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上帝视角
传播真能量,另类视角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半球聊财经  ·  今年出生人口或只有800万,带来一个问题 ·  昨天  
时代财经APP  ·  财仔精选 | 一周热文回顾(2.3-2.8) ·  2 天前  
时代财经APP  ·  财仔精选 | 一周热文回顾(2.3-2.8)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最新航拍画面!救援正在进行→ ·  3 天前  
华尔街见闻  ·  华为何以重回巅峰? ·  3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财阿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上帝视角

跟着新加坡,中国就完了

财经上帝视角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7-28 16:22

正文

每当走到重大的历史节点上,总会有不得不做出抉择的时候。40年前是新中国做出第一次历史性选择的时间点,如今也到了必须做出第二次选择的时刻。其实,自二十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开始,中国就已经需要思考新的发展方向,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选择一直被拖延。到了今天,能够思考的时间几乎没了,历史的潮流推动着整个国运前进。

这第二次历史性选择,对则脱胎换骨进入下一阶段;错则打回原形步入以前的轮回。在面对伴随重大风险的抉择时,人往往会有一种依赖性,想要寻找能够安全渡劫的方法。以史为鉴的确不失为一种较为“聪明”的做法,但现实往往非常复杂,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中国国内各地都需要因地制宜,更不用说国与国之间的差别了。

目前,国内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呼声最高的是学习新加坡模式。 上至决策层、下至学术界,有一批人高举“新加坡模式”大旗高声呐喊。 相比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吃瓜群众对新加坡并不是很了解,大部分人只把新加坡当作旅游胜地。 然而,新加坡也有一段颇为戏剧性的发家史。

新加坡南面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邻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是城市岛国,总面积719.1平方公里(仅为上海的九分之一),由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 88.5%)和附近63个小岛组成,总人口560万人。

1965 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正式独立后,赫赫有名的李光耀正式开始了他的传奇表演。

新加坡建国后,李光耀率先做的就是确立其新加坡最高领导人地位。1968年,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政治上一党独大的唯一执政党。时至今日,人民行动党依旧是新加坡的唯一执政党。

之后,李光耀开始了大规模立法用以规范国民行为,并在思想上引入儒家文化重构国民思想。此外,新加坡还制定了严格的控制人口计划(简而言之就是计划生育)缓解人口压力。(注:新加坡国土面积太小,能够容纳的国民极其有限,在英国殖民时期,新加坡经济完全依靠外贸中转差价红利,无法养活那么多国民)

为了有效控制全社会资源,新加坡于1974年成立了著名的淡马锡公司,直接控制国联企业的股权。同时,还配套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

金融开放。1975年实现了国内利率自由化;1978年取消了外汇管制;1995年推出国际板;1999年本币管制放开。

贸易开放: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且资源匮乏,大多数生产生活物资依赖进口,新加坡开设了8个自贸区。

为了从海外招商引资,李光耀四处站台,甚至放出豪言,“假如你们在8年内不能从这里收回你们的资本至少3倍或4倍的利润,我愿意依票面价值另加6%购回你们的股份。”

此外,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制定了商业总部奖励、营业总部奖励、跨国营业总部奖励等多项措施,鼓励外国企业到新加坡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利用“超国民”待遇,促使外资服务本国产业政策。

新加坡建国后数十年间,实现了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发达经济体的奇迹,新加坡在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

在依靠工业化野蛮发展成功积累财富后,新加坡开始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谋求产业升级。

本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开始大力扶持技术密集型产业,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1979年,新加坡释放了一揽子政策红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雇主的公积金缴纳率从25%降到10%,公司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都相应的降低;投资新兴产业所得税只征10%,凡被政府批准的研究和开发项目,资本支出第一阶段减税25%,此后每年减税3%。

并且,新加坡把早前培育的成熟国企开展私有化,抽调资源用以投入新兴产业。1983年,新加坡成立了贸易发展局,开拓外部市场。1986年又成立了私有化委员会,进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化和国际化。

为了配合产业升级,新加坡对人才的投入非常巨大。2002年,新加坡提出“产业21计划”,前后投入数百亿新元培养人才、吸引人才。

与此同时,新加坡大规模投资海外市场,布局高新产业。1994年,于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信息技术园,提供计算机业特别是软件业的服务;同年,于苏州建立工业园,开放创新综合试验;2007年,于天津建立生态城,建设成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型和谐社区;2012年于广州建立知识城,以知识经济为创新模式,汇聚高端产业与人才,打造一座经济、人文与生态高度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2015年,于越南义安建立工业园,发展农业、服装、快消品、电子产品等行业。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后,新加坡在短短数十年中就完成了从一个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变成发达国家的转变。现今的新加坡,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失业率长期控制在2%水平、物价保持平稳……

新加坡简直就是一个励志童话。但是,故事往往都是骗人的,现实总是残酷的。新加坡奇迹的背后伴随着巨大的阴影。

新加坡号称有全球最清廉的政府、全世界最好的营商环境。而实际上,所谓的最清廉政府其本质是世袭政府;所谓最好的营商环境其本质是缔造富人乐园。

李光耀能力突出,对新加坡具有杰出贡献,他一生占着那位子没人反对。但李光耀死后,一把手的位子居然落到了他儿子李显龙头上。这与李光耀执政时提倡的“精英主义”有所不符。

新加坡的理念是“能者上位、高薪养廉、精英主义”。在这种模式下,因为掌管社会的都是最优秀的一批精英,所以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但世袭的接班人就不能确定是否也具备相当水平的能力。新加坡一代的官员能力经过市场检验,他们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而人非圣贤,谁都希望自己子孙后代能够享福。因此,在私心作用下,新加坡出现了阶层固化的问题。就连李显龙自己也坦承, “虽然我们拥有一个优良的教育制度,但社会分层越来越明显,竞争也越来越剧烈,人们不再专注于实际的学习,而是专注在考试的成绩。

如果看一下李光耀的家谱就能一目了然。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第二任妻子(一共就两任妻子)何晶为大名鼎鼎的淡马锡实际控制人、李光耀次子李显扬为新加坡民航局主席、李光耀女儿李玮玲为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院院长。

固化的阶层已经开始在新加 坡底层社会发酵,2018年,在新加坡《亚洲新闻台》 做的一部纪录片 《不分阶级》 中,新加坡来自底层社会的怨气已经十分明显,阶级矛盾开始萌芽。而根据调查,新加坡阶级矛盾的根本源头是贫富差距。

至于贫富差距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新加坡被称为全世界营商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但且贫富差距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

新加坡贫富差距来源于其优良的“营商环境”。请大家想一想,什么人会乐忠于去讨论“营商环境”这个概念?

答案很明显——资本和企业家。只有资本企业家才最关心营商环境。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才22%,公司税只有17%(所有企业税汇总)。在新加坡,任何国籍的成年人士(年满18岁),只需提供新加坡注册地址,委任一名新加坡董事、一名当地秘书,并提供公司名称、公司章程与细则、身份证明书、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时间报告表,即可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公司注册工作。如果是注册代表处或办事处,只需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网站下载注册表格进行网上注册即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