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美股
腾讯美股官方公众号,为您提供最具价值的国际市场投资信息,发送股票代码或名称即可查询个股行情及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视新闻联播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闭园公告 ·  昨天  
南京日报  ·  钟山脚下又添打卡地!目测要火 ·  2 天前  
爱浪客  ·  速度 | ... ·  2 天前  
今日五莲  ·  闭园公告! ·  2 天前  
今日五莲  ·  闭园公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美股

华兴证券:2021年将有更多中概股回归,做空机构并非是必胜一方

腾讯美股  · 公众号  ·  · 2021-01-06 21:09

正文



华兴证券预计,2021年中概股回归的趋势将延续,全年有望有超过10家以上的中概股考虑以第二上市或再上市方式回归内地或香港市场,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拟上市企业选择在内地或香港上市。从长期看,科技、消费都会继续是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投资主线和投资领域。


作者:李栓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资本市场迎来了极其疯狂的一年,中概股也在时代的大潮里跌宕起伏。熔断潮、瑞幸暴雷、新能源汽车股群星闪耀、做空机构一次次发起猛烈攻势等等一幕幕也还历历在目。与此同时,伴随着监管趋严,中概股也迎来了回归港股和A股的浪潮。


2021年已经如约而至,中概股又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前景?2020年的中概股熔断潮、IPO潮,以及增发潮又是怎么回事?投资者面对乱局又该何以自处呢?


值此之际,腾讯财经邀请到了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来和我们一起盘点2020,展望2021。在他看来,中概股当前面对着什么样的危机与机遇?未来,中概股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他又会给予投资者什么投资建议呢?


精彩观点:


1、2021年中概股回归的趋势将延续,全年有望有超过10家中概股回归港股或A股。


2、对某些行业和拟上市企业而言,赴美上市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3、从长期看,科技、消费都会继续是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投资主线和投资领域。


4、建议战术配置上关注顺周期行业,战略配置上保持对科技、消费等行业的关注。


5、投资中国股票尤其是投资中国新经济股票,就是投资中国经济。


6、做空机制不是洪水猛兽,做空机构也不是必胜一方。



不容错过的采访实录:


腾讯财经: 逆风之下,中国企业赴美IPO的热情却非常火爆。数据显示,中概股公司今年通过30次美国IPO交易总共筹集了117亿美元资金,创下了自2014年来的最高水平。港股近年来迎来了一批中概股回归。随着A股注册制改革向红筹、VIE、同股不同权企业打开大门,证监会下调红筹企业上市门槛,回A的大门也在逐渐打开。然而,近来美国国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给中概股蒙上了一层阴影。您认为中概股2021年回归潮是否会出现?中国企业对赴美IPO的热情是否会消退?


庞溟: 我们预计,2021年中概股回归的趋势将延续,全年有望有超过10家以上的中概股考虑以第二上市或再上市方式回归内地或香港市场,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拟上市企业选择在内地或香港上市。 我们认为,一家企业是否选择赴美上市或持续在美上市,反映了企业长期的、战略性、商业化的考量,以及希望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估值水平和交易量,而不完全是因为规避上市及监管规则的重大变化和剧烈波动风险。 对有可能寻求第二上市或再上市的在美中概股而言,相比A股市场,预计其出于境外融资需要、行业受监管情况、VIE结构上市便利度等各方面考虑,现阶段优先考虑的上市地仍将是港股。


但是,A股市场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举措,已经为进一步拥抱新经济成分做好了准备,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多层次、多地的选择。这无疑将促使部分在美上市公司与拟上市企业将赴内地资本市场融资纳入考虑范围。


对某些行业和拟上市企业而言,赴美上市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 美股市场的体量相对较大、对优质标的公司而言流动性较为可观。


其二, 美股市场的成熟度和投资者结构的国际化、多样性,均优于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对新经济成分公司的商业逻辑、分析框架、估值方法、成长模式较为认可和接受。


其三, 对某些身处A股市场限制类行业、同时尚未引起港股投资者注意和兴趣的公司来说,赴美上市更是其优先考虑的途径。


其四, 港交所在10月底决定对法团实体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上市公司给予市场更多的讨论与咨询时间,同时拟议中的缩短新股上市招股结算周期的若干改革措施也将不早于2022年第二季才实施。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11月间在美国上市的91家内地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中,42%的公司的法团股东具有不同投票权。根据2019年11月的数据,目前中国内地前50大非上市独角兽公司中,有发展成熟的上市公司作为非基金法团股东以拥有不同投票权的占了42家。根据最新一轮集资活动所得的估值,这42家独角兽公司的合计市值共5,400亿美元(约4.2万亿港元,相当于香港股市市值12%)。


腾讯财经: 由于新冠疫情爆发,疫情受益股,如在线教育、电商等板块的中概股今年股价纷纷大涨。如今,伴随着新冠疫苗的出现,您怎么看待这些板块的中概股在2021年的前景?


庞溟: 从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中国会继续坚定不移地靠科技促进经济转型、拉动内需的双轮驱动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增长。随着中国内地劳动力增量进入负增长阶段和在资本日益过剩的新格局下的优质核心资产荒问题, 从长期看,科技、消费都会继续是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投资主线和投资领域。


“十四五”规划是历史性投资机遇和2021年最主要的的主题投资机会之一,叠加疫情后的经济反弹、盈利的修复和市场情绪的企稳,科技与消费的中长期投资主线有望得到支持和强化。 建议战术配置上关注顺周期行业,战略配置上保持对科技、消费等行业的关注。


基于其增长潜力、有利的汇率走势、全球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我们中长期依然看好中国股票。我们预计, 利好新经济板块的资本市场结构性改革不断加速,有助于重塑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投资格局,有助市场情绪进一步复苏。


在国内经济复苏向好的态势下,周期股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但我们认为, 代表成长的科技、医药、消费行情趋势和逻辑依旧成立,短期的风格切换不代表核心资产价值的消失,市场并未经历由成长股到价值股的风格切换,成长股和新经济板块有望继续跑赢 ,原因包括:


——我们预计美联储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与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或将延续至2021年上半年,美联储自2021年下半年起可能将开始引导市场降低对宽松的预期、放慢扩张资产负债表速度、不再主动增加QE购买规模,但最早可能在2022年才开始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前提是就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通胀率持续回升至2%以上,而低息环境对成长性股票估值将继续存在支持作用;


——在美国国会两院由两党分治的情况下,新一轮财政援助协议和经济救济与刺激计划的总规模有限,不利于周期股表现;


——考虑到美联储和全球主要经济体进一步宽松的空间较小,盈利复苏因素将成为企业股价后续上涨的催化剂,而成长型股票前景稳健、预期盈利增长潜力更大;


——考虑到中国的政策将逐步回归稳健中性,市场有可能从基建相关板块和周期股再次轮换到成长股与科技大盘股。


腾讯财经: 近来,很多中概股扎堆宣布增发,比如拼多多、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贝壳和爱奇艺,蔚来甚至年内增发3次,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中概股集中增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庞溟: 相关公司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今年以来股价表现较为理想,反映出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度、认可度和经营前景的期望均较高,在相对股价最高点略有下滑时增发,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的有利环境和投资者情绪的有利趋势;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使成长股估值相对较高,同时拉低了筹资和融资成本较低;2021年的宏观经济与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应提前准备一定的资金,以应对未来潜在的现金流和资本支出压力,并积极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


腾讯财经: 复兴资本的报告显示,总体而言,该公司的分析发现,今年融资至少1亿美元的中概股公司的整体回报率平均为81%。为何新股市场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对于中概股打新,您能否给投资者一些建议?


庞溟: 从市场数据来看,我们注意到 中概股打新呈现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 、根据公司基本面、业务规模、知名度和市场关注度的不同,其回报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二 、新上市中概股的表现与投资者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依然高度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话题和热点的影响; 第三、 新上市中概股的打新收益和后续表现与美股市场的总体表现和平均水平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四、 受美股市场环境和发行制度影响,个人投资者参与打新的比例与意愿相对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而言较低。


因此,对于 普通投资者 来说,建议应重视市场情绪高涨、估值水平偏高等带来的潜在风险, 要保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的原则进行投资决策,重视加强以基本面为主精选个股的能力,避免短线择时、主题炒作、跟风买卖等投资方式。 同时,也可考虑专业化机构进行投资,给自己的投资引入专业投资视角。


腾讯财经: 中概新能源股今年群星闪耀,蔚来股价2020年来翻了11倍,小鹏和理想汽车目前的涨幅也都超过1倍。您怎么看待新能源汽车股在2021年的表现?


庞溟: 在经历长达10年的成长期和2019年补贴全面退坡、行业销量断崖式下滑后,新能源汽车板块在2019年和2020年初进入深度调整期。此后,随着疫情缓解、产能爬坡和订单消化,新能源汽车板块迎来调整期的结束和全面爆发,主要品牌交付量屡创新高,市场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同时,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地和更高级别、层次的政策指导,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在美上市新能源汽车中概股来说,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指标依然是交付量。但也必须认识到, 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必须反映在相关上市公司交付量的持续增长上,才能对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有稳定的支持作用。 如果由于行业版图、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变化,导致相关上市公司交付量被竞争对手获得,反而可能对股价造成一定影响。


腾讯财经: 今年来,不少中概股出现了暴涨暴跌、频繁触发熔断的情况,比如近来上市的物农网上市三天股价最高暴涨逾30倍,熔断20次,房多多6月9日盘中一度暴涨1200%,并14次触发熔断。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庞溟: 在流动性宽裕和情绪修复的市场环境下, 部分在美上市公司由于事件驱动而导致股价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并不鲜见 ,甚至并不限于中概股。 建议普通投资者认真分析公司基本面、股东结构和消息面,并仔细权衡自身对风险偏好、风险收益比和回报率的预期与要求,谨慎决定是否参与投资此类上市公司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目前约占中国GDP的16.3%左右,其2019年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9.3%,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5个百分点。因此,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应有的认同,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中的新经济股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1553%(相比之下,旧经济股指数仅增长了103%)。


总体来说, 投资中国股票尤其是投资中国新经济股票,就是投资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新经济板块的长期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议从 更长的投资周期 进行考虑和部署,以获得更为稳定和坚实的投资回报。


腾讯财经: 在经历了财务造假的风波后,瑞幸咖啡在微博上发布声明称,公司和门店运营稳定、经营正常,且其近来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自营的六成门店已实现盈利,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还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股价在粉单市场也从退市时的1.38美元上升到了7美元左右,市值也达到了近20亿美元。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瑞幸咖啡还有可能再回到纳斯达克上市吗?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对中概股造成了什么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