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印军侵犯我疆界,有
大雪封山
(冬半年
)前
冒险挑战
的
成分,也有
转移国内
疫情、经济等诸多
糟糕
状况注意力
的成分
。为何印军大多侵犯
中印边界西段?主要是因
为
印方
在中印边界
东段
和中
段占优势
,非法占有大多
数土地
(略小于
浙江省面积
),换言之,印方把东、中段部分能侵占的“便宜”都已侵占,已无好的“战利品”;中印边界
西段(阿克赛钦区域
)
却是中方占优势(约等于
海南岛面积
)
,印方想要挑事,自然而然就是
从西段
动刀子!
阿克赛钦地区(含新疆和田、西藏阿里部分地区),是我国西部边陲的一个战略要冲,关系着我国新、藏二省区乃至于整个西部的安危。
“阿克赛钦”
一词,源自古突厥语Aksai Chin,意为
“中国的白石滩”
,Aksai指“白石滩”,Chin(秦)则是突厥语中对于中国的称谓。
阿克赛钦地区多山间(封闭)盆地、洼地,除了由此发源流出的部分河流(多为
内流河
),这里聚集了
较多的咸水湖
,诸如阿克塞钦湖、萨利吉勒及腾格湖等。阿克赛钦海拔较高,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阿克赛钦气候高寒的原因在于,一是
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
(平均4000米左右),气温极低;二是
山势(喀喇昆仑山及西昆仑山脉)不仅阻挡了西南季风的影响,也隔绝了西风的入境
,更是加剧了当地的干冷气候。
阿克赛钦的
地势虽高,但地形较为平坦,拥有较多的山口、通道,可以通往
拉达克
(
部分
克什米尔
地区,曾为中国故土
)
地区,自古以来是新疆地区到南亚(印度)及中东各国的捷径。
中国对外
没有
觊觎之心,但有绝人插手内政(领土)之防。我们拥有阿克赛钦地区,更多的是为了维持新藏联系,避免顾此失彼,同时也能够起到威慑南亚诸国的作用。正如晚清重臣左宗棠所言: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时过境迁,真理永恒。
阿克赛钦南部,有一小部分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
“日土县”。
我们对于这个名字也许很陌生,但她却是我国的一个边陲
重镇——(日土县)北靠新疆和田地区,西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是新疆进入西藏的北大门。
日土县,相比阿克赛钦或青藏高原其他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更是恶劣,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日土县全境,平均海拔达4500米。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而日土县则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这里曾有威震中亚的古象雄王国,还有一条新藏公路(219国道),将西藏与新疆联系起来。
219国道,
不仅有着普通交通运输的功能,还发挥着
巩固边防、促进民族团结
的作用。
在日土县城西北12千米处,你会遇到山峦起伏之间
东淡西咸
的“天鹅湖”——班公湖(海拔约4241米)。
班公湖,又称班公错,通常在书刊、地图都能看到的“专有名词”。但其实,这很
难说是“中国的名字”
。首先“班公”二字是
印度语的音译
,其次经调查,藏语中未有“班公(音)”这类词汇。
我国的藏族同胞一般将此湖称为
“错木(姆)昂拉仁波”
,其中“错木”为湖泊(
青藏高原湖泊多带“错”字,即有此意
),“昂拉”则有(长颈)神鸟之意,最后的“仁波”意为“狭长”。
在我们汉藏语系中,所谓的班公湖其实可以意译为
“仙鹤长湖”或“长脖子的天鹅湖”
(一说,湖中鸟岛多斑头雁,故以此命名
)
。班公湖,又有翻译成
“明媚而狭长的湖泊”
,这大概是根据“信达雅”的标准而作的升华。
按照
“音译为主、名从主人、约定俗成”
翻译三原则,我们
应该采纳“错木昂拉仁波”
作为所谓“班公湖”的正名,或者汉译为“仙鹤长湖”、“天雁湖”。
这就像我们坚称喜马拉雅山主峰为“珠穆朗玛峰”,而不是“Mount Everest”一样。
当然,在下文中为了避免引起混乱,我们还是以“班公湖”这一专有名词作为代指。
班公湖,所谓的“长脖子”,也可以说是非常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班公(错)湖的整体形态——湖泊
东西狭长约为150千米
,
南北平均宽度却仅有4千米
,水深57米,中部为河道型水体,两端水面开阔,属于典型的
河道型湖泊
。
为什么班公湖“脖子”会那样长?据考证,其实班公湖本是一条
外流河
,始于青藏,终于海洋(印度洋),后来因为地壳运动(断裂下陷)使河谷堵塞而成
(构造)断陷湖
。
班公湖,还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际界湖,同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国界湖。它的西端在
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
境内,东部在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境内。
其中饶有趣味且蹊跷之处在于,
虽然同属一湖,水质却有不同
。在我国境内的是淡水,清澈甘甜,鱼虾肥美;到了克什米尔境内则变成了发臭的咸水,遑论人畜饮用,就是连鱼鸟都没了。这也是
印军多次在班公湖畔滋事的一大原因
。
为什么它的东西段含盐量不同呢?由于班公湖属于
内流湖
,水体排泄以蒸发为主,
盐分积累多,因而盐度较高
。该湖泊
东部有(麻嘎藏布、多玛曲)河流注入
,稀释了湖水盐度,因而盐度较低。
该湖泊东西方向狭长,
中间水域狭窄
(最窄处只有100-150米宽,一说最窄处50米或5米宽度),
不利于东西部湖水交换
。
这样的一半淡一半咸,你是否能想到曾经也是
中国故土的一个湖泊
呢,即位于中亚的
巴尔喀什湖
,与我们的班公湖咸淡分明成因基本一致。
虽然火药味浓,但是绝少人烟,班公湖至今还是一个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的野生乐园。
班公湖东段
淡水区,水草丰茂
,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
栖息场所
。其中的10余种鱼类品种大多味道鲜美,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只是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保护性)开发。
神奇的湖泊,定有神奇之处,班公湖里还有
“神马、神牛、神龙等湖怪湖神”
的传闻,为班公湖笼上了愈加神秘的面纱。
生物学有一个概念,叫做“食物链”,其中最通俗的说法就是
生物界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这种关系如同链条一般,环环相扣,保持平衡。
既然有
洁净淡水、丰茂水草
,以及
肥美鱼类
,就会有数以万计的水鸟,其中最主要的有棕头鸥、斑头雁和赤麻鸭等。
每年的夏季(5月—8月)是水鸟的繁殖季,成千上万只鸟在鸟岛繁衍后代,景象极为壮观。这个时候,鸟岛遍地都是水禽、禽蛋和幼鸟,密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因此而得名的“鸟岛”,也是
班公湖的主要景点
之一。
其实在美丽的
高原明珠班公湖
上,还有一支“
山顶上的国门舰队
”,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常被人们称为
“西海舰队”
。他们跟其他驻守边防的人民子弟兵一样,守卫着祖国的大门,守卫着祖国的安宁。
最后,作为一个“非专业”地理人,还是有一个呼吁,我们应该按照
“音译为主、名从主人、约定俗成”
翻译三原则,把所谓的“班公湖”改称
“错木昂拉仁波”
,或者取汉译名为
“仙鹤长湖”、“天雁湖”,
以此维护本国权益。