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每一张人民币都有编码,我们把这些编码称为冠号,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冠号,再来告诉你哪些冠号最值钱!
冠号是两个或三个罗马数字的,俗称为“二罗”或“三罗”,例如前三套的冠号均使用两个或三个不同的罗马数字(Ⅰ、Ⅱ、Ⅲ、Ⅳ等)。
到了第四套人民币,冠字改为两位汉语拼音字母组成,汉语拼音字母一共有26个。
为了便于冠字组成,第四套人民币使用了除V外的25个字母,用这25个字母横、竖划成坐标,可构成9个区625个不同的冠字号。
第四套人民币冠字是按区印刷发行的,人民币冠字收藏者就将这9个区称为9个大组,并根据每个大组的投放先后顺序称之为第一、第二大组等。
例子:随便找一张人民币看看,开头的罗马数字或字母,如:Ⅶ Ⅲ123456789 或 XC123456789,其中 Ⅶ Ⅲ 或 ⅩC 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冠号”啦 。
又如第三版人民币的冠号由三个罗马数字组成排列。罗马数字的含义你知道吗?分别是:Ⅰ=1,Ⅱ=2,Ⅲ=3,Ⅳ=4,Ⅴ=5,Ⅵ=6,Ⅶ=7,Ⅷ=8,Ⅸ=9,Ⅹ=0。每一组由三个字母组合而成,如123组就由123,132,213,231,312,321六个冠号构成,称之为“一组”。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人民币纸币都有完整的号码,例如早期发行的分币就只有冠号而没有序列号,市场上习惯称这种分币为“无号”或“短号”。
2010年12月,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冠字号码排列方式作出了调整,以"A0A0000001"方式进行排列,这种"新版本"的冠字号码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收到过,例如“F1A2009999”,当中的F1A,我们依然称之为“3字冠”或“3冠”(但这种形式就不能称之为“三罗”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民币纸币的号码都是由“冠字”和“序列号”两部分组成,冠字实际就是起着批号的作用,序列号即是批号内的量。因此,人民币纸币的冠号,其基本功能就是和后面跟着的数字编号一起,用来记录纸币发行的批号和顺序。而每一张纸币的“冠号+序列号”组成的号码,都是唯一的。
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过五套人民币纸币,如果你有留意,就会发现一个现象:第一、二、三套人民币的冠字都是采用罗马数字,第四、五套人民币则改用汉语拼音字母。
冠号是纸币的特有内容之一, 冠号发行数目多且分布零散,因为每个冠号都由不同的印钞厂在不同的时间印制并且投放到不同的地区,所以搜集难度较其他钱币品种都高出数倍。
根据冠号的投放规律,早期印刷的冠号投放早,在流通使用中基本回笼销毁,所以越早投放的冠号钱币存世量越少价值越高,冠号发行跨度时间越长、种类越多的钱币,冠号大全的搜集难度就越大。
第一,全套冠收藏。由于品种多,市场价格根据个别品种的地位而定;
第二,补号收藏。每个品种至少有几个冠号,价格均都较高;
第三,首发冠收藏。收藏难度大,因为首发之时除了部分钱币收藏者会收藏一些特殊的号码外,绝大多数在人们日常使用中被消耗,同时随着其它后续冠字号的投放,其收藏难度也将日益增加。
99版大叶兰,记住它的模样和冠号,目前市场价高达上万元。
99版五元,因少印了yuan字,价值倍增,目前市场价约300元。
冠号本身是研究钱币发行历史的重要参考物,因此冠字号的收藏不仅能在日后的收藏中提升价值,同时也凸显冠字号收藏在现阶段人民币收藏当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