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星火下南洋
星火在手,天下我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正式批复!厦门新机场名字定了! ·  18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刚果(金)一监狱囚犯纵火致多人死亡,约440 ... ·  19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海底捞回应“招聘985/211学历外送员”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星火下南洋

为啥是中国人发明了豆腐?

星火下南洋  · 公众号  ·  · 2024-03-07 08:49

正文

一块不起眼的豆腐,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精确的操作,缺了哪一环都不行。所以 即使在中国,也经历了几千年,才把豆子做成豆腐。 在那些没基础的老外地区,当然只有抄作业的份了。

怎么会这么久?考证一下豆腐制作的必备条件,就知道了。

豆腐的原料是大豆,也就是黄豆。

大豆是中国原产作物,五谷之一,古称“菽”。《诗经》里写道:“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英文“soy”也来自“菽”的发音——不用怀疑, 英语区的大豆,都是从中国引进的。 至于大豆成了美帝出口商品大户,还成了贸易战中激烈拼抢的标的……说来话长,以后再讲。

回到上古时代,五谷具体指哪五种粮食,不同版本说法不一,但“菽”的地位稳固,无可争议。

一个基本常识:不但大豆,其他大多数粮食也都来自植物的种子,被种皮或硬壳包着。

因此,为了增加适口性,就需要用工具碾掉外部皮壳——最常用的工具,就是“磨”。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会使用石磨,但 那时的石磨,只由一根石棒和一块石盘组成。

如约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石磨。

这样的石磨,用来给谷子脱皮是够用的。先秦时代,最流行的主食是“粟”,也就是小米。

把带壳的粟放到石磨盘上,再手持石磨棒两端,压在粟上用力来回搓动,则就能把外壳搓掉,得到可以煮食的小米。

但是用这种石磨来碾压大豆,只能把豆粒碾碎,不够磨粉。用碎豆粒煮成的饭,就叫“豆饭”。不但口感粗粝磨牙,而且豆子吃多了会腹胀,所以,人们会在豆菽饭中掺一些其他粮食,即“杂菽为饭”。

明眼人一定看出来了:如果要把豆子磨成粉,那需要上下两层的圆形石磨。

所以下一个问题就是: 圆形石磨,又需要什么生产技术条件?什么时候才具备这样的条件?

看一下圆形石磨的样子:分为上下两扇,两扇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大石块,雕凿成为扁圆柱形。下扇中间有一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下扇固定,上扇才能绕轴转动。

同时,两扇的接触面,要有一个空膛,叫作“磨膛”。膛的外周,还有参差交错的磨齿,上磨还留有磨眼。

综上,制造一台石磨,工序很多,雕凿难度也不小, 在铁器尚未出现的时代,是不可能有石磨出现的。

我国冶铁技术的发明,当在春秋晚期。大约到战国时期,铁器在中原文明区基本普及。

因此,圆形石磨最早大约出现在战国中晚期,经历秦代,直到汉代,也就是 约2000年前,圆形石磨的使用才多了起来。

有了圆形石磨,才可以将豆子磨成豆粉或豆浆,另外也可以将麦粒磨成面粉,从而完成了从“粒食”到“粉食”的跨越式跃进。

从8000多年前的石磨盘、石磨棒,到2000年前的圆形石磨,6000年过去了—— 生产力发展,就是这样,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客观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清零。

但是在西方神吹那里,什么古希腊古罗马,就很搞笑了:无不是旱地拔葱,砰的一下,凭空达到一个神奇的高度,却又蹦极倒栽葱,呼啦一下,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啥都没剩。

造假也别这么离谱,行么。


算了,继续讲豆腐。

大豆加水磨出的浓白如乳汁的浆液,就是豆浆。

大豆颗粒里富含大豆多糖,直接食用时,多糖被肠道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所以会搞得人腹胀,而且屁多。

在加工豆浆的过程中,大豆多糖被水溶解了一部分,喝到肚里,产气量大大减少,可以不用再担心胀肚排气的问题,营养成分也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但是这还没完,豆浆还不是豆腐。

相比其他粮食, 大豆最大特点是蛋白质含量很高。 在获取肉类很不容易的古代,这样的食材岂能浪费,单喝豆浆,肯定不能满足古人的胃口。

从豆浆到豆腐,经历了蛋白质变性、凝结的转化。究竟是谁第一个完成了这一突破,却是众说纷纭。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他将豆腐的发明者归到淮南王刘安名下,后世文人大多采用这一说法。

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堂叔。喜好方术,招揽门客数千,其中最有名的八位方士被称为“八公”,至今安徽寿县仍有“八公山”。在淮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刘安和八公试炼丹药时,不小心将丹砂掉进了豆浆中,出现了凝固的现象。升天大业虽失败,留得豆腐在人间。

实际上, 豆腐的出现,有赖于群体经验的累积 ,不会只有一不小心,也不会是一人之功。把豆浆“点”成豆腐,所需的“卤水”并无确切配方,“咸苦酸辛之物皆可”,米汤发酵的浆水、醋、山矾、树叶等物,都能让豆浆凝结。但是要掌握好调配“卤水”的技巧,令“点”出的豆腐更好吃,这显然是个不断尝试,积累经验,也总结教训的过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