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交融,影响是相互的,外来的旅行者从西藏文化中体验了不一样的自己,而西藏当地人,也从旅行者身上了解了不一样的世界。
历史上的文化交融,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经济往来,例如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交流走廊,另外一种就是战争。
人类历史上通过旅行形成文化交流的不多,《马可·波罗游记》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因为人类科技高度发展,全球局势比较稳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的方式走出去了解这个世界,他们的经历、游记丰富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吸引着更多人去了解这个多元文化组成的世界。
多吉是我在西藏骑行路上一面之缘的骑友,典型的康巴汉子,性格直率豪爽。
那一天,天气不怎么好,从波密骑往林芝的路上,阴沉沉的天气偶有小雨。这段路5年前骑过,现在算是旧地重游,沿途翠绿一片,从印度洋过来的气流让这片土地恍如江南,3-4月桃花在雪山下娇艳盛开,9-10月的秋色让这里红黄一片。
远方突然出现一辆三轮车,车上躺着一辆自行车,一个小伙正吭气吭气的蹬着往前,我和乱码说,骑了这么久,看过骑二八的、骑躺车的、骑女装无变速的……头一次看到骑三轮的,这小伙好玩。
我双脚如同风火轮一般加速往前骑上去,乱码则是拿出相机边拍边往前骑。
上前一看,小伙脸色黝黑,轮廓,典型的藏族人。
难道看错了?这不是骑友,只是在这附近生活的藏族人?
小伙见我们骑上来,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扎西德勒。”
然后也不停下来,边蹬车边自如的跟我们聊天,不带喘一口气。同行的这一段路,大多是他在跟我们说,他叫多吉,康定那边藏族小伙,本来打算是骑自行车去拉萨朝圣的,没想到车在芒康坏掉了,也没零件修理,身上钱不多,干脆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自行车不舍得放弃,打算装在三轮车上带到拉萨修理)继续骑。
我们很好奇的问他:“你怎么不磕长头去朝圣?”
多吉说:“我看了你们那地方来的很多人骑车去拉萨,就想骑着看看这样有什么不同,等我骑到拉萨了,以后还要骑去你们的地方看。”
多吉之后,会有更多的藏族人通过与旅行者的交流,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他们其中有些也会产生好奇之心,从原有生活环境中走出来,了解到这个世界更多元的文化。
也许他们也会产生困惑,也许他们信仰会更加坚定。
我喜欢通过旅行交流的方式来达到文化的交融,这种不带利益,没有压力下的交流,更容易让人愿意倾听不同环境下所形成不同的文化信仰,看到世界的多姿多彩,不再局限于自身成长环境中的文化信仰来理解这个世界,从而寻找到让自己内心平静的生活。
旅行,不仅仅是买买买,或是拍拍拍。
喜欢的就赞赏一个。
【骑行西藏】 tao & 雅菲 出品
西藏往事·磕长头的朝圣者
西藏往事·大昭寺广场的藏族小男孩
川藏、青藏‖17天自驾拼车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