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按:
最近,政府开始扶持租房市场,希望通过“租购并重,租购同权”等新政策,改 善租赁环境,以期能逐渐降低房价。
面对高腾的房价,的确有太多人看着自己可怜巴巴的工资单望洋兴叹,甘做“游 民”。这些人不断和房屋中介斗智斗勇,尝试寻找靠谱的合租人和不太糟糕的租 赁房屋,在大城市带着全部家当打游击战。
而事实上,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忧伤问题的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 ,也同样经历了“花两千万日元也买不起一个家”的尴尬。当年,日本著名平面 设计师原研哉,也曾住在一间六张半榻榻米大的公寓里,合计着自己的工资多少 年后能够买下一个家。
对沐浴在经济泡沫当中的这一代人,
什么才是理想的家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原研哉在他的代表作《日本的设计》(理想国2017年11月新版)中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原研哉(Kenya Hara)
1958年06月11日出生于日本,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打造家园的智慧
文 | 原研哉
谁都不会教你打造家园的方法。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教过我,祖父也从来不曾叮嘱过我“三十几岁以后,就买个什么样的房子,家具、器具要如何如何摆设”。这倒不是我父亲敷衍了事,也不是祖父袖手旁观,而是日本人的生活在这五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我这一代,父亲和祖父时代的大部分智慧几乎失去了用武之地。
家的形式、家庭结构、社区类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所以在学校没学到建造家园的方法,顶多也就是在家庭生活课上学了一点抹布的缝纫、烹饪入门。在社会状况处于激烈动荡的形势下,我们没办法接触到如何建造家园的教育。
倏忽间发现,我们对于家的欲望标志已然变成了房地产公司的广告传单。因为这些传单大量地夹在报纸中,自然就会被很多人看到。我们从上面写着的“2LDK”等提法了解了涉及住宅空间的诸多含义,与此同时也记住了居高不下的价格。人们仿佛被通货膨胀的浪潮逼迫着,为了一套户型并不好的房子,就需要支付数以千万计的财富。还记得在学生时代,每当想到这些总不免心情沮丧。
我年轻时候的单身生活非常俭朴。对于一个住在一间六张半榻榻米大的公寓里,靠打工支付租金、维持生活的年轻人来说,附带“DK”和“L”的居住空间简直就是奢望,几千万日元的金额更是痴心妄想。
那时自己也经常合计:“如果正式走入社会了,薪水一定比打零工挣的多得多,如果税后能拿到四十万日元的话,节约一点每个月存十万日元,一年就可以攒到一百二十万日元。好棒好棒。
这样的话这个公寓,四千万日元?存三十年都不够啊……”,像这样规划未来的时候,心情就很郁闷。在学生时代的想象当中,一个月能有十万日元的存款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一想到就算勤勤恳恳工作一辈子,也只能买到这样的房子,就很沮丧。
原研哉在他的工作室
1983年我研究生毕业。当时地价正开始慢慢上涨。我至今都记得广告文案系井重里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日本有趣的地方就是花两千万日元也买不起一个家。”我当时很是感慨,不愧是系井,只一句戏谑之言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
出两千万日元也买不到一个满意的家,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呢?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生价值的分配原则。我们来看一下如果将两千万日元花在旅游上,结果会怎样?
假如每年一次一百万日元的豪华游,足足可以持续二十年。日元升值使得在国外消费更加划算。比起在日本买一间毫不起眼的公寓,哪里都去不成,就在这间房子里毫无生趣地度过一生,旅游也许更能成就一番潇洒的人生。那个时候我曾经想过:房子,算了吧,一辈子租房就行。我要将金钱花在更有意义的旅行上。就在这种价值和价格失衡的时候,日本渐渐淡薄了消费欲望。静下心来想想:为了拥有普通住宅功能而倾注大半生的积蓄,实在太可惜了。
但是,房地产泡沫很快破裂,经济发展迎来瓶颈,土地和住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二十年间房价翻了两番,房地产开发某种意义上已然变身为金融业主,他们只沉迷于一件事 ——在有限的土地上切割出更多“2LDK”,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效益?
不过事实证明,这样的商业模式很快走向末日。过去人们更愿意把住宅看成是“不动产”,而不是自己的“家园”,而如今,人们开始重视住宅的“品质”。东京的地价也开始回落,呈现出理性回归的趋势。尽管节奏不快,但起码正在恢复正常,由此人们开始构想: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
尤其是房屋“改造”法 —— 将购买的二手公寓还原至水泥地板和水泥墙的状态,重新翻修 —— 正式推出后,东京等大中型城市的房屋建筑业迎来了转机。在欧洲各国,从保护街道整体景观的出发点来看,将建筑归零重建并非易事,因此改造建筑外观的方法已经相当普遍。当然,欧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知识和专门技术,且制度完善。日本也具有能持续使用百年的丰富房源,人们总算开始理性地行动起来,对房屋进行二次利用了。
如果想要美观或体现尊贵,也许还是宽敞崭新的新住宅更合适,但是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理性地衡量性价比,那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完全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我们可以将持久耐用的结构体“毛坯房”和具有充分灵活性的室内装修“内饰”分开来考虑。挑选、购买优质的毛坯房,再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内饰,一次彻底改建就便两全其美。只要肯多花点工夫,二手房就会变成远比普通新房更加物有所值的居所。
另一方面,日本的家庭结构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五十年前,一户日本家庭平均有4.1 名成员,而现在是2.5名。家庭构成中位居榜首的是“单身一族”,其次是“两口之家”,两者总共占了家庭总数的六成之多。祖孙几代同一屋檐下的大家族急剧减少,孩子自立之后剩下的双亲家庭数量,以及由于离婚率上升而产生的单身一族都在迅猛增加。
这一倾向当然会带来诸多问题,但是一味地消极悲观,问题并不会自然解决。我们必须要以正面的心态来看待这个局面。家庭构成的变化为东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生活方式不同,就不必住在同样格局的房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住宅的形态”。就算集中式住宅的外观不变,我们也能在它的内部变幻出各种花样,那也应该算是一种享受。
原研哉手绘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先是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盲目跟风,而后又跌入了关东大地震和战败的绝望深渊,之后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经济腾飞,直至巅峰。现在的日本,清一色上班族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体,人们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社会,每个人都开始从工作方式、生活节奏,包括兴趣爱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日本人也会去海外旅行,体验一下不同文化圈的生活情趣,也更加懂得富有并不等同于拥有金钱。
我在前面讲过,欲望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生长在这片土壤上的树木的长势和果实的质量,今天的日本人或许渴望拥有与欧美人或中国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品质,这种渴望中渗透着细腻、严谨、精致、简洁这些传统美意识的要素。现在正是播种、培育并收获高品质的“住宅的形状”的最佳时期。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获得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浑然一体的“住宅的形状”呢?又要怎样才能找到让自己恍然大悟般发出感慨“ 啊!这就是我要的家”那种住宅呢?
针对这些疑问,房地产公司的广告无法给出确切答案。找到答案并不难,闭上眼睛指向自己的“内心”即可,将家建在自己最重要的生活重心的位置即可。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喜欢泡澡,就不要像两室一厅格局的房子一样,把浴池放在毫不起眼的位置,完全可以在最直接的位置建一个华丽的浴室。进一步来说,就算夸张地把整个家装饰得像个浴室也不为过。
这不是指潮湿又阴暗的空间,而是像明亮清爽、无拘无束的矿泉疗养院一样的居住空间。也只有脱鞋后进入房间的生活方式,才能把厕所和浴池打扫成像客厅一样干净、神清气爽的地方,事实上最先进的厕所和浴池也确实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假如你喜欢弹钢琴,尽可以把三角钢琴放在房子正中央,在房间里装上隔音墙、隔音地板,将其打造成一个可以让你尽情地大声弹琴的生活空间。
也可以在房间里铺上像健身房那样可以进行运动的地板,说不定会很方便。那样你就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在自己的地盘上锻炼了。
又或者你的兴趣是烹饪,那就把最大的预算用到厨房,建一个以食为中心的家。这样你天天都能充分享受自己喜爱的美食,还可以招待客人,热热闹闹地赞美食物。
由于是在家做菜,说不定还能用意想不到的低成本享受到奢侈的生活。如果你随处看看,就会发现建造完美的厨房实在多得让人吃惊。尽管德国、意大利的整体厨房的价格很高,但考虑一下把买奔驰的钱用来建厨房也未尝不可。
如果你买了一个便于操作、密封性又好的水龙头,每次用水的时候你都会感到很幸福。在房子中央放上烹饪台,再装上心仪的洗碗槽和水龙头,生活就焕然一新了。
如果要给花瓶添水,再也不必抱着花瓶走到墙边了,直接把花瓶放在桌上,就能从上面轻松地加水进去。插花过程也自然变得令人愉悦。
要是你喜欢书,那就可以把每面墙都做成书架,像图书馆一样收藏书籍,住在书的迷宫里。精挑细选出的书籍围绕着你,于是你可以静下心来畅游在书的海洋。
倘若你在外面的时间很长,回家基本就是为了睡觉的话,就把重点放在卧室,注重睡眠质量,挑选优质的床垫和被子。
再装一个像电影院一样大而高品质的影像音响系统,那么就可以直接躺在床上看电影,这样不是也很有趣?
把水龙头、水槽和冰箱都做成超小型号,收进沙发旁边的橱柜里,这也很有意思。坐在沙发上就能倒茶,从冰箱拿出做好的圆冰块,哗的一下倒入玻璃杯,就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喝威士忌了。
虽然所举例子纯属个人的突发奇想,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去思考各自的生活重心,家的形式自然就会带有多样性。遗憾的是,至今我几乎没有见到过上面所述的“家”,因为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相似的空间里。也正因此,这块领地还亟待开发。
在我所认识的建筑师、设计师中,几乎没有人是住在东京的独栋楼房中的。不是二手房改造,就是租房。按说他们的收入并不低,但对他们来说也许改造或租住才更适合自己。也许住在没有楼梯的平房中会更舒适,但是在东京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里,想要找一户独门独户的平房,价格必然十分昂贵,而且就算有资金也不见得能找到合适的土地。
因此,想到宽敞舒适的房屋绝对就是集合式住宅了。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构想去进行改造就势必要破坏新建房屋,这多少在心里会有抵触,因此就从早已建好的房子中去寻找合适对象。另外,景致静谧的地方肯定不是高层建筑群林立的杂乱无章的地区,而是枝叶繁茂,而且经历过岁月洗礼的住宅社区。
有个词叫“扩大内需”,但是正常来说,真实的需求应该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的。造再多的马路、再多的水坝,都是毫无意义的。就算人人都拥有了汽车,经济不景气,也就没有心情去旅行。如果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可以合理地翻新自己的住所,那又会怎样呢?
日本人拥有世界第一的银行存款。如何让老百姓拿出这些存款,投入财富循环,是日本拉动内需的要点。早就建好的住宅结构体原封不动,就像给章鱼小丸子翻面一样,一家接一家地更新内装,不就会带来巨大的内需吗?
人口动态使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而老年人所有的存款比年轻人要殷实得多。我们可以鼓励拥有丰富人生阅历和鉴赏力的老人们去实践上述扩大内需的计划,打造一个可以安度晚年的“家”。
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大趋势的种种迹象,但不知这种迹象中是否还反映出了世界经济的萧条现状。日本住房需求的变化还比较迟缓。要加速这一变化,就需要制度与创意双方面的支持。而属于创意行业的设计能做的就是让你直观地看到潜在的可能性。
☟
【相关图书】
《日本的设计》
原研哉 著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精心设计的作品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也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日本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经典畅销力作,重版出来。通过设计,发掘潜在的可能性,畅想日本的未来。
“设计的本质,是将潜在的可能性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指明通向未来的具体道路,或是简洁明快地描绘出众人心中共有的愿景。”原研哉的设计正是以细致的社会观察为前提,根植于时代的需求。这是一本对设计本质的探索之书,也是一本时代潮流的观察之书。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转载:联系后台 | 购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