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网
财经网微信,用财经思维勾搭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经杂志  ·  追踪2.8万亿外资流向:它们在买什么? ·  4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SpaceX首次回收星舰成功#这个视频更清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网

林郑月娥高票当选香港新任特首,她是谁?凭什么胜出?

财经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6 22:02

正文

26日,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林郑月娥获得777张有效选票,当选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成为香港首位女特首。


中新社香港分社记者 洪少葵 摄


中新社香港分社记者 洪少葵 摄


选举结束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就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发表声明。梁振英说,我衷心祝贺林郑月娥女士当选,并于今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选举结果报告。并表示,他和本届政府会与候任行政长官做好交接,并全力支持新一届政府的筹组工作。



林郑月娥

凭借什么

获得选举胜利


从宣布参选到获胜,只有短短的70天时间,林郑到底凭什么说服大多数选委与全港市民支持她入主“礼宾府”?据港媒分析,这三大关键因素的作用十分重要:


资历深厚  能力出众


林郑月娥与长子林节思26日在会展中心向选委问好(大公报记者林良坚 摄)


林郑港大毕业后加入政府,36年公务生涯中曾在20个不同岗位服务,涉及经济、社福、房屋、发展以及政制范畴,2008年后亦长期主要负责香港特区支援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援建工作。而几乎所有工作都涉及非常棘手的问题,但最终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她亦因此贏得“好打得”的称号。在一众政府高官中,或许有人比她服务的时间更长,但沒有一位有她如此丰富的工作经历,也沒有一位有她如此出色的管治能力。论能力、论资历、论水平,所有候选人无出其右。


政纲全面  支持广泛

市民26日上午在会展中心外表达爱国心声(大公报记者麦润田 摄)


香港深层次问题不少,市民对现状的不满也积累已久。林郑之所以能打动许多选委投票支持,在于她能准确把握公众关注核心问题,提出“同行We Connect”的口号。在竞选政纲中提出八大施政范畴,尤其注重青年、房屋、社福三大问题,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建议,包括全面提升青年发展机会、全面关注民生纾解民困、全面强化香港竞争力。“让下一代重燃希望”的口号,更是激励人心。务实全面的政纲,是让她贏得广泛支持的重要因素。


中央信任  市民认可

点票期间,林郑表现轻松(大公报记者 蔡文豪 摄)


特首须具备四大条件“爱国爱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拥护”。事实上,不论是香港普通市民、中产阶层,还是政界人士、商界翘楚,都以不同方式表达对林郑的支持。认为她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立场上从不动摇,坚定贯彻中央治港方针,多次临危受命,得到中央的高度认可。而上周“超人”李嘉诚在记者会上表明支持“中央信任的人选”,并暗喻林郑是“女娲”可以弥合社会裂痕,被看作是对林郑的实质支持。


林郑月娥

首位女特首

将如何带领香港


当然除了上述的原因,林郑的当选与她一直以来的执政之道密不可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林郑月娥对年轻一代发展、学生历史教育、特区管治等热点问题的观点,一瞥这位女特首的执政之道。


结果出炉,现场民众欢呼。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谈香港年轻一代:努力解决“三业三政”

• 要为香港年轻人解决“三业三政”,即学业、事业、置业;议政、论政、参政。


• 特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多元发展,相信香港的年轻人都是有志向上、奋发有为的。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政府资助年轻人到内地和海外交流、实习,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以外,探索自己的兴趣、志向,为将来投身社会做好准备。


投票开始前,林郑月娥到达点票会场。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 近年,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除了金融、工商、物流这些传统产业外,创新科技、能源、环保、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也有高速增长。这些都为香港年轻人提供广泛的发展机会。除了中国内地,东盟国家、亚洲地区以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机遇处处。


香港年轻一代应该好好善用国家给予的优惠和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动力,把握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


投票期间,在场外支持林郑月娥的香港市民。图片来源:香港文汇网

谈历史认知缺失:在教育之外培养兴趣

• 对每一个国民而言,深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系统中,建议初中将中国历史独立成科,也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 


• 在教育系统内,高中生选修中国历史的人数比较少。因此,我们要在教育系统之外,让年轻人对中国历史产生兴趣。此外,组织交流团,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到内地去访问;要深入的参观访问,不能只是走马观花。


单霁翔、林郑月娥参观故宫教育中心。图片来源:中新网

谈人口老龄化:是挑战,已取得一定进展

• 众所周知,人口迅速老化是香港正面临的挑战。根据预测,65岁或以上的人口比例,将由目前的17%增至20年后的30%,75岁或以上的人口也将增加一倍,从55万增至117万。虽然这些数字对社会带来挑战,但香港市民应该乐观地接受此人口现象。 


• 年龄不应再是决定退休的因素,越来越多长者仍然投入工作,香港长者的劳动人口参与率,就由2006年的5.8%,上升至2015年的9.4%。

 

•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照顾那些曾为香港繁荣作出贡献的年长市民,便难以成为一个公正和富有怜悯的社会。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促进长者的健康和福祉,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例如去年发表的《香港2030+》和《长者服务计划》咨询文件,就是特区政府面对人口结构改变而采取的积极回应。 


林郑月娥。图片来源:新华网

谈贫富差距:帮助困难人士解决实际问题

• 我们不是盲目地追求将贫富差距缩小,政府的行动就是要用我们的资源和政策,去帮助一些需要政府帮助的人。


林郑月娥。图片来源:中新网

谈特区管治:困难与机遇并存

• 下一届香港政府可能要面对一些危机,因为有人形容金融的周期是有波动性的,我们可能又要再次面对金融危机。但是对我而言,有困难才有挑战。我常常告诉我身边的同事,我们必须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最难的时刻就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时刻。


• 下一个五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五年。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又面对着“一带一路”机遇。此外,欧洲、美国都出现了一些不可预估的事件,比如英国“脱欧”等等,这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给香港带来了一定机遇。 

谈香港发展前景: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 我是非常乐观的,太悲观我就不会出来参选了。香港人很优秀,香港的底子也很好,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团结一致,我们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林郑月娥

刚柔并济

“好打得”的香港女儿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这位香港首位女特首。


1957年出生的林郑月娥,来自香港的基层家庭。她的父亲是上海移民,早年是“行船的”,后来做点小生意;母亲生于香港,没有受过教育。林郑在家中排行第四,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早年,林郑一家住在湾仔告士打道的旧楼中,五、六个家庭二十多人合住一个单位。放学回家后,林郑只能站在上下铺的下层,把上层用作书桌做功课。


林郑七岁那年,母亲希望为女儿找一间好学校。当时湾仔比较好的学校是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那是意大利嘉诺撒仁爱修会创办的学校。现在回看,一个没受过教育的母亲有此想法,无疑是相当有远见的。


在学校,林郑是品学兼优的模范生,中学时期已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工,探访老人院、孤儿院及盲童院等。


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在湾仔区建校,方便服务附近的低下阶层,摄于七十年代。右小图为念中七时的林郑月娥


林郑在中七时,看了电视剧集《北斗星》,深受剧中刘松仁饰演的社工的启发,希望将来也做一名社工,帮助有需要的人。


因此入读香港大学一年级时,林郑选修了社会工作、社会学等科目。在二年级选择主修时,她选择了社会学。


19岁那年林郑月娥曾受刘松仁(左)主演社工的《北斗星》启发而希望投身社工,摄于2013年


此外,作为社会科学学会的时事秘书,她也主力举办过两个展览:一是关于赌博在香港;二是反映社会问题的香港周,令她对香港的社会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79年,林郑随香港大学学生会到北京与清华大学交流。当时她是交流团副团长。交流时,林郑见到心仪已久的作家冰心,以及著名力学家钱伟长教授。



由于希望投身公共事务,林郑从没有考虑到私营机构工作,毕业时只报了三份工作:一份是政务主任、一份是行政主任、一份是廉政公署的小区关系主任,结果获录取为政务主任,从此开展她长达36年的公仆生涯。


在这36年中,林郑曾有过三段被派往外国学习及驻外的经验。


第一段是1982年到英国剑桥修读高级文凭课程。当时她选修国际发展,遇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从而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也正是此次学习,让她遇上了正在攻读博士的香港学生林兆波——她現在的丈夫,也是她的初恋。


 “我在剑桥进修时,一次骑单车时发生车祸,被送进医院,还上了当地的报纸。当时林兆波看见了报道,便和几个香港学生来探望,很偶然。”她说,林兆波是一个非常简朴低调的人,大家性情相近。不过,他俩可以走在一起,全是林兆波作出的牺牲。本来他可以到外国大学任教,因这份感情,他选择回港工作。


林郑月娥与丈夫林兆波相识于剑桥大学,当时一个被派到当地进修,一个在当地攻读博士,摄于八十年代


1984年,林郑和林兆波在香港结婚。婚后,林郑忙于工作,直至婚后六、七年,当时林郑任职卫生部门,上班时间比较稳定,他们才考虑生育问题。两个儿子的相继出生,为林家带来了快乐的时光。


后来随着林郑的职务日重,丈夫林兆波更默默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以支持她的工作。


林郑月娥与丈夫林兆波及双方家长到日本旅行,左为林郑父母,右为林兆波双亲,摄于八十年代


林郑第二次外派,是1988年拿到美国的傅尔布莱特奖学金,到美国华盛顿实习。她选择了在联邦机构里的环保部门学习,当时有不少具争议性的法例,因商界的反对而困难重重。这使她明白到政府要有效施政、服务市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至关重要。


1988年被派往美国华盛顿环保部门实习的林郑月娥


第三段是2004至2006年到英国出任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负责英国以及其他16个欧洲国家与香港的经济贸易关系。而在英国接触到的城市规划,也启发了她日后出任发展局局长的施政理念,让她明白到一个优质、宜居的城市不单是一个金融中心,而是必须有其文化和历史的一面。


不过,到英国出任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其实是林郑主动提出的降职。据林郑的大儿子林节思说,母亲是为照顾家庭,主动向政府提出降职调至伦敦办公室,一家搬到英国生活。


家中“三个男人”对林郑月娥工作的支持至关重要,图为二儿子林约希(右一)在剑桥大学三一书院的毕业礼,摄于2016年。


到2007年,林郑月娥回到香港,加入问责团队,担任发展局局长。同年在拆卸中环皇后码头前,亲自前往码头与保育人士对话。便装出席的林郑面对压力毫不动摇,在开场发言时明言:“如果这次公开论坛是要政府或我本人承诺‘不迁不拆’皇后码头,才可以进行的话,对不起,我做不到。”



最终,在林郑的坚持下,政府成功拆卸皇后码头,展开工程,并为皇后码头重置进行工作。因此,林郑月娥被认为敢于处理棘手的争议问题,立场坚决果断,被媒体形容为“好打得”,意即处事坚决硬朗,不容易低头


从1980年加入香港政府政务职系以来,林郑月娥曾在多个决策局和部门服务,包括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发展局局长等。她于2012年7月1日获委任为政务司司长。


时任发展局局长的林郑月娥出席记者招待会。摄于2007年。


今年1月12日,时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林郑月娥向行政长官梁振英请辞。1月16日,国务院决定免去她的政务司司长职务。同日,林郑月娥宣布参选香港特区2017年行政长官。


林郑月娥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行政长官须依照基本法规定,对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负责,任重道远。香港回归祖国将近20年,“一国两制”方针确保了香港繁荣稳定。她愿意在此时肩负重任,与广大市民一起再创新高峰。林郑月娥说,参选是因为她热爱香港,关心700万港人的福祉,愿意继续带领17万公务员服务市民。


2月27日,林郑月娥公布其政纲全稿。她承诺,若当选行政长官,首要任务是团结社会,与广大市民同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诚邀青年议政论政参政,为下一代重燃希望。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


财经网ID:

caijingwangwx

   ღ   用财经思维勾搭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