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送我上青云》,新人女导演滕丛丛作品,姚晨主演,有一个鲜明的“女性主义”标签。
豆瓣上这部电影评论比较两极,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也有不喜欢的理由。
但我没想到,发现了一个这样的声音——说这部电影对男性不友好。
不是为了针对谁所以我就隐去发言人ID啦 ,就说这个观点,好像是男性观众被电影冒犯到了。
但电影剧情是什么样的呢?
(下文有剧透)
(下文有剧透)
(下文有剧透)
《送我上青云》,女主角盛男是个不如意的女记者,没挣到钱,报社不景气,没法完成新闻理想,还发现自己得了卵巢癌,做手术要三十万,她根本没钱。所以不得不眼一闭心一横,给富商父亲写自传挣钱。
这个过程里,出现了如下几个男性形象。
女主角的父亲,跟女主角的女同学出轨多年,生意都快不行了还给女同学买名牌包,看见闺女就管她要钱说家里生意需要支援。这是一个【无情无义出轨男】。
女主角的男同事,特别信仰成功学,总是想尽办法要挣钱,跟女主角算是朋友,对方都癌症要挣稿费了,他还要抽成。这是一个【成功学信仰男】。
女主角的艳遇,看着特别文青,满嘴世界宇宙,但是听说女主有绝症立刻跑开,最终女主发现他是有钱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土豪家庭里的无用好学生。这个角色特别多梗,是一个【一事无成的装哔伪文艺男】。
女主角的客户,一个没文化的土豪,习惯用钱买一切。看到女主拽上天,就想拿钱砸她。【没文化土豪男】,简单粗暴。
女主角的采访对象,土豪爸爸,神神叨叨,喜欢女主角妈妈还追到手了。看起来有点像骗子有点像高人。是那种我一开始讨厌后来又觉得没那么坏的人,就说他是个【大忽悠】吧。
以上所有的男性形象,的确都不够阳光健康磊落,甚至可以说各有各的猥琐。要说“全片没有一个好男人”也行。
然而我们如果来看本片的女性,同样是很失败的,不够正面的。
女主角没有钱没有爱,到最后都没有完全跟母亲和解,家庭温暖存在于想象中,她的幻境里甚至需要一个疯子对她说“我爱你”,惨不惨?有没有人说这个角色是“污蔑奋斗中的北漂女性”?
女主角的妈妈,因为美貌嫁给了丈夫,之后丈夫出轨她就忍着,生孩子太早也不会教育孩子,感情上是以色侍人色衰爱弛,亲子关系上更是一败涂地。跟邂逅的老头好了几天,老头死了,惨不惨?有没有人说这个角色是“污蔑广大为家庭付出的全职太太”?
明明男女都过得好惨好丧,怎么就变成“影片告诉我们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了呢。
再说,这些男性角色生活里有没有?我觉得都能找到依据啊。
更何况片中的关键人物,袁弘扮演的伪文青,是男作家阿乙创造的。影片从阿乙小说《北范》里提取了这个形象并买了版权。男作家创造的人物,不是女性创作者对男性的恶意吧?
(△三声滕丛丛访问)
我之前就提到过一个观点:当下主流商业电影里女性形象,已经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空洞苍白和缺位的。
如果国产电影里有一个能立起来的坏女人我都愿意欣赏。
问题是大部分的女性角色是一个功能性的符号或者标的,她们没有来龙去脉,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反对男主或者顺从男主,充当男主绊脚石、脑残粉或成功目标。
而《送我上青云》里并没有哪个男性角色是莫名其妙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来由、有目标、有自己人格的,这为什么会冒犯到男性呢?
如果一个电影里有五六个各不相同的坏女人,比如什么阿紫型、李莫愁型、马夫人型、周芷若型,徐迎美型、丁瑶型、黑色皮革手册型……我天,这故事我强烈要看好吗!
尤其要说的是,《送我上青云》里有一个特别关键性的情节。
女主在不情愿又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跟男同事发生关系,最后她是靠自己的手达到高潮的。
对此男观众表示↓
我本来觉得这情节没什么,发现有男观众被冒犯了才惊觉,哦以前是不是很少拍这种啊?
可是性这个话题上,本身就有很多男性必须面对的事实↓
大部分女性伪装过高潮;
女性DIY确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性爱自修室》里,一个习惯性配合男朋友的“好女孩”
苦恼于自己总是被男伴识破在装。
她得到的治疗就是:自己来试试看,了解自己的身体和需要。
性上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女孩的生活态度和人格。她不再讨好他人,甚至大胆地脱离小团体,主动选择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