证平台上的每一件食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据查。有利于建立企业生产流通、百姓日常消费、政府监管数据的协调共享与合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真实、通明、公开和互联互通,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