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统武学
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武学为宗旨,立足于武学的应用和实践,深度挖掘武学登堂入室的方法和捷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王者荣耀  ·  我是小妲己,我赞成今天打开王者领福利! ·  1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统武学

练好上中下三节的功夫——培元桩

传统武学  · 公众号  ·  · 2024-12-29 14:21

正文

谚道: 未练拳,先站桩。 其实这是武学的一个普通真理。然而,这真理看来学武者都知道,但对其真实的科学价值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现代科学认为我们中华武术的桩功是一种很好的静力运动,这种运动已经得到世界上的普遍重视。心意六拿拳培元桩的科学性非常强, ( 见图 ) ,不论你从哪方面,都能看出它科学的真实性。

练拳必须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世间万物一理。房屋桥梁基础不坚实,是抵御不了大风大浪的,更不用说狂风巨浪。练武者没有扎实的基础,也必定会败倒在地,不堪一击。

培元桩是心意六合拳的主要功法之一,它功、拳并练,实际作用就在于为练心意六合拳的初入门者打下一个非常牢固的功底。功底厚实乃是此意。初练者必须半年单练此桩,半年后补加一些内容,但仍以练此桩为主,不懈地坚持三年如一日方为期满。习者只有通过这样长期的磨炼,才能陶冶性情、培育武德、锻炼意志,强壮身体。达到气存丹田的效益,并起到一用则灵,不用则修性养心,延年益寿的理想作用。

培元桩俗称 龙吊膀 。这是静功的锻炼之法,动功为 龙行吊膀 。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在此只述 龙吊膀

龙吊膀 主要是以 鸡腿、龙腰、熊膀 来同时练好人体下、中、上三节的功夫。经过锻炼来调领下、中、上三节,达到上下集中,气存丹田。这功夫必须循序而进。人体只有元气充盈,全身才会真气鼓荡, 充实如太仑 。这样,才产生了承受外力冲击的能耐,这种能耐就是人们知而不知的 铁布衫 真功。丹田 ( 气仓 ) 元气越足,本体承受冲击的能耐就越大 . 反之就小,甚至没有。自行车只有内胎气体充足,才可载重灵活运行。

这自然之理与我们人体是一理相通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天人合一 之理。从这里说开去, 铁布衫 真功就不难理解了。天天坚持不懈地锻炼培元桩功,就犹如内胎里一下一下压进气体一样,练者日积月累,促使气存丹田,三百天可气满小腹 ( 下丹田 ) ,六百天可气贯膻中 ( 中丹田 ) , 九百天可气冲顶门 ( 上丹田 ) ,这三田三关已通,正如《谱论》歌诀所云: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任何一门拳的桩功都有它的科学性,是学武者到达上乘境界的主要阶梯。练武之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前进,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心意六合拳的培元桩更是奥妙无比,敬告习者珍之。此桩时时锻炼,会经常有 温故而知新 之感。

培元桩的定势静功桩法,是以后脚单独来支撑人身的全部重量和把握全体重心,为技击中的两脚频繁运动打下非常扎实的下盘功底。这也是 鸡腿 的实质。练习者后脚要松胯、屈膝、压踢,膝尖要求离地面越近越好,但绝不允许拔跟。后足尖正对前方,外摆摆度最大为 30° ,以正直为佳。身体随屈膝下坐,垂直于地面。后脚自然成为立体三角之势,前脚虚灵,大腿虚压在后大腿之上侧,膝弯盖住后膝尖,两大腿之边长与两股的连线成为平面三角之势。前脚胫垂直于地面,脚板平直虚放于地面,前足踵与后足尖相距两拳之隔。这样就自然达到了 虽然两腿有前后,不胜两腿并一腿 …… 前脚领后脚,后脚踩腿弯 的标准要求。

松胯自然夹股提肛,做好了通过调身来调息、调心的充分准备。通过培元桩的下盘功法,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它功、拳并练的科学性。它通过调身来达到夹股提肛、引气上行、归聚丹田、培养元气。

夹股养成习惯,在技击中能时时有效地自然保护本体要害部位,加上站桩式子低,更有效地缩小了本体的受打面积 , 使对方不知所措培元桩的中盘功法要求就是以 龙腰 来调身锻炼。

龙腰 已有描述( 参考 心意六合拳总体法则的精髓—— 龙腰 , 恕不复述。

培元桩是通过 龙腰 达到 三尖相照 。心意六合拳的三尖是指:鼻尖、膀尖、足尖。 三尖相照 就是以头和臀部为轴承,以身躯为转轴,通过拧转腰部,以腰为主,为原动力,来达到三尖相照在一条直线上。练习此功不下苦功是达不到 三尖相照 的。

这种锻炼真正松活了腰肌和身躯的韧带,锻炼了本体的五脏六腑,真正起到了 生命在于运动 的作用。这样左右的猛转,就是 遇敌好似火烧身 的撧劲锻炼,也就是常人所说的弹簧劲。这 龙腰 要求身躯中平正直,不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否则,达不到达不到理想的效益。

培元桩的上盘 熊膀 之法,必须垂肩、吊膀、坠肘。练习心意六合拳者,举手不可耸肩,两肩相垂与两股相夹,上下相应,促使体内真气固存丹田,元阳不走,像压力锅一样,气足自然产生爆发力,不可阻挡。

两肩相垂、两膀相吊,两肘相坠,就是要求练者肩要垂下,像压力锅帽一样使真气不泄。培元桩的上盘功法均是在此实质性的基础上来锻炼的。

前膀不离胁,肘尖朝外 ( ), 肘心向内 ( ), 屈肘前臂放于带脉部位,五指自然打开,成鹰爪之状,手心向内按放在后脚胯部,成拧裹之势。前手与前脚是同方位。即左手在前则左脚亦在前。反此为逆势之法。

后手膀不离胁,肘尖朝后 ( ), 肘心向前 ( ) 与前手阴阳相调,前呼后应。后手手掌下撑,掌背紧贴尾骶部位,中指背面放于后股沟之间,成拧裹之势。

心意 是传统功法和内家拳的关键所在。心意六合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来锻炼的,它不存在走火入魔的忧患。要练好心意六合拳,就一定要掌握好动作的规范性,否则,只会把此艺当作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 (本文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