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强烈建议所有人都去培养“差生心态” ·  昨天  
新周刊  ·  懒得谈对象的年轻人,偷偷去逛相亲角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我们的孩子,会和长辈成为“陌生人”吗? ·  3 天前  
真实故事计划  ·  猝逝大S,真人秀的一生 ·  4 天前  
新周刊  ·  春节麻将局,不要太当真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那些比你厉害的人,也哭得比你惨。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10-19 20:50

正文


大家还记得跳一跳这个小游戏吗? 我一直玩得不好,不是按轻了跳不到下一个台阶,就是矫枉过正地跳过了边界,结果都是一样,尴尬地死在个位数。

前几天聚会的时候,一个朋友一直在玩这个游戏,我很好奇地问她: " 这个游戏不是很久了吗? 你怎么还在玩? "

她说: " 你看,这个游戏里,方寸之间,尽是人生。 "

她说, 人生就像游戏,每一步都不容易,都需要奋力一搏的笃定和恰到好处的运气。 当你发现别人的路好走时,你可能只是不知道,他从哪里来。

我恍然大悟,仔细一想真是这样,畏畏缩缩不放手不行,冒冒失失不顾前后更不行,只有恰好的力度和运气,才能让自己刚好落在台阶上,然后一步步向前。 看似每一步都很 雷同 ,但正是这些看起来不重要的每一步, 拼凑 成了 人生的漫漫长路。

走得远的人,只不过是能耐住性子,踏实地走过一步一桩的路而已,而在这之前,他可能跌倒过千百次,又站在起点重新出发过千百次。


我最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不到30岁的年纪,已经在攻读博士学位,她在今年刚生了宝宝,同时还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经理,而她的老公也跟他一样,是个学历与能力兼顾的博士。 我很 惊叹她的人生经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生赢家,才能学业、事业、爱情、家庭全方位丰收?

但其实她的故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风轻云淡。 当她决定考博 士的时候,本来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辞职学习的 打算,但公司领导很看好她,告诉她只要把 工作安排 好了,就 可以为她 保留 职务,让她边工作边学习。

我和她说: " 这不是更好吗? 上学的同时还能拿工资,别的博士要面临的经济问题在你这里被完美解决了。 "

她却回答我说: " 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经济方面还好,但是在工作上,压力可是双倍的。 一方面工作的任务量丝毫未减,另一方面学业的压力也在步步紧逼。 在同一时间里要做好两件事情,真的很不容易。 "

准备考博的那段时间,她经常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为了保持清醒,灌下苦药一样的黑咖啡,也经常因为压力太大而崩溃大哭。

终于熬到了考试的前一天,但她却高兴不起来。 面对即将迎来的博士考试,她不敢说胸有成竹,胜负的纠结也一直在心中缠绕着。

如果顺利通过了考试,那就意味着工作与学习全面撞车,分裂般的生活还要继续很久;如果 没有考上,那就意味着过去这么长时间的咬牙坚持和双重待机,都将化作云烟,失去意义。


理智、生理和情绪像是一架马车的三个轮子,他们并驾齐驱却不是完全同步。

她记不清那一天自己哭了多久,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熬到考试。 当然,最后她还是考过了,开始了并不容易的博士生涯,但为了顺利拿到学位她依旧丝毫不敢放松。

今年6月份,她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如今就已经恢复了学习,长途跋涉去听讲座、做研究。 她说: " 我要抓紧时间,不然产假结束,时间就更紧张了。 "
所有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必然有着常人未曾预料的艰辛和坚持。

包贝尔刚出道时曾带着包文婧住过狭小的出租屋,默默承受着因为 " 流量不够 " 被一票否决的委屈, 后来他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出人头地,如果不是现在的流量和成就,他又怎么会让那些辛酸的过往为人所知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