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新片
《金手指》
之前,先聊一个颇为陈旧的题目:香港电影。
对内地的院线观众而言,更确切的提法似乎是:北上电影,即来自香港的导演等创作团队、资本方出品的合拍电影,又或者在某些影迷眼里,更宽泛的“有港味”的电影。
香港回归后,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出台,港产片不再占用进口电影配额,合拍也会给予更多优惠政策。这为日益惨淡的香港电影市场,打开了便捷之门,大批香港成名导演、演员和资金北上,成为中国电影整体的紧密组成。
转眼20年,北上的香港导演和演员们,经历了若干次起起落落。站在影迷视角,如今似乎只剩下一个题目可聊:那些老男人们,谁还没下牌桌?
巧合的是,2002年底的《无间道》横空出世,它被看作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21年后的今天,早已几经风雨,物是人非,当我们看到庄文强、梁朝伟和刘德华这样的组合再次坐在一个牌桌上,很难不让人想起这个老题目。
《无间道》
戏外的繁华与落幕,与戏里的故事相映成趣,《金手指》本身的原型人物,恰是一个“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故事。
在宣传物料的轮番轰炸下,原型故事“佳宁案”无需多展开,简单说就是一个经济+刑事的犯罪故事。与其说这属于奇案片的亚类型,倒不如说是根正苗红的
枭雄片
。梁朝伟扮演的反派程一言,是当仁不让的绝对主角。
香港电影的热门类型是所谓的奇案片、枭雄片。它们因为改编自真实案件而自带话题性和猎奇感,又因激烈耸动的故事更容易展示人性,历来是有“港味”的优秀素材。
然而,香港十大奇案之一的佳宁案却显得有点冷门,主要原因是经济+刑事的犯罪原型实在太过复杂,多人物、多线索造成了极高的创作门槛。
这种创作困难,放在长于编织复杂故事、制造悬念的庄文强导演手里,反而成为天然的优势。
我们看《金手指》,案件复杂、人物繁多,主线却拍得清楚明白。程一言从潦倒到崛起,从辉煌到落幕,观众是跟着这位枭雄的情绪起起落落的。这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优点,也是庄文强导演依靠《无间道》《无双》等电影所积累的创作信用。
但与之对应的问题是,庄文强也难以做到合理的平衡。假如观众的期待是
枭
雄史,毫无疑问会得到满足;但假如
观
众的期待是
《无间道》式的“梁朝伟VS刘德华”的双雄戏,那这个错位会影响整个观影体验,因为电
影里,反派程一言由始至终都更被偏爱(创
作意义上的),他的动荡人生也更有戏剧性。
我们很少看到梁朝伟出演这么
“奔放”的反面角色
,《金手指》绝对令他演到过瘾。
梁朝伟从
程一言寒微时演起,一路演出狡黠、残忍,乃至嚣张、油腻,直到毁灭的落寞和猥琐,这是港式枭雄片的完整路数。
相较于枯燥的股票和复杂骗局,庄文强使用外显化的方式去展示,甚至有些漫画式的技法。程一言爽文式的发迹史,和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都复现了香港作为金融之都的历史另一面。尽管我们知道,这是夸大的、失真的、有年代距离的,但在繁荣背面的肮脏地带,庄文强毫不吝啬用篇幅来铺展。
刘德
华扮演的高级调查主任刘启源
,像是
无力的陪衬
,他在交锋中节节败退,即便结尾政治正确般的反转,也显得匆匆了事。这种失衡的故事结构,在梁朝伟漫画式夸张表演之下,被无限制地放大了。
比故事本身失衡更严重的错位,发生在戏外的共鸣情绪上。上世纪香港枭雄片的兴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香港经济崛起的暗面始终有法外灰色规则的伴随。这让枭雄故事与现实情绪产生强烈的呼应,一方面人们对漠视规则的枭雄充斥着泄愤式的仇恨,而另一方面枭雄奋斗又天然带着成功学的爽文色彩。
这种微妙的复杂情绪,在枭雄片里也能看到痕迹。当跛豪式的枭雄落幕,往往在罪有应得同时,又传递出唏嘘感叹乃至欣赏的味道。
这就是《金手指》的戏外错位,枭雄故事的“港味”倒是拍出来了,但时代变了,无论是今时的内地观众,还是香港观众,都很难对着反派
程一言
产生出普世的现实共鸣。
站在制作的角度,庄文强、梁朝伟和刘德华的组合,港式枭雄片的味道,程一言故事在戏内外的可解读性等等,公允点说《金手指》挑不出太多毛病。
问题是有历史感的香港奇案故事,正邪交锋的双雄失衡,缺乏现实性的关联共鸣,又让这部电影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在整个观影过程中,
我都感到“港味”的亲切和熟悉,却又忍不住感叹它的陈旧和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