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示DMD非编码区域的致病变异:RNA测序与DNA测序的协同诊断策略
在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的基因诊断中,非编码区域突变的致病机理长期以来较为复杂且难以检测。2024.12.11 发表在BMJ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 IF 3.5 ) 的研究,通过整合 RNA 测序与 DNA 测序技术,建立了一种高效的协同诊断方法,深入剖析了DMD基因的非典型变异对疾病发生机制的影响。
核心内容
1、研究方法
①样本来源:
选取13名疑似 DMD/BMD 患者的肌肉活检组织,均为DNA检测后无法获得明确诊断或存在复杂变异的病例。
②RNA 测序 (RNA-seq):
对患者肌肉组织进行RNA测序以确认异常的转录本表达。
分析剪接事件是否异常(如外显子跳跃、错义剪接等)。
③DNA 测序:
应用目标捕获 DNA 测序,对疑似遗传变异区域进一步验证。
结合基因组可视化工具分析组合变异或复杂重复区域。
2、主要发现
①剪接异常:
从患者 RNA 数据中发现广泛的 RNA 剪接错误,涉及以下关键变异:
剪接位点突变,如 c.7309+5G\x26amp;gt;T ,c.7309+5G\x26amp;gt;A,c.3276+1G\x26amp;gt;A,c.3603+820G\x26amp;gt;T。
小范围缺失,如 c.94-38_94del,这一变异破坏了 RNA 剪接信号,导致异常转录本表达。
多外显子缺失(如外显子45–47和外显子51–52缺失),阻断了中间蛋白片段的合成。
②DNA 结构重排:
检测到5例DNA的复杂重排,如外显子44–45和55–56的双侧重排。
RNA 测序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复杂变异会对转录本剪接产生功能性影响。
3、诊断价值
提高诊断率:对未能通过传统 DNA 检测明确诊断的病例提供关键线索,12/13 的患者检测到明确分子机制。
发现潜在变异:从非编码区域入手,鉴别出大量剪接信号异常事件,补充传统外显子检测的不足,特别是对复杂非编码区变异解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https://jmg.bmj.com/content/early/2024/12/11/jmg-2024-1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