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通过火锅店的案例详细解释了战略、战术、战役和战备的概念,并列举了制定战略时的三大灵魂拷问和四个致命陷阱,以及好战略的三大体征。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战术的本质,拆解了经典战术案例,并提供了战术设计的五个关键步骤和战术四大常见误区。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战役的本质、经典战役结构、战役成败生死线,以及战役指挥官必备工具包。最后,文章讨论了战备的本质、战备建设的三大误区、战备评估工具包以及战备升级路线图,并给出了避免企业常见坑的终极避坑指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战略的本质
战略是决定生死的大方向,如种树般选择公司未来的方向,需回答“5年后别人提到公司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的问题。
关键观点2: 战术的本质
战术是具体的执行路径,如游击战般快速试错、灵活调整、见好就收,旨在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杠杆。
关键观点3: 战役的本质
战役是围绕某个目标展开的一系列战斗组合,如三个月准备换三天的爆发,用局部胜利带动全局突破。
关键观点4: 战备的本质
战备是日常积累,如同健身般平时流汗,战时少流血,决定了企业在危机来临时是“躺平等死”还是“逆势翻盘”。
关键观点5: 战略、战术、战役和战备的关系
战略决定方向,战术决定路径,战役是方向的实现,而战备是日常准备。四者共同构成了企业运营的框架。
正文
"公司今年战略是数字化转型!""市场部注意你们的战术!""双11这场战役必须打赢!"
——这些词天天在开会时轰炸,但你真的分得清什么是战略/战术/战役/战备吗?今天用开火锅店的故事,一次性讲明白。
想象一下,你在沙漠里种树。战略就是决定种胡杨树(活一千年不死)还是种仙人掌(靠储水续命)。它回答的是:“5年后,当别人提到我们公司时,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什么?”
比如小米早期的战略根本不是“卖手机”,而是“用性价比智能硬件圈住用户,构建生态链”——手机只是第一个入口。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后来能卖空调、扫地机器人,甚至钢笔(虽然钢笔扑街了,但战略逻辑是通的)。
某传统服装品牌2015年战略是“全面转型O2O”,结果线下门店摆满二维码却不会运营私域流量,线上天猫店只会打折清库存。最后线上线下互相打架,库存反而多了30%。
2、等位时做美甲、甩面表演、生日社死套餐…所有动作都指向“制造记忆点”
战略结果:
请客的人觉得有面子,被请的人觉得受重视
1、当大家都在学海底捞时,它大喊“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
2、把战略焦点转移到产品:菌汤现熬、毛肚用木瓜蛋白酶嫩化
战略结果:
精准收割“反感过度服务,追求食材品质”的中产客群
1、海底捞抓的是“人情社会”的痛点(请客办事需要仪式感)
2、巴奴抓的是“消费升级”的拐点(愿意为食材多付30%的钱)
错位案例:
某高端日料店在CBD卖人均800元套餐,结果发现周边白领中午只想吃40元的工作餐
正确操作:
太二酸菜鱼早期明确“拒绝4人以上聚餐”,专攻年轻人小聚场景
惨痛教训:
某新茶饮品牌主打“鲜果+鲜奶”,结果被网友发现用的是冷冻果浆,人设瞬间崩塌
破局示范:
书亦烧仙草死死咬住“半杯都是料”,虽然被吐槽像八宝粥,但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
预见性案例:
安克创新(Anker)2015年就布局海外充电设备市场,等国内厂商反应过来时,它已经在亚马逊霸榜
短视反例:
某国产手机品牌只顾在县城铺门店,错过电商红利期,现已被挤出前十
某教育公司创始人痴迷AI,强制所有课程加入智能测评系统,结果家长投诉“屏幕盯到近视也没学会解题”
“元宇宙”“Web3.0”“私域流量”轮流写在战略报告里,结果连最基础的会员系统都没跑通
某餐饮品牌创始人每天巡店到凌晨,却三年没更新过菜单,最终被预制菜新品牌打垮
市场部拿60%预算投电梯广告,只是因为“去年就这么花的”,完全不看短视频渠道的爆发式增长
华为“压强原则”:28年坚持把10%营收投入研发,哪怕早年交换机利润微薄时期
微软砍掉Windows Phone业务,虽然短期损失数十亿,但换来聚焦云服务的战略腾飞
元气森林公开宣布“永不进入白酒行业”,避免资源分散
2、当技术出现颠覆性创新(如AI对内容行业的重构)
1、保内核:
优衣库经历多次经济周期,但“基本款+高性价比”内核从未改变
2、换外衣:
诺基亚从造纸厂转型手机巨头再转型通信设备商,核心能力始终是制造+工程化
1、因为竞争对手出新品就跟风(瑞幸从来不怕星巴克出新口味)
2、因为短期业绩波动就改方向(京东连续亏损12年才迎来全面盈利)
1. 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马云说“阿里巴巴最宝贵的决策是拒绝1000个项目”)
2. 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提前卡位(字节跳动2012年就布局推荐算法,当时没人知道短视频会爆发)
3. 不是老板的演讲稿,而是全员的行动指南(迪士尼清洁工都知道自己不是在扫地,而是在创造神奇体验)
如果把战略比作建长城,战术就是游击队打伏击。
核心就三点:快速试错、灵活调整、见好就收。
瑞幸战术:每周发9.9元券,但仅限指定单品(降低补贴成本)
库迪战术:全场8.8元硬刚,结果单店日销量破千却亏损加剧
——战术的精髓在于“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杠杆”,而不是无脑烧钱。
风险提示:
某烧烤店直播卖1元羊肉串,结果羊毛党只撸串不点其他,反亏15万
翻车现场:
某咖啡馆推“教师半价”,结果发现老师们只点最便宜的美式,客单价反而下跌
致命漏洞:
某店盲目上马夜宵却未申请夜间经营许可,开业三天被投诉停业
正确操作:
“月底前火锅外卖订单占比从5%提升到15%”
西贝莜面村战术:
主攻商场店儿童餐(绑定家庭客群)
塔斯汀汉堡战术:
专攻下沉市场写字楼(避开麦当劳火力)
钱:
预算分配(某奶茶店70%预算用于小红书种草是错误,应分30%给私域复购)
人:
团队分工(直播战术必须配备专门话术培训,而非让服务员兼职)
货:
供应链准备(推新品前需做最小化测试,避免像某品牌推香菜奶茶惨败)
初级:
销售额/客流量(某面馆做买一送一,销量涨但利润跌)
高级:
用户LTV(终身价值),参考Costco会员费战术
蜜雪冰城战术:
所有新品先在20家店试销,数据达标才全国推广
失败案例:
某网红餐厅坚持“年度菜单”,结果被消费者吐槽千年不变
某地方菜馆学太二酸菜鱼写毒slogan,结果“本店不接待小孩”得罪家庭客
黄金法则:
战术要适配自身基因(社区店学网红店搞ins风装修就是找死)
某健身房强推“99元体验月卡”,表面新增500会员,实则80%是羊毛党
破解之道:
关注留存率而非单纯拉新(参考Keep的会员进阶体系)
某新品牌同时做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结果每个平台粉丝不足1万
聚焦原则:
小企业应该All in单一渠道打穿(如早期完美日记全力攻小红书)
某火锅店为提升翻台率强制2小时用餐限时,结果大众点评出现大量1星差评
预警机制:设定战术副作用阈值(如差评率超过5%立即暂停)
拉新(Acquisition):老乡鸡用“免费鸡汤”吸引扫码
激活(Activation):山姆会员店必须办卡才能消费
留存(Retention):瑞幸咖啡券过期前三天发提醒
收入(Revenue):麦当劳“加5元得薯条”提升客单价
推荐(Referral):拼多多砍一刀战术(虽被诟病但有效)
物理钩子:宜家1元冰淇淋(让你忽略走了半小时迷宫)
心理钩子:得到APP“今日学习进度条”(制造焦虑感)
时间维度:Kumo蛋糕限时出炉(上午11点/下午3点)
某区域超市发现鸡蛋促销引来的大妈只买鸡蛋,于是推出“买鸡蛋+抽纸巾享折上折”
1. 不是“长期坚持”,而是“小步快跑”(参考互联网公司的AB测试文化)
2. 不是“全面开花”,而是“单点爆破”(看看爆品战略的戴森吹风机)
3. 不是“老板拍板”,而是“数据说话”(便利蜂用算法决定货架摆放)
某连锁药店用“满200送鸡蛋”战术,结果大爷大妈买完药就退货只留鸡蛋——永远不要低估人民群众的战术反制能力!
军事上,战役是围绕某个目标展开的一系列战斗组合。商业世界同理——战役是用三个月准备换三天的爆发,用局部胜利带动全局突破。
备战期(3月起):全国仓库提前储备爆品,连保洁阿姨都要培训打包技能
冲锋期(6月1-18日):李佳琦直播间发专属券,每小时更新战报刺激消费
收尾期(6月19-30日):启动“闪电退款”应对退货潮,同步分析用户行为数据
——真正的战役赢家,早在消费者点下“支付”按钮前,就已经赢了80%。
某零食品牌为年货节囤了100万盒坚果,结果发现包装印错保质期——战役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正确操作
:三只松鼠会做三次压力测试,连快递车爆胎的备用方案都有三种。
瑞幸咖啡在樱花季前1个月,让所有店员背熟“春日特调话术”,甚至考核微笑时露出8颗牙齿的标准。
完美日记2022年双11前,用AI预测口红色号销量TOP5,结果误差率仅3%,比市场总监凭感觉选的准10倍。
薇娅复出首播时,品牌方为抢坑位费从30万炒到100万,某护肤品咬牙上车,结果单品5分钟卖空3万件。
天猫把“倒计时”精确到秒,配合“仅剩最后XX件”的提示,制造紧迫感——2023年有27%的订单在最后1小时达成。
林清轩双11期间组建“24小时救火队”,专门处理突发客诉,保证差评5分钟内响应,避免负面评价发酵。
三只松鼠的“道歉橙”事件:因物流延迟,给客户寄道歉信+免费橙子,反而登上微博热搜收获好评。
小米战报不仅公布销售额,还会分析“新客占比”“跨品类购买率”,指导明年产品组合策略。
某服装品牌把未售完的限量款转入VIP专属池,既清库存又不损伤品牌调性。
备战期:提前2年签约谷爱凌,储备含航天材料的羽绒服
冲锋期:开幕式当天启动“同款秒杀”,直播间观众暴涨500%
结果:
2022年高端产品线增长54%,毛利率突破60%
备战期:所有资源all in网红主播,没准备客服话术手册
冲锋期:主播口误说“买一送一”,实际是“买三送一”
结局:
单场退货率81%,品牌被骂上黑猫投诉榜TOP3
某家电品牌双11在50个平台投广告,结果消费者根本记不住卖点
正确姿势:
华帝2018年世界杯“法国队夺冠退全款”,集中火力打穿一个事件
某生鲜平台让程序员兼职客服,结果消费者问“梭子蟹怎么保存”得到回答“重启试试”
某品牌为保自己利润,活动前三天突然通知经销商“满减成本你们承担70%”,遭集体断供
某手机品牌618夺冠后解散临时项目组,结果双11被竞品反超30%市场份额
小米618:买手机送智能家居联动服务(到家自动开空调)
1. 不是“大力出奇迹”,而是“蓄力换暴击”(参考张一鸣“大力出奇迹是懒惰者的借口”)
2. 不是“结束就庆功”,而是“复盘定江山”(阿里双11后要开三天复盘会)
3. 不是“独家秀肌肉”,而是“生态大练兵”(看看苹果WWDC如何带动整个开发者生态)
某进口超市为冲圣诞销量,把茅台摆在高档巧克力旁边,结果被大爷们买光茅台留下巧克力
战备就像健身——平时流汗,战时少流血。它决定了你在危机来临时是“躺平等死”还是“逆势翻盘”。
A餐厅:靠5个500人微信群+小程序商城,疫情期间外卖收入增长300%
海底捞的“师徒制”:每个店长必须培养出2个储备店长,才能晋升
数据证明:有完整人才梯队的门店,疫情期间离职率低60%
某连锁咖啡品牌要求所有员工掌握“咖啡+烘焙+拉花”三项技能,确保随时调配
结果:疫情期间部分门店关闭,但员工可快速转岗,人力成本零浪费
胖东来的“家文化”:员工结婚发5000元,生孩子送婴儿车
战备价值:疫情期间员工自愿降薪30%,与企业共渡难关
某火锅品牌在重庆、成都、郑州三地建立分仓,确保一地疫情不影响全国配送
喜茶为应对水果价格波动,提前研发“草莓缺货时的替代方案”
结果:2022年草莓涨价期间,用“莓莓果酱+新鲜蓝莓”组合,口感评分不降反升
①与顺丰、京东、邮政三家签约,确保一家停运时无缝切换
某母婴品牌通过小程序积累200万会员标签,疫情期间精准推送“宅家早教方案”
结果:2023年抢先推出“轻乳茶”系列,抢占市场空白
战备价值:2022年资本寒冬时,靠供应链金融度过现金流危机
某超市花500万升级收银系统,却忽视员工培训,结果新系统反而降低结账效率
某品牌积累了100万会员数据,却只在生日发优惠券,数据价值浪费90%
某餐厅为“数字化转型”投入200万,结果发现80%功能员工根本不会用
四、战备评估工具包 (这些工具包我专门整理了一份,有需要的加我微信)
案例:某奶茶店建立“员工操作手册”,确保口味一致性
案例:瑞幸用AI系统预测每家店每日销量,精准控制原料损耗
案例:便利蜂用算法实时调整货架陈列,提升20%客单价
1. 不是“花钱买保险”,而是“投资买未来”(看看华为每年千亿研发投入)
2. 不是“老板的私房钱”,而是“全员的保护伞”(参考胖东来的全员持股计划)
3. 不是“危机来了才想起”,而是“每天多做一点点”(学习丰田的持续改善文化)
某网红餐厅老板把战备资金拿去炒股,结果疫情爆发时现金流断裂—
一、战略坑:老板参加完培训就改战略,比女生换发型还勤
某服装品牌创始人听完定位课后,把品牌从“都市白领”改成“新中式”;三个月后又参加私域流量课,转型“社群电商”;半年后听AI讲座,又喊出“智能穿搭”口号。
缺乏定力:看到竞品做直播就想跟,听说风口在元宇宙就想追
忽视基因:明明是传统制造企业,非要学互联网公司搞平台化
③重大转型前做最小化测试(学字节跳动的AB测试文化)
二、战术坑:盲目学瑞幸天天发券,结果吸引的全是羊毛党
忽视品牌定位:瑞幸是“高性价比咖啡”,而你是“高端鲜果茶”
③效果实时监控(设置ROI红线,低于1:3立即叫停)
三、战役坑:所有部门都在冲刺,但财务没预留赔偿金(客户投诉直接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