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3人调研10人陪,“层层陪同” ... ·  昨天  
纪法指引  ·  【镜鉴】“80后”刁正科,止步副局长! ·  3 天前  
CHINADAILY  ·  Xi announces opening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外卖会毁灭下一代吗? | 聊友汇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21 19:53

正文

今日话题

近日,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的文章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发大量热议。文章分析称以目前的外卖平台的发展规模和消费者的就餐观念来看,我们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而这些难降解的海量垃圾造成“白色污染”很可能会还我们一个“有毒未来”。


有专家称,从目前来看,外卖行业的塑料制品使用量确呈爆炸性增长,但尚无全面数据显示该行业相应的资源消耗量,无法直观看出外卖行业在污染总量中的占比。而从媒体报道的一些数据来看,外卖行业的塑料制品使用量确实很大,但在全国使用总量中并不高,仅为22%。不过,外卖带来的环境问题确实已值得关注。



有网友表示,环境污染和可能的危害其实我们都看得见,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外卖点餐的需求恐怕还会只增不减。也有网友认为,“白色污染”其实由来已久,如果披露的数据为真,那外卖行业也只是加剧了“白色污染”。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加强环保餐具材料的研发、提高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能力。


还有专家表示,在日益严峻的白色污染问题面前,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制度创新。


那么,关于白色污染的环保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


在这里,先恭祝@匡吉获得“家庭作业”话题投票冠军!


“政企携手”让环保意识可付诸实践

要让鸟儿高飞,须得给它天空;要让万物生长,须得给予土壤。任何一件事情,要想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是实现相应的意识,都应当要设法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施。


解决白色污染,需要环保意识。落实环保意识,需要有能够实现环保的条件。“政企携手”“软硬兼施”,方能促成这样的环境,达到理想的效果。


政府,一方面要在完善规章,调整办法,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分层级探索垃圾分类等环保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其一在强化日常的管理和运行,其二用于激励机制和政策补贴。企业,应当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坚守社会良心,坚持公序良俗。具体的,如使用环保塑料餐盒、增加环保公益宣传、对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进行返利等等方式。


政府与企业创造条件,让垃圾有类可分,让分类能够实现,让被分类的垃圾不是被倾倒在一起后掩埋,而是能够被分别利用起来变得有意义。如此,才是环保意识被付诸实践的生动之举。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做的只是举手之劳。有一天,我们终会感到,我们每次扔垃圾都是在拯救了地球。


——@古迪


靠创新制度来创造奇迹

至于外卖能否真的能毁灭我们下一代,因为数据未必可靠、依据未必充分,姑且不谈。但是,卖外带来的环境问题却值得关注。有专家指出,在日益严峻的白色污染问题面前,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制度创新。


观念一变天地宽,规矩一改奇迹生。实践证明,有时制度对解决问题往往会产生神奇的作用。据说二战期间,美空军为使某公司生产的降落伞合格率由99.9%提高到100%,就稍稍改变了一下质量检验制度——每周交货时,军方任意抽出一只伞,由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亲自从飞机上跳下。实行这个制度后,合格率很快就达到了100%。那么,在减少外卖行业塑料垃圾的问题上,我们也不妨动动脑筋、想想办法,通过创新制度来创造奇迹。事实上,有人已提出了“押金制”和“基金制”方案。这两种方案虽然有待进一步论证,但都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可能。当然,通过不断创新制度,或许还会找到其他更多、更好的办法。


制度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虽说增强环保意识是重要的、必要的,但“民以食为天”,在只能靠外卖方便添饱肚子的情况下,很难让人仅是出于环保而不叫外卖。只有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从源头上减少外卖行业塑料制品尤其是塑料餐盒的使用量、提高回收再利用率,才是治本之策。


——@匡吉


治“白色污染” 需“绿色科技”

仍记得小时买糕点,包装就是一种取材天然的粗麻纸,用完随手扔掉,这个“一次性包装”很快就消解了。有人说外卖正毁掉未来,其实,外卖何过之有,那种既难降解又没回收价值的餐盒才应是争论焦点。


任何成本归根结底都是时间成本。一次性餐具处理不当确实与环保有碍,但别忘了,它为我们所节约的时间成本,对于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来说,也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当然,面对大街小巷田野河流上飘飞的白色垃圾,没有人不想改变。但改变的方式绝不能一禁、一限了之,实践已经证明过,面对汹涌的消费需求,“堵”得再努力也显苍白徒劳。“疏”才是更好的选择,而把餐具材质问题解决好,则是疏导的关键。


对付白色污染,我们需要绿色科技的力量。当务之急是加大引导鼓励,让企业、科研机构加快探索利用纯天然元素,制作成本低可降解或可重复利用的包装材料,并尽快推广,这才是更明智的釜底抽薪之策。只有把这个核心问题解决好了,配以合适的垃圾收集分类、处理利用和环保教育,才能打赢白色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刘元通


外卖平台,在环保上可以更有作为

多年以前,考虑到塑料袋的泛滥,我国曾经下了“限塑令”限制塑料袋免费发放。事实上,限塑令仅仅在大型超市等地方得以实行,在菜市场等小商店里执行得并不彻底。但是塑料袋毕竟使用得少多了。


现在,随着几大外卖平台的发展,订外卖越来越方便,消费外卖食品越来越多,我们又注意到,随着外卖消耗的一次性餐盒和塑料袋成了新的“白色垃圾”重灾区。


其实,在没有这几家外卖平台之前,外卖一次性餐盒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原来外卖商户太分散,而用户又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即使意识到这个问题也不好管理。不过现在,随着几大外卖平台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外卖消费量,连带着一次性餐盒地使用量也增加,另一方面,也给整治一次性餐盒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规模更大的平台上,管理一次性餐盒问题,要比原来完全分散的状态多了更多可行性。


建议外卖平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考虑到我们的未来,象超市“限塑”一样主动承担起责任,比如在免费餐具的提供上有所限制,在搜索排名上让使用可降解材料餐盒的企业排在前列,并且多进行一些环保提示,让消费者逐渐养成环保意识,减少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因为大型外卖平台的存在,这些以前需要花费很大成本才可以做到的管理措施,现在并不需要增加平台多少成本就有可能实行。这样,外卖平台在消费者眼中,就不会只是为了自己赚钱而牺牲人类未来的形象。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在力所能及之处负起自己的责任来。


——@柴俊


根治“白色污染”也要有点“塞罕坝精神”

近日,一篇网文《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再次将“白色污染”的话题抛置出来,引发网友热议。尽管文中“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数据未经权威考证,但整个外卖行业所带来的“白色污染”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其趋势只会越演越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