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捡书博士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每晚9点,翻一本书,想一个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請捉緊年度盛事的尾巴】澳門幻彩耀濠江 ·  9 小时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請捉緊年度盛事的尾巴】澳門幻彩耀濠江 ·  9 小时前  
AustinDatabases  ·  临时工:数据库人生路,如何救赎自己 -- ... ·  昨天  
爱浪客  ·  速度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捡书博士

5岁男孩凌晨2点被害,父母翻看监控崩溃:毁掉一个人,一句话就够了

捡书博士  · 公众号  ·  · 2019-12-11 20:45

正文

作者 | 妈队 来源 | 画啦啦少儿美术(ID: hualala61)

结束 无法长大 - by 赵雷



01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十分揪心的新闻。


一个孩子长期受校园霸凌,但却从未将此事告诉父母。


直到有一天,孩子像交代身后事打电话给父母,才知道孩子原来受了这么多的苦。


可惜一切都晚了,当电话挂后,孩子纵身一跃跳楼自杀。


看完这则新闻,我如鲠在喉,心里冒出无数个问号: 为什么宁愿自杀也不让妈妈帮助自己?


然而,类似的事情却频频发生。


16岁女孩跳楼自杀后,父母才发现女儿欠债17万元。


一间寄宿幼儿园的凌晨,5岁男孩被害后,父母翻看以前的监控录像才知道孩子常年饱受同学欺负,悲痛不已。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宁愿藏着掖着,也不求助父母?



02


曾在网上看到一段戳心的话:


其实我这代人,很多是没有后路的,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时,没有外界默认的避风港。


不会觉得就这样“回家”好了,回到那个有爸爸妈妈的屋子里,重新振作再出发。


低谷时,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


我看到很多的人站在路中间,就那样站着哭。


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

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现状。 我们心里都知道,如果心中的苦能向父母倾诉,而父母又能理解,再苦的事情始终会熬过去。


但是,为什么孩子们不向父母倾诉呢?


有人说,他小时候割伤手都是偷偷自己抹药——小时候告诉爸爸谁谁打我了,爸爸说: 你自己要去招惹他,活该。 我说我没有,爸爸说你不招惹他,他怎么会打你……


有人说,他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个阴影。 9岁那年,家里开商店,有人卖啤酒,我去拿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手臂大腿都是血,母亲没有安慰,她的眼里只有啤酒,对我一顿狂打。 至今手臂大腿的伤疤都在,可是我心里的伤疤比这更深。


甚至更有人说,我每次找不到东西,都会被妈妈狠狠地训一顿,“又把东西乱放,找不到了吧! 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轻松一下? 你会不会哪天把自己也丢了……”


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好的毛病,可是妈妈这样说我,我真的很难受。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尚若能从父母中找到救赎,谁又那么笨,自己独自煎熬呢。


不向父母求助,只因为,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不理解,父母不接纳。


前段时间,发生一个真实案例。


一位高中女生怀孕了,想向父母求助说: “我们班里有女生怀孕了。


爸爸说: “这么丢脸的事情,死了算了。


然后,女生绝望地走向厕所的窗口,一跃而下。


然而,还有一组更震惊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00后选择屏蔽父母朋友圈,理由除了不想父母过度干涉外,还有绝大部分说被父母看到了会挨骂。

而且,这一比例还随着孩子年龄变小提升。


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03


孩子和父母,从小一起生活,无论喜或悲,都应该跟父母分享才对。


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为什么如今孩子遇到问题宁愿跟陌生人讲,宁愿藏着掖着,也不愿告诉父母向父母求助呢?

@玩笑的靖生: 小时候被同桌打,无缘无故的那种,肚子上挨了一脚,躺地上半天起不来,回家和父母说。

他们的反应是: 肯定是你招惹的他! 肯定是我的错,骂了我很久,也没给我讨回公道。


但伤害可不是只因为一件事酿成的。

还有一次去买东西,因为计算错误多给了5元钱,回家当笑话说给他们听,结果却被骂得狗血淋头……以前,还经常掉钱,特别可怕。


慢慢的,到后来什么都不愿意说了,一点支持都没有,还要给我更大的精神伤害……


@Amber: 小时候父母对我总不信任。 每当我说一件事逻辑不对的时候,就觉得我是撒谎了。

有一次,我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路回家,被爸爸看到立马劈头盖骂。 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的日子过得好辛苦。


孩子一次次求助时,被父母责骂不理解不信任后,开始不跟父母讲了。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


意思是,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是一种不支持不理解不信任的态度,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


摧毁一个孩子,让他失望三次就够了。


可正是这一件件失望的小事,慢慢地,让孩子无论再多的情绪,也不会再告诉父母了。


即使他内心饱受煎熬,也不会向父母求助,透露一丝心声。


就像一只小狗被铁笼困久了,即使门已打开,即使它知道外面的世界一定比里面好,但它还是不敢出去。


它想,但它不能,因为内心有声音叫它不要,会痛。


很多时候,如果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不及时处理的话,日后对孩子将产生难以估计的痛苦。



04


父母肯定是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因为每个孩子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但我们掏心掏肺爱孩子的时候,能不能抽空反思一下,这爱是正确吗? 有利吗? 是孩子成长需要的吗?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记得曾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从冰箱拿出一瓶牛奶,却不小心摔碎在地上,弄得一片狼藉。


小男孩惶恐无措,妈妈却平静地说: “我平时没有见过这么多牛奶倒在地上,在收拾前我们不如先来玩一玩地上的牛奶吧。


玩耍过后,妈妈又说: “牛奶是你倒洒的,你可要负责收拾干净哦。


于是,妈妈在一边教男孩怎么收拾最干净,男孩也跟着做了。


这个小男孩就是著名的科学家斯蒂芬格伦。

在他长大后回忆起这件事,他很感激父母,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没有责骂他,而是给他轻松的爱,让他一直健康成长,才成就了如今的他。


没有不会犯错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时,感受到被接纳,孩子才会愿意跟父母分享,才会变得不再害怕犯错,正视自己的错误。


接纳,不是溺爱,而是给孩子一次次试错机会,让他在错误中学习。


接纳,更不是纵容,而是知道你不优秀压力很大,还是选择理解、鼓励和你一起面对。


无论如何,请一直信任孩子。


孩子的世界和我们不同,如果不蹲下来倾听,你会误会很多。


我有一个网友跟我分享他的故事:


小时候,有一次考试她考进了前5名,老师竟跟她妈妈说她可能是作弊了。


但她妈妈丝毫没有相信,还反驳老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